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解析

tíng
yún

朝代:魏晋作者:陶渊明浏览量:2
tíng
yún
qīn
yǒu
zūn
zhàn
xīn
láo
yuán
liè
chū
róng
yuàn
yán
cóng
tàn
jīn
ǎi
ǎi
tíng
yún
méng
méng
shí
biǎo
tóng
hūn
píng
jìng
dōng
xuān
chūn
láo
liáng
péng
yōu
miǎo
sāo
shǒu
yán
zhù
tíng
yún
ǎi
ǎi
shí
méng
méng
biǎo
tóng
hūn
píng
chéng
jiāng
yǒu
jiǔ
yǒu
jiǔ
xián
yǐn
dōng
chuāng
yuàn
yán
huái
怀
rén
zhōu
chē
cóng
dōng
yuán
zhī
shù
zhī
tiáo
zài
róng
jìng
yòng
xīn
hǎo
zhāo
qíng
rén
yǒu
yán
yuè
zhēng
ān
shuō
píng
shēng
piān
piān
fēi
niǎo
tíng
liǎn
xián
zhǐ
hǎo
shēng
xiāng
rén
niàn
shí
duō
yuàn
yán
huò
bào
hèn

译文

《停云》这首诗,是为思念亲友而作。酒樽里盛满了澄清的新酒,后园内排列着初绽的鲜花,可是我美好的愿望不能实现,叹息无奈,忧愁充满我的胸怀。阴云密密布空中,春雨绵绵意迷蒙。举目四顾昏沉色,路途阻断水纵横。东轩寂寞独自坐,春酒一杯还自奉。良朋好友在远方,翘首久候心落空。空中阴云聚不散,春雨迷蒙似云烟。举目四顾昏沉色,水阻途断客不前。幸赖家中有新酒,自饮东窗聊慰闲。思念好友在远方,舟车不通难相见。东园之内树成行,枝繁叶茂花纷芳。春树春花展新姿,使我神情顿清朗。平时常听人们言:日月如梭走时光。安得好友促膝谈,共诉平生情意长。鸟儿轻轻展翅飞,落我庭前树梢头。收敛翅膀悠闲态,鸣声婉转相唱酬。世上岂无他人伴,与君情意实难丢。思念良朋不得见,无可奈何恨悠悠!

逐句剖析

"停云":《停云》这首诗,

# 停云:凝聚不散的云。

"思亲友也":是为思念亲友而作。

"樽湛新醪":酒樽里盛满了澄清的新酒,

# 醪:汁滓混合的酒,即浊酒,今称甜酒或醒糟。这一句说酒罇之中斟满新酿之醪。,湛:没,有盈满之意。,樽:同樽,酒杯。樽一作尊。一做罇。

"园列初荣":后园内排列着初绽的鲜花,

# 初荣:新开的花。,列:排列。

"愿言不从":可是我美好的愿望不能实现,

# 不从:不顺心,不如愿。从:顺。,言:语助词,无意义。,愿:思念。

"叹息弥襟":叹息无奈,忧愁充满我的胸怀。

# 襟:指胸怀。,弥:满。

"霭霭停云":阴云密密布空中,

# 停云:凝聚不散的云。,霭霭:云密集貌。

"濛濛时雨":春雨绵绵意迷蒙。

# 时雨:季节雨。这里指春雨。,濛濛:微雨绵绵的样子。

"八表同昏":举目四顾昏沉色,

# 八表:八方以外极远的地方。泛指天地之间。

"平路伊阻":路途阻断水纵横。

# 阻:阻塞不通。,伊:语助词。

"静寄东轩":东轩寂寞独自坐,

# 轩:有窗槛的长廊或小室。,寄:居处,托身。

"春醪独抚":春酒一杯还自奉。

# 抚:持。

"良朋悠邈":良朋好友在远方,

# 悠邈:遥远。悠:渺。邈:远。

"搔首延伫":翘首久候心落空。

# 延伫:长时间地站立等待。,搔首:用手搔头,形容等待良朋的焦急情状。

"停云霭霭":空中阴云聚不散,

"时雨濛濛":春雨迷蒙似云烟。

"八表同昏":举目四顾昏沉色,

"平陆成江":水阻途断客不前。

# 平陆:平地。

"有酒有酒":幸赖家中有新酒,

"闲饮东窗":自饮东窗聊慰闲。

"愿言怀人":思念好友在远方,

"舟车靡从":舟车不通难相见。

# 靡:无,不能。

"东园之树":东园之内树成行,

"枝条再荣":枝繁叶茂花纷芳。

# 荣:茂盛。,再:始。一作载。

"竞用新好":春树春花展新姿,

# 新好:新的美好景色,指春树。新好:一作“竞朋亲好”。好,美。

"以招余情":使我神情顿清朗。

# 招:一作怡。

"人亦有言":平时常听人们言:

"日月于征":日月如梭走时光。

# 征:行,这里指时光流逝。,于:语助词。

"安得促席":安得好友促膝谈,

# 促席:彼此坐得很近。促:迫近。席:坐席。

"说彼平生":共诉平生情意长。

# 平生:平时,这里指平生的志趣、素志。,彼:语助词。,说:同“悦”。

"翩翩飞鸟":鸟儿轻轻展翅飞,

# 翩翩:形容飞鸟轻快飞舞的样子。

"息我庭柯":落我庭前树梢头。

# 柯:树枝。

"敛翮闲止":收敛翅膀悠闲态,

# 止:停留。,敛翮:收敛翅膀。翮:鸟的翅膀。

"好声相和":鸣声婉转相唱酬。

# 相和:互相唱和。

"岂无他人":世上岂无他人伴,

"念子寔多":与君情意实难丢。

# 寔:通“实”。实在。,子:您,古代男子的尊称,这里指朋友。

"愿言不获":思念良朋不得见,

"抱恨如何":无可奈何恨悠悠!

# 如何:意为无可奈何。

展开阅读全文 ∨

简介

《停云》是陶渊明在晋宋交替时期创作的一组诗,共四章。诗歌主要表达对亲友的思念,以春天酿新酒为引,由酒联想到与亲友共饮的情景。然而战乱频发、交通阻隔,诗人无法与亲友畅聚。诗中借助对自然景物的描写,以及无法与好友饮酒畅谈的遗憾,流露出对亲友的深切思念。整首诗运用比兴和重章复沓的结构,延续了《诗经》的创作传统。
展开阅读全文 ∨

作者介绍

东晋诗人,田园诗派鼻祖

陶渊明(352?~ 427),东晋诗人。名潜,字渊明(或说一名渊明,字元亮)。浔阳柴桑(今江西九江附近)人,自号五柳先生,私谥靖节,世称靖节先生。曾任江州祭酒、镇军参军、彭泽令等职,后去职归隐,绝意仕途。与周续之、刘遗民并称“浔阳三隐”。陶渊明被誉为“隐逸诗人之宗”“田园诗派之鼻祖”,长于诗文辞赋。诗多描绘田园风光及其在农村生活的情景,其中往往隐寓着他对污浊官场的厌恶和不愿同流合污的精神,以及对太平社会的向往,也有对人生哲理的思考及悲愤慷慨之作。艺术特色兼有平淡与爽朗之胜;语言质朴自然,而又颇为精练,具有独特风格。诗歌《饮酒》《归田园居》,散文《桃花源记》《五柳先生传》,辞赋《归去来兮辞》《闲情赋》都为后世熟知。有《陶渊明集》。

展开阅读全文 ∨

背景

此诗约作于晋安帝元兴三年(404年)春。前一年十二月,桓玄在京城建康(今江苏南京)废黜东晋皇帝自立,将晋安帝迁至浔阳(今江西省九江市西南)。次年二、三月间,刘裕先后夺取京口(今江苏镇江)、广陵(今江苏扬州),随后攻入建康(今江苏南京)。桓玄在败退途中经过浔阳,挟持晋安帝前往江陵(今湖北省荆州市)。这段时期内,陶渊明居住在故乡柴桑(浔阳县治所)的上京里。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组四言古诗,也是一组思念友人的诗。诗人以春日云雨为背景,借酒怀人,交织出对亲友的深切思念与乱世中的孤寂心境。全诗将自然意象与内心情感浑然相融,既流露“愿言不获,抱恨如何”的怅惘,又暗含“八表同昏”的时局隐忧,展现了陶渊明在晋宋易代之际对生命温情与精神归宿的永恒追寻。

2. 写作手法

复沓:“停云霭霭,时雨濛濛”的重复​​第一章以“霭霭停云,濛濛时雨”起兴,第二章则调整为“停云霭霭,时雨濛濛”,仅调整了词语顺序,却强化了“云聚雨绵”的画面感。比兴:​​“霭霭停云,濛濛时雨。八表同昏,平路伊阻”通过自然景象的渲染,引出下文对亲友的思念。阴云密布、道路阻隔的画面,自然过渡到“静寄东轩,春醪独抚。良朋悠邈,搔首延伫”的孤独场景。“平路伊阻”与“平陆成江”​​:表面写道路被雨水阻断、平地变为江河的自然现象,实则​​隐喻战乱导致的人际隔阂​​。诗人因战乱无法与亲友相见,“伊阻”“成江”的道路,象征着友情与亲情的“阻断”,强化了“思而不得”的痛苦。

