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洋洋平潭":长河已被春水涨满,
# 平潭:浇满水之湖泊。潭:一作泽。,洋洋:水盛大貌。
"乃漱乃濯":漱漱口,再把脚手冲洗一番。
# 漱:洗涤。
"邈邈遐景":眺望远处的风景,
# 遐景:远景。,邈邈:远貌。
"载欣载瞩":看啊看,心中充满了喜欢。
# 瞩:注视。此句写诗人眺望远景,心感欣喜。,载:语词。
"人亦有言":人但求称心就好,
# 人亦有言:一作“称心而言”。
"称心易足":心意满足并不困难。
# 称心易足:一作“人亦易足”。称:相适合,符合。
"挥兹一觞":喝干那一杯美酒,
# 挥兹一觞:意谓举觞饮酒。挥:倾杯饮酒。
"陶然自乐":自得其乐,陶然复陶然。
东晋诗人,田园诗派鼻祖
陶渊明(352?~ 427),东晋诗人。名潜,字渊明(或说一名渊明,字元亮)。浔阳柴桑(今江西九江附近)人,自号五柳先生,私谥靖节,世称靖节先生。曾任江州祭酒、镇军参军、彭泽令等职,后去职归隐,绝意仕途。与周续之、刘遗民并称“浔阳三隐”。陶渊明被誉为“隐逸诗人之宗”“田园诗派之鼻祖”,长于诗文辞赋。诗多描绘田园风光及其在农村生活的情景,其中往往隐寓着他对污浊官场的厌恶和不愿同流合污的精神,以及对太平社会的向往,也有对人生哲理的思考及悲愤慷慨之作。艺术特色兼有平淡与爽朗之胜;语言质朴自然,而又颇为精练,具有独特风格。诗歌《饮酒》《归田园居》,散文《桃花源记》《五柳先生传》,辞赋《归去来兮辞》《闲情赋》都为后世熟知。有《陶渊明集》。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时运(其二)》是一首四言诗,也是一首记游抒怀题材诗。诗中介绍了诗人暮春时节在水边游赏的经历,描绘了“洋洋平泽”的浩渺水面与“邈邈远景”的辽阔景致,展现出大自然包容一切的宽广;通过“漱”“望”等动作描写,体现了诗人与自然相融的状态,营造出一种完整而难以言状的宁静氛围。后四句表达了诗人凡事只求符合本愿、不为荣利所驱的人生态度,以及在醉意中自得其乐的满足感,同时暗含对自然的热爱与对社会现实的隐忧。
2. 分段赏析
“洋洋平潭,乃漱乃濯”这两句写诗人临潭洗漱之景。“洋洋”状潭水浩渺平阔,叠词增强水势的流动感;“乃漱乃濯”直叙舀水漱口、洗涤双手的动作,看似寻常生活细节,却暗含古人春日“修禊”习俗中洁净身心的意趣,将人与自然的亲近融于直白描写中,为后文观景的欣悦铺垫场景。“邈邈遐景,载欣载瞩”此二句转而描绘远景与情志。“邈邈”摹写暮色中天地辽阔迷蒙之态,空间上从近潭延伸至遥远处;“载欣载瞩”以“且欣且望”的双重动作,写出诗人眺望时的欣然神态——既沉醉于自然景致的浩渺,又借“遐景”的无边际,暗喻内心与天地相契的旷达,景与情在叠词韵律中浑然一体。“人亦有言,称心易足”这两句借前人之言引发哲思。“人亦有言”作为起兴,引出“称心易足”的处世观:人生若能顺应本心、不逐外物,便易获满足。此语看似平淡,却契合陶渊明“质性自然”的人生态度,将儒家“安贫乐道”与道家“知足不辱”的思想化入诗行,为后文饮酒自乐的场景奠定哲理基础。“挥兹一觞,陶然自乐”末二句以饮酒收束全篇。“挥兹一觞”特写举杯畅饮的动作,“挥”字显其洒脱;“陶然自乐”则直抒酒后醺然忘我的情态,“陶然”既切合作者姓氏,又暗合“陶醉于自然”的意涵。此句将前文的观景之喜、哲思之悟凝聚于生活场景,以“自乐”二字点明“物我两忘”的境界,尽显其诗“淡而有味”的特质。
上一篇:魏晋·陆云《答兄平原诗》
下一篇:魏晋·曹植《时雨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