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停云":《停云》这首诗,
# 停云:凝聚不散的云。
"思亲友也":是为思念亲友而作。
"樽湛新醪":酒樽里盛满了澄清的新酒,
# 醪:汁滓混合的酒,即浊酒,今称甜酒或醒糟。这一句说酒罇之中斟满新酿之醪。,湛:没,有盈满之意。,樽:同樽,酒杯。樽一作尊。一做罇。
"园列初荣":后园内排列着初绽的鲜花,
# 初荣:新开的花。,列:排列。
"愿言不从":可是我美好的愿望不能实现,
# 不从:不顺心,不如愿。从:顺。,言:语助词,无意义。,愿:思念。
"叹息弥襟":叹息无奈,忧愁充满我的胸怀。
# 襟:指胸怀。,弥:满。
"霭霭停云":阴云密密布空中,
# 停云:凝聚不散的云。,霭霭:云密集貌。
"濛濛时雨":春雨绵绵意迷蒙。
# 时雨:季节雨。这里指春雨。,濛濛:微雨绵绵的样子。
"八表同昏":举目四顾昏沉色,
# 八表:八方以外极远的地方。泛指天地之间。
"平路伊阻":路途阻断水纵横。
# 阻:阻塞不通。,伊:语助词。
"静寄东轩":东轩寂寞独自坐,
# 轩:有窗槛的长廊或小室。,寄:居处,托身。
"春醪独抚":春酒一杯还自奉。
# 抚:持。
"良朋悠邈":良朋好友在远方,
# 悠邈:遥远。悠:渺。邈:远。
"搔首延伫":翘首久候心落空。
# 延伫:长时间地站立等待。,搔首:用手搔头,形容等待良朋的焦急情状。
"停云霭霭":空中阴云聚不散,
"时雨濛濛":春雨迷蒙似云烟。
"八表同昏":举目四顾昏沉色,
"平陆成江":水阻途断客不前。
# 平陆:平地。
"有酒有酒":幸赖家中有新酒,
"闲饮东窗":自饮东窗聊慰闲。
"愿言怀人":思念好友在远方,
"舟车靡从":舟车不通难相见。
# 靡:无,不能。
"东园之树":东园之内树成行,
"枝条再荣":枝繁叶茂花纷芳。
# 荣:茂盛。,再:始。一作载。
"竞用新好":春树春花展新姿,
# 新好:新的美好景色,指春树。新好:一作“竞朋亲好”。好,美。
"以招余情":使我神情顿清朗。
# 招:一作怡。
"人亦有言":平时常听人们言:
"日月于征":日月如梭走时光。
# 征:行,这里指时光流逝。,于:语助词。
"安得促席":安得好友促膝谈,
# 促席:彼此坐得很近。促:迫近。席:坐席。
"说彼平生":共诉平生情意长。
# 平生:平时,这里指平生的志趣、素志。,彼:语助词。,说:同“悦”。
"翩翩飞鸟":鸟儿轻轻展翅飞,
# 翩翩:形容飞鸟轻快飞舞的样子。
"息我庭柯":落我庭前树梢头。
# 柯:树枝。
"敛翮闲止":收敛翅膀悠闲态,
# 止:停留。,敛翮:收敛翅膀。翮:鸟的翅膀。
"好声相和":鸣声婉转相唱酬。
# 相和:互相唱和。
"岂无他人":世上岂无他人伴,
"念子寔多":与君情意实难丢。
# 寔:通“实”。实在。,子:您,古代男子的尊称,这里指朋友。
"愿言不获":思念良朋不得见,
"抱恨如何":无可奈何恨悠悠!
# 如何:意为无可奈何。
东晋诗人,田园诗派鼻祖
陶渊明(352?~ 427),东晋诗人。名潜,字渊明(或说一名渊明,字元亮)。浔阳柴桑(今江西九江附近)人,自号五柳先生,私谥靖节,世称靖节先生。曾任江州祭酒、镇军参军、彭泽令等职,后去职归隐,绝意仕途。与周续之、刘遗民并称“浔阳三隐”。陶渊明被誉为“隐逸诗人之宗”“田园诗派之鼻祖”,长于诗文辞赋。诗多描绘田园风光及其在农村生活的情景,其中往往隐寓着他对污浊官场的厌恶和不愿同流合污的精神,以及对太平社会的向往,也有对人生哲理的思考及悲愤慷慨之作。艺术特色兼有平淡与爽朗之胜;语言质朴自然,而又颇为精练,具有独特风格。诗歌《饮酒》《归田园居》,散文《桃花源记》《五柳先生传》,辞赋《归去来兮辞》《闲情赋》都为后世熟知。有《陶渊明集》。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组四言古诗,也是一组思念友人的诗。诗人以春日云雨为背景,借酒怀人,交织出对亲友的深切思念与乱世中的孤寂心境。全诗将自然意象与内心情感浑然相融,既流露“愿言不获,抱恨如何”的怅惘,又暗含“八表同昏”的时局隐忧,展现了陶渊明在晋宋易代之际对生命温情与精神归宿的永恒追寻。
2. 写作手法
