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曈曈太阳如火色":明亮的太阳色红如火,
# 曈曈:闪烁的样子,一般形容日出时。
"上行千里下一刻":上升千里只需一刻。
"出为白昼入为夜":太阳出时为白昼入时则为黑夜。
"圆转如珠住不得":浑圆的太阳运转起来像旋转的珠子一样不停息。
"住不得":它从不停止,
"可奈何":我能把你怎么办呢,
# 可:一作无。
"为君举酒歌短歌":只好举起酒杯来唱一首短歌。
"歌声苦":歌声愁苦,
"词亦苦":吟唱的词也是愁苦的,
"四座少年君听取":在座的少年们请听好。
"今夕未竟明夕催":今天还没有过完明天就紧催着要来了,
# 夕:一作旦。
"秋风才往春风回":秋天刚过去春天又来了。
"人无根蒂时不驻":人生漂泊时光荏苒,
"朱颜白日相隳颓":美丽的容颜和时光一样总是很快消逝。
# 隳颓:衰败、毁败。,朱颜:红润美好的容颜。
"劝君且强笑一面":劝你勉强笑一笑,
"劝君且强饮一杯":劝你勉强喝一杯。
# 且:一作复。
"人生不得长欢乐":人的一生得不到长久的欢乐,
"年少须臾老到来":青春年少的时光总是过的很快,老年很快就来了。
# 须臾:一会儿,片刻。
"世人求富贵":世上的人追求功名利禄,
# 富贵:富裕而显贵。犹言有财有势。
"多为身嗜欲":大多是为了满足自身的欲望。
# 嗜欲:嗜好与欲望。多指贪图身体感官方面享受的欲望。,身:一作“奉”,供给,引申为满足。
"盛衰不自由":兴盛和衰败不可能由自己决定,
# 盛衰:兴盛与衰败。
"得失常相逐":成败往往依次出现。
# 得失:得与失。犹成败。
"问君少年日":听说您少年时刻苦学习,
# 问君:一作“闻君”。
"苦学将干禄":想要求取官位和俸禄。
# 干禄:求取官位和俸禄。语出《论语·为政》:“子张学干禄。”
"负笈尘中游":背着书箱在尘世中远行游学,
# 尘:尘世。,负笈:背着书箱。指游学外地。《晋书·王裒传》:“北海邴春少立志操,寒苦自居,负笈游学。”笈,书箱。
"抱书雪前宿":以至雪前抱书痴读。
# 抱书雪前宿:居住条件简陋,不蔽风雪,意指从师学习,非常艰苦。《文选·为萧扬州荐士表》李善注引《孙氏世录》:“孙康家贫,常映雪读书。”宿,一作“读”。
"布衾不周体":粗布被子不能遮盖全身,
# 不周体:不能遮盖全身。,布衾:粗布被子。
"藜茄才充腹":粗劣的饭食才刚够充饥。
# 藜茄:野菜,指粗恶的食物。一作“藜茹”。藜,一年生草本植物,嫩叶可食。茹,蔬菜的总名。
"三十登宦途":三十岁时才开始登上仕途,
# 宦途:做官的道路。宦:集作仕。,三十:一作“四十”。
"五十被朝服":到了五十岁才披上朝服。
# 被朝服:穿上朝士之服,指在朝廷做官。被,同“披”。
"奴温已挟纩":仆人已披上棉衣取暖,
# 挟纩:披着绵衣。也比喻受人抚慰而感到温暖。《左传·宣公十二年》:“申公巫臣曰:‘师人多寒。’王巡三军,拊而勉之,三军之士,皆如挟纩。”纩,丝绵。,已:集作新。,奴:奴仆。
"马肥初食粟":马匹才刚吃上粟米以养肥。
"未敢议欢游":不敢议论寻欢游乐,
# 欢游:这里有尽情享乐之意。
"尚为名检束":还要受到名位的约束而谨言慎行。
# 检束:约束,检点。谓顾虑名誉而谨言慎行。,为:被。
"耳目聋暗后":待到耳目聋暗后,
"堂上调丝竹":才在堂上调丝竹之音。
