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蔼蔼堂前林":堂前林木郁葱葱,
# 蔼蔼:茂盛的样子。
"中夏贮清阴":仲夏积蓄清凉荫。
# 贮:储存,积蓄,这里用以形容树荫的茂密浓厚。,中夏:夏季之中。
"凯风因时来":季候南风阵阵来,
# 因时:按照季节。,凯风:指南风。《尔雅·释天》:“南风谓之凯风。”
"回飙开我襟":旋风吹开我衣襟。
# 回飙:回旋的风。
"息交游闲业":离开官场操闲业,
# 闲业:指书琴等六艺,与仕途“正业”相对而言。,游:优游。,息交:停止官场中的交往。
"卧起弄书琴":终日读书与弹琴。
# 卧起:指夜间和白天。
"园蔬有余滋":园中蔬菜用不尽,
# 滋:生长繁殖。,余:多余,过剩。
"旧谷犹储今":往年陈谷存至今。
# 犹储今:还储存至今。
"营己良有极":经营生活总有限,
# 极:极限。,良:很。,营己:经营自己的生活。
"过足非所钦":超过需求非所钦。
# 钦:羡慕。,过足:过多。
"舂秫作美酒":我自春秫酿美酒,
# 秫:即粘高粱。多用以酿酒。,舂:捣掉谷类的壳皮。
"酒熟吾自斟":酒熟自斟还自饮。
# 自斟:自饮。斟:往杯中倒酒。
"弱子戏我侧":幼子玩耍在身边,
# 戏:玩耍。,弱子:幼小的儿子。
"学语未成音":咿哑学语未正音。
# 学语未成音:刚学说后,吐字不清。
"此事真复乐":生活淳真又欢乐,
# 真:淳真,天真。
"聊用忘华簪":功名富贵似浮云。
# 华簪:华贵的发簪。这里比喻华冠,指做官。,聊:暂且。
"遥遥望白云":遥望白云去悠悠,
# 白云:代指古时圣人。《庄子·天地》:“夫圣人,天下有道,则与物皆昌;天下无道,则修德就闲。千岁厌世,去而上仙,乘彼白云,至于帝乡。”
"怀古一何深":深深怀念古圣人。
# 一何:多么。,怀古:即表示自己欲仿效古时圣人。
东晋诗人,田园诗派鼻祖
陶渊明(352?~ 427),东晋诗人。名潜,字渊明(或说一名渊明,字元亮)。浔阳柴桑(今江西九江附近)人,自号五柳先生,私谥靖节,世称靖节先生。曾任江州祭酒、镇军参军、彭泽令等职,后去职归隐,绝意仕途。与周续之、刘遗民并称“浔阳三隐”。陶渊明被誉为“隐逸诗人之宗”“田园诗派之鼻祖”,长于诗文辞赋。诗多描绘田园风光及其在农村生活的情景,其中往往隐寓着他对污浊官场的厌恶和不愿同流合污的精神,以及对太平社会的向往,也有对人生哲理的思考及悲愤慷慨之作。艺术特色兼有平淡与爽朗之胜;语言质朴自然,而又颇为精练,具有独特风格。诗歌《饮酒》《归田园居》,散文《桃花源记》《五柳先生传》,辞赋《归去来兮辞》《闲情赋》都为后世熟知。有《陶渊明集》。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首五言古诗,也是一首田园诗,陶渊明通过描绘夏日林下纳凉、读书弹琴、自给自足、与幼子嬉戏等闲适生活,展现了其安贫乐道、恬淡自足的心境。
2. 写作手法
白描:全诗以质朴的语言描绘田园生活。“园蔬有余滋,旧谷犹储今”,写蔬果丰足、谷物满仓,不加修饰却生动展现自给自足的闲适;“弱子戏我侧”简笔勾勒稚子学语的天伦之乐。运用白描手法,令人感到淳真亲切、富有浓郁的生活气息,也强化了返璞归真的主题。
3. 分段赏析
前四句“蔼蔼堂前林,中夏贮清阴。凯风因时来,回飙开我襟”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仲夏时节的清凉景致。“蔼蔼”二字叠用,描绘堂前林木繁茂之态,“凯风”应时而来,夏风本燥热,但“回飙”轻掀衣襟,暗含人与自然的默契。堂前林木形成天然屏障,适时而至的南风为诗人送来阵阵清爽。其中"贮"字尤为精妙,既将无形的自然感受具象化,又含蓄地表达出诗人内心的宁静安详,堪称全篇点睛之笔。中间十二句由“息交游闲业”至“聊用忘华簪”转入叙事,生动展现了诗人的闲适生活。诗人断绝官场交游,睡醒后或展卷品读,或抚琴自娱,专注自己的“闲业”。园中蔬菜自然生长,旧年存粮仍可裹腹,“有余滋”“犹储今”六字带出知足常乐之态;春采林果酿酒,酒熟自斟自饮,“自”字点明远离世俗的独处之趣;幼子绕膝学语未成声,稚子“戏”侧更添天伦温情。这些朴实而真切的生活乐趣,自然消解了对世俗荣华的虚妄追求。末二句“遥遥望白云,怀古一何深”收束全篇:看似闲望天际白云,实则蕴含深意。白云自古飘浮,暗含追慕先贤淡泊之志,“深”字将眼前闲适与千古高洁勾连,为田园生活注入精神厚度。
4. 作品点评
这首诗运用白描手法,语言质朴无华。全诗不事雕琢,既无典故藻饰,亦无比兴铺陈,仅以疏淡自然的笔触精炼勾勒,却使形象生动鲜明,意境悠远恬淡。
# “聊用”句与“息交”云云,谓拍合。一结,迸出题外,绝妙。沈云:“一结悠然不尽”,洵然。
近现代龚望《陶渊明集评议》
上一篇:魏晋·佚名《董逃歌》
下一篇:魏晋·陆云《答兄平原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