复沓:“停云霭霭,时雨濛濛”的重复第一章以“霭霭停云,濛濛时雨”起兴,第二章则调整为“停云霭霭,时雨濛濛”,仅调整了词语顺序,却强化了“云聚雨绵”的画面感。比兴:“霭霭停云,濛濛时雨。八表同昏,平路伊阻”通过自然景象的渲染,引出下文对亲友的思念。阴云密布、道路阻隔的画面,自然过渡到“静寄东轩,春醪独抚。良朋悠邈,搔首延伫”的孤独场景。“平路伊阻”与“平陆成江”:表面写道路被雨水阻断、平地变为江河的自然现象,实则隐喻战乱导致的人际隔阂。诗人因战乱无法与亲友相见,“伊阻”“成江”的道路,象征着友情与亲情的“阻断”,强化了“思而不得”的痛苦。
3. 分段赏析
《停云》全诗共四章,每章都运用了比兴手法。开篇四句“霭霭停云,濛濛时雨,八表同昏,平路伊阻”尤为引人注目。诗中描绘的阴云密布景象,既是对自然气候的实写——天空布满凝聚不散的浓云,细雨朦胧笼罩原野;又暗含对时局的隐喻:西晋末年战乱频仍,百姓流离失所,天下陷入昏暗无序的状态。“平路伊阻”既指眼前雨水阻隔道路,也暗示着交通断绝、音讯难通的社会现实,为后文对友人的思念埋下伏笔。第一章,陶渊明在开头四句,有感于时局动乱,就眼前的景物稍加描画,着墨不多,而意境却是那么阴沉忧郁,甚为感人。四句诗,十六个字,可以说是字字沉痛。这种意境自然引起渊明怀念朋友。“静寄东轩,春醪独抚”,写出了他思念朋友的深情。“良朋悠邈”,读者联系全篇和上下文,就会想象到,渊明所深切地怀念的朋友,在遥远的地方,在战乱中,交通阻绝,不能前来。“搔首延伫”,渊明也许在室内走来走去,也许站在窗口,凝望着前面那条朋友可能从那儿走来的小路,等待了很久,心情很烦乱,搔着头,却始终不见那朋友来。“静寄东轩,春醪独抚,良朋悠邈,搔首延伫”四句,写渊明等待朋友时那种神态和心情,很生动、很真实。他那两鬓斑白,满怀幽愤的形象活现在我们面前。古典诗词的构思造语很精工,语言很少,而含意深远。读诗词的时候,特别需要用丰富的想象,探索言外的深远的含意,体会其中优美的意境。第二章延续了前章的创作手法,“停云霭霭,时雨濛濛,八表同昏,平陆成江”四句同样采用起兴方式,通过复沓联章的结构形式展开。两章首段文字基本保持一致,仅对个别字词进行调整,这种循环往复的韵律模式形成回环复沓的音乐性,使诗歌意境在反复咏唱中得到深化。正如王夫之在《古诗评选》中所言,这种手法通过音韵的流转而非辞藻的雕琢传递情感力量。以具体诗句为例,前章“静寄东轩,春醪独抚”与本章“有酒有酒,闲饮东窗”形成呼应,通过场景的重复呈现强化了思念友人的情感浓度。前章“愿言不获,抱恨如何”的怅惘与本章“愿言怀人,舟车靡从”的无奈构成情感递进,前者写期待未果,后者述行动受阻。地理意象从“平路伊阻”到“平陆成江”的空间转换,最终收束于“舟车靡从”的交通困境,完整勾勒出阻隔之情的时空维度。这种严谨的意象编排,使情感表达呈现出清晰的脉络层次。第三章中“东园之树,枝条再荣”的“再”字,有的版本作“载”。两种说法都能成立。诗中描绘东园树木凋零后重焕生机,暗喻当前困顿局势仍有转机。陶渊明虽身处乱世,仍保持对现实的关切,这种自然景象的复苏或许能给他带来慰藉,使内心萌发希望。“竞用新好,以招余情”句,作者赋予林木以生命情态,仿佛它们正以崭新美好的姿态召唤着诗人。这种充满生机的画面,反而加深了他对远方友人的思念。“人亦有言,日月于征”两句,用日月运行比喻时光流逝,暗含人生短暂之意。在动荡时局中,这种生命感悟更显沉重。诗人因此愈发渴望与故友相聚,但现实阻碍使这份期盼只能化作热切的愿景:“安得促席,说彼平生”,直白道出希望促膝长谈的深切向往。第四章中,“翩翩飞鸟,息我庭柯”以简练笔触勾勒出鸟儿振翅停栖的动态画面。后文“敛翮闲止,好声相和”进一步展现鸟群收拢羽翼栖落枝头,清越鸣声此起彼伏的生动场景。这种对禽鸟仪态与鸣声的细腻描摹,既呈现自然生灵的鲜活意态,又暗含对友情的深切追慕。“岂无他人”的设问句式,通过对比手法强化了诗人与知己间独特的情感联结。诗人渴盼与故友倾谈的殷切心绪,在“愿言不获”的现实中转为怅惘,最终凝结为“抱恨如何”的深沉慨叹。全篇以访友不遇为脉络,表面写自然景致与人际思念,末句方显对时局动荡的隐忧,情感层次由个体情谊自然过渡到对世事的关切。
4. 作品点评
诗中运用比兴手法与复沓章法,技巧精湛且富有创新,其艺术感染力极为动人。
# 抚字甚奇,有三百篇遗韵。……高元之曰:“以停云名篇,乃周诗六义:二曰赋、四曰兴之遗义也。”
不详津佛教协会原名誉会长龚望《陶渊明集评议》
上一篇:魏晋·陆机《王侯挽歌辞》
下一篇:魏晋·陆机《尸乡亭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