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尘埃经小雨":细雨洗净尘埃,
"地高倚长坡":地势高耸依傍长坡。
"日西寺门外":夕阳西下,寺门之外,
"景气含清和":景色清明而和畅。
"闲有老僧立":悠闲之时有老僧静静地站立,
"静无凡客过":安静得没有凡俗的客人过往。
"残莺意思尽":残留的黄莺啼叫的兴致已经快没了,
"新叶阴凉多":新长的树叶带来了更多的阴凉。
"春去来几日":春天过去才没几天,
"夏云忽嵯峨":夏天的云忽然就变得高峻巍峨起来。
"朝朝感时节":天天都感慨时节的变化,
"年鬓暗蹉跎":岁月暗暗地使双鬓变得斑白。
"胡为恋朝市":为什么还要留恋朝廷和集市的喧嚣,
"不去归烟萝":而不回到那烟雾缭绕的山林中。
"青山寸步地":青山近在咫尺,
"自问心如何":不禁自问内心到底是怎么想的。
“唐代三大诗人”之一,“诗魔”
白居易(772~846),唐代诗人。字乐天,号香山居士、醉吟先生,籍贯太原(今属山西)。贞观进士,曾官居太子少傅,谥号文,世称白傅、白文公。白居易与元稹世称“元白”,与刘禹锡并称“刘白”,还与李白、杜甫并称“唐代三大诗人”。在文学上,他积极倡导新乐府运动,主张“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诗风平畅自然、通俗浅切,相传老妪也能听懂。早期讽喻诗揭发时政弊端、反映民生困苦;自遭受贬谪后,远离政治纷争,诗文多怡情悦性、流连光景之作。代表作品有《新乐府》《秦中吟》《长恨歌》《琵琶行》《赋得古原草送别》等。 有《白氏长庆集》传世。
1. 写作手法
对比:以寺中“闲有老僧立,静无凡客过”的宁静,与“胡为恋朝市”中朝廷和集市的喧嚣形成对比,突出诗人对宁静与喧嚣两种生活的思考和取舍。借景抒情:诗人借青龙寺早夏的清幽景色,如“残莺意思尽,新叶阴凉多”,抒发了自己内心对时光流逝的淡淡忧伤和对宁静生活的向往。动静结合:“闲有老僧立”是静景,描绘出老僧安静站立的画面;“残莺意思尽”则有动态感,以残莺的活动为画面增添了一丝动态,动静相衬,使画面更具生机和层次感。情景交融:诗的前半部分写景,后半部分抒情议论,景与情自然融合。如“朝朝感时节,年鬓暗蹉跎”,由眼前景色引发对时光和人生的感慨,情因景生,景为情设。白描:全诗以简淡笔墨勾勒景物,如“尘埃经小雨”“新叶阴凉多”,不加雕饰而意境自现。
2. 分段赏析
诗的开篇四局先描绘了青龙寺周边的环境,营造出一种宁静、清幽的氛围,为后文的描写奠定了基调;五至八句通过人、物对照,渲染禅院超然氛围,进一步展现了寺内的静谧;九至十二句由景及人,触景生情,抒发了诗人对时光流逝的感慨;最后四句由情入理,直面仕隐矛盾,归于哲思自省,表达了对归隐生活的向往以及对自己目前处境的困惑,体现了诗人内心在仕与隐之间的挣扎。
上一篇:唐·白居易《和答诗十首·和古社》
下一篇:唐·白居易《北窗闲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