3. 分段赏析

《停云》全诗共四章,每章都运用了比兴手法。开篇四句“霭霭停云,濛濛时雨,八表同昏,平路伊阻”尤为引人注目。诗中描绘的阴云密布景象,既是对自然气候的实写——天空布满凝聚不散的浓云,细雨朦胧笼罩原野;又暗含对时局的隐喻:西晋末年战乱频仍,百姓流离失所,天下陷入昏暗无序的状态。“平路伊阻”既指眼前雨水阻隔道路,也暗示着交通断绝、音讯难通的社会现实,为后文对友人的思念埋下伏笔。第一章,陶渊明在开头四句,有感于时局动乱,就眼前的景物稍加描画,着墨不多,而意境却是那么阴沉忧郁,甚为感人。四句诗,十六个字,可以说是字字沉痛。这种意境自然引起渊明怀念朋友。“静寄东轩,春醪独抚”,写出了他思念朋友的深情。“良朋悠邈”,读者联系全篇和上下文,就会想象到,渊明所深切地怀念的朋友,在遥远的地方,在战乱中,交通阻绝,不能前来。“搔首延伫”,渊明也许在室内走来走去,也许站在窗口,凝望着前面那条朋友可能从那儿走来的小路,等待了很久,心情很烦乱,搔着头,却始终不见那朋友来。“静寄东轩,春醪独抚,良朋悠邈,搔首延伫”四句,写渊明等待朋友时那种神态和心情,很生动、很真实。他那两鬓斑白,满怀幽愤的形象活现在我们面前。古典诗词的构思造语很精工,语言很少,而含意深远。读诗词的时候,特别需要用丰富的想象,探索言外的深远的含意,体会其中优美的意境。第二章延续了前章的创作手法,“停云霭霭,时雨濛濛,八表同昏,平陆成江”四句同样采用起兴方式,通过复沓联章的结构形式展开。两章首段文字基本保持一致,仅对个别字词进行调整,这种循环往复的韵律模式形成回环复沓的音乐性,使诗歌意境在反复咏唱中得到深化。正如王夫之在《古诗评选》中所言,这种手法通过音韵的流转而非辞藻的雕琢传递情感力量。以具体诗句为例,前章“静寄东轩,春醪独抚”与本章“有酒有酒,闲饮东窗”形成呼应,通过场景的重复呈现强化了思念友人的情感浓度。前章“愿言不获,抱恨如何”的怅惘与本章“愿言怀人,舟车靡从”的无奈构成情感递进,前者写期待未果,后者述行动受阻。地理意象从“平路伊阻”到“平陆成江”的空间转换,最终收束于“舟车靡从”的交通困境,完整勾勒出阻隔之情的时空维度。这种严谨的意象编排,使情感表达呈现出清晰的脉络层次。第三章中“东园之树,枝条再荣”的“再”字,有的版本作“载”。两种说法都能成立。诗中描绘东园树木凋零后重焕生机,暗喻当前困顿局势仍有转机。陶渊明虽身处乱世,仍保持对现实的关切,这种自然景象的复苏或许能给他带来慰藉,使内心萌发希望。“竞用新好,以招余情”句,作者赋予林木以生命情态,仿佛它们正以崭新美好的姿态召唤着诗人。这种充满生机的画面,反而加深了他对远方友人的思念。“人亦有言,日月于征”两句,用日月运行比喻时光流逝,暗含人生短暂之意。在动荡时局中,这种生命感悟更显沉重。诗人因此愈发渴望与故友相聚,但现实阻碍使这份期盼只能化作热切的愿景:“安得促席,说彼平生”,直白道出希望促膝长谈的深切向往。第四章中,“翩翩飞鸟,息我庭柯”以简练笔触勾勒出鸟儿振翅停栖的动态画面。后文“敛翮闲止,好声相和”进一步展现鸟群收拢羽翼栖落枝头,清越鸣声此起彼伏的生动场景。这种对禽鸟仪态与鸣声的细腻描摹,既呈现自然生灵的鲜活意态,又暗含对友情的深切追慕。“岂无他人”的设问句式,通过对比手法强化了诗人与知己间独特的情感联结。诗人渴盼与故友倾谈的殷切心绪,在“愿言不获”的现实中转为怅惘,最终凝结为“抱恨如何”的深沉慨叹。全篇以访友不遇为脉络,表面写自然景致与人际思念,末句方显对时局动荡的隐忧,情感层次由个体情谊自然过渡到对世事的关切。

4. 作品点评

诗中运用比兴手法与复沓章法,技巧精湛且富有创新,其艺术感染力极为动人。

展开阅读全文 ∨

作品评价

# 抚字甚奇,有三百篇遗韵。……高元之曰:“以停云名篇,乃周诗六义:二曰赋、四曰兴之遗义也。”

不详津佛教协会原名誉会长龚望《陶渊明集评议》

展开阅读全文 ∨

上一篇:魏晋·陆机《王侯挽歌辞》

下一篇:魏晋·陆机《尸乡亭诗》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