文章解析

yǐn
jiǔ
shí
èr

朝代:魏晋作者:陶渊明浏览量:2
zhǎng
gōng
céng
shì
zhuàng
jié
shī
shí
mén
chū
zhōng
shēn
shì
zhòng
guī
gāo
fēng
shǐ
zài
wǎng
biàn
便
dāng
wéi
dāng
dào
shì
jiǔ
xiāng
bǎi
luò
yōu
yōu
tán
qǐng
cóng
suǒ
zhī

译文

张挚一度入仕途,壮烈气节不入俗。决意闭门与世绝,终身隐遁不再出。杨伦归去大泽中,高尚节操在此处。既一为官便当止,隐去何需再犹豫?罢了尚有何话说,世俗欺我已很久。摆脱世上荒谬论,请随我归去隐居。

逐句剖析

"长公曾一仕":张挚一度入仕途,

# 长公:张挚,字长公,西汉人,曾官至大夫,免。以不能取容当世,故终身不仕(《史记张释之列传》)。

"壮节忽失时":壮烈气节不入俗。

# 失时:指失去了从政的时机。,壮节:壮烈的气节。

"杜门不复出":决意闭门与世绝,

# 杜门:谓闭门不出。杜:堵塞,断绝。

"终身与世辞":终身隐遁不再出。

"仲理归大泽":杨伦归去大泽中,

# 仲理:指东汉杨伦。

"高风始在兹":高尚节操在此处。

# 兹:此,这里。,高风:高尚的品格、操守。

"一往便当已":既一为官便当止,

# 已:止,停。指辞官归隐,往:去。指出仕。

"何为复狐疑":隐去何需再犹豫?

# 狐疑:犹豫不决。

"去去当奚道":罢了尚有何话说,

# 奚道:还有什么可说的。奚:何。,去去:这里有“且罢”、“罢了”的意思。曹植《杂诗·转蓬离本根》:“去去莫复道,沉忧令人老。

"世俗久相欺":世俗欺我已很久。

"摆落悠悠谈":摆脱世上荒谬论,

# 悠悠谈:指世俗妄议是非的悠谬之谈。,摆落:摆脱。

"请从余所之":请随我归去隐居。

# 余所之:我所去的地方,指隐居。之:往,到。

展开阅读全文 ∨

简介

《饮酒(十二)》是魏晋诗人陶渊明创作的五言古诗。此诗以诗人自身短暂出仕却壮志难酬的经历开篇,揭示了理想与现实的尖锐冲突;继而表明决然归隐、永绝尘世的态度;而后以“仲理”归隐为例,强调真正的高风亮节在于远离尘嚣、回归自然,表达一旦决定归隐就应坚定不移、不应再有犹豫的态度;最后直指社会虚伪欺诈,呼吁世人挣脱樊笼、追随本心。全诗语言质朴凝练,表达了对高洁人格的赞美和对世俗纷扰的摒弃。
展开阅读全文 ∨

作者介绍

东晋诗人,田园诗派鼻祖

陶渊明(352?~ 427),东晋诗人。名潜,字渊明(或说一名渊明,字元亮)。浔阳柴桑(今江西九江附近)人,自号五柳先生,私谥靖节,世称靖节先生。曾任江州祭酒、镇军参军、彭泽令等职,后去职归隐,绝意仕途。与周续之、刘遗民并称“浔阳三隐”。陶渊明被誉为“隐逸诗人之宗”“田园诗派之鼻祖”,长于诗文辞赋。诗多描绘田园风光及其在农村生活的情景,其中往往隐寓着他对污浊官场的厌恶和不愿同流合污的精神,以及对太平社会的向往,也有对人生哲理的思考及悲愤慷慨之作。艺术特色兼有平淡与爽朗之胜;语言质朴自然,而又颇为精练,具有独特风格。诗歌《饮酒》《归田园居》,散文《桃花源记》《五柳先生传》,辞赋《归去来兮辞》《闲情赋》都为后世熟知。有《陶渊明集》。

展开阅读全文 ∨

背景

陶渊明的组诗《饮酒二十首》并非酒后即兴之作,而是借酒为题,通过隐逸意象表达对黑暗现实的批判与对田园生活的喜爱,是为了在当时十分险恶的环境下借醉酒来逃避迫害。如第二十首末句"但恨多谬误,君当恕醉人",可见其用心的良苦。关于《饮酒二十首》的写作年代,至今尚无定论。历来大致有六种说法:元兴二年癸卯(403)说、元兴三年甲辰(404)说、义熙十年甲寅(414)说、义熙二年丙午(406)说、义熙十二三年(416、417)说、义熙十四年戊午(418)说。此诗为组诗中第十二首。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首​​五言古诗​​,也是一首​​田园隐逸题材​​的诗。通过历史人物对比与自然意象的运用,​​揭示了仕隐抉择的矛盾性​​,​​构建了超脱世俗的精神图景​​,​​表达了对高洁人格的赞美和对世俗纷扰的摒弃。

2. 分段赏析

前四句以西汉张挚(字长公)为原型,其因“不能取容当世”而弃官终身。通过短暂出仕却未能施展抱负的经历,反映了理想与现实的冲突。“杜门”与“终身”形成强烈对比,申明自己毅然决然选择归隐、与世隔绝的决绝态度。中四句以“仲理”归隐为例,强调真正的高风亮节在于远离尘嚣、回归自然,表达一旦决定归隐就应坚定不移、不应再有犹豫的态度。以“高风始在兹”将隐逸精神锚定于历史坐标,赋予其文化合法性。“一往”与“狐疑”构成二元对立,既批判世俗徘徊,又以反问强化自我信念。后四句指出世俗社会的虚伪与欺骗,促使诗人更加坚定离世的决心,他呼吁人们摆脱世俗,跟随内心的指引,走向真正向往的生活。“去去”叠用强化远行之态,“奚道”(何必多言)以斩截语气终结彷徨;“摆落”(挣脱)与“悠悠谈”(空谈)构成动作与对象的冲突,既批判浮华议论,又以行动消解言语。

展开阅读全文 ∨

上一篇:魏晋·曹植《离友诗》

下一篇:魏晋·曹摅《答赵景猷》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