# 丝竹:弦乐器与竹管乐器的总称。亦泛指音乐。
"牙齿缺落时":挨到牙齿缺落时,
"盘中堆酒肉":盘中才堆满酒肉。
"彼来此已去":荣华富贵来了青春健康却已去,
# 此:指青春健康。,彼:指荣华富贵。
"外余中不足":财富有余而享受能力不足。
# 外余中不足:指身外的物质财富有余,而自己享受的能力不足。外,外在物质生活条件。中,内在健康。
"少壮与荣华":少壮的美好与荣华的显耀,
"相避如寒燠":两者相避犹如寒热到不了一起。
# 寒燠:寒冷与炎热。
"青云去地远":青春健康已远去,
# 青云:喻指青春健康。
"白日终天速":岁月时光迅速而过。
# 终天:一作“经天”。,白日:指岁月时光。
"从古无奈何":这是自古以来无可奈何的事,
"短歌听一曲":还是请您多听听这一曲短歌吧。
# 听:一作“空”。
“唐代三大诗人”之一,“诗魔”
白居易(772~846),唐代诗人。字乐天,号香山居士、醉吟先生,籍贯太原(今属山西)。贞观进士,曾官居太子少傅,谥号文,世称白傅、白文公。白居易与元稹世称“元白”,与刘禹锡并称“刘白”,还与李白、杜甫并称“唐代三大诗人”。在文学上,他积极倡导新乐府运动,主张“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诗风平畅自然、通俗浅切,相传老妪也能听懂。早期讽喻诗揭发时政弊端、反映民生困苦;自遭受贬谪后,远离政治纷争,诗文多怡情悦性、流连光景之作。代表作品有《新乐府》《秦中吟》《长恨歌》《琵琶行》《赋得古原草送别》等。 有《白氏长庆集》传世。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组诗,也是一组乐府诗。第一首借对太阳运行的刻画,自然地引出对人生无常、时光飞逝的感慨。诗人抒发了青春不再、人生短促的忧虑与喟叹,同时劝勉人们珍惜当下时光;第二首通过叙述世人追求富贵的过程与得失,以及对世人追名逐利行为的反思,揭示了深刻的人生哲理。
2. 写作手法
对比:“布衾不周体,藜茄才充腹。三十登宦途,五十被朝服。”少时衣不蔽体食不果腹,到三十岁时走上仕途,五十岁穿上了朝服,做了位尊权重的高官。这时也拥有财富了,奴仆也衣食饱暖了,甚至连所用的马匹也开始食用精饲料了,可谓今非昔比。这里的对比,突出了人生不同阶段的变化。
3. 分段赏析
第一首“曈曈太阳如火色,上行千里下一刻。出为白昼入为夜,圆转如珠住不得。”:描绘太阳炽热如火焰,快速地东升西落,昼夜交替如同转动的珠子不停歇,生动形象地展现了时光流逝之快“住不得,可奈何,为君举酒歌短歌。歌声苦,词亦苦,四座少年君听取。”:诗人面对时光的飞速流逝,发出无奈的感慨,只能举起酒杯,歌唱短歌。强调歌声和歌词都充满愁苦,希望在座的少年们能够聆听,引起他们对时光的重视,为下文进一步抒发对时光的感慨做铺垫。“今夕未竟明夕催,秋风才往春风回。人无根蒂时不驻,朱颜白日相隳颓。”:具体描述时光流转的迅速,今夕到明夕,秋风到春风,交替快速,人没有根基无法留住时光,青春容颜会在白日里逐渐衰败,深刻地抒发了对时光易逝、人生短促的悲叹,让人感受到时光的无情和生命的脆弱。“劝君且强笑一面,劝君且强饮一杯。人生不得长欢乐,年少须臾老到来。”:诗人劝人勉强欢笑、饮酒,因为人生无法长久欢乐,年少时光转瞬即逝,老年很快就会到来,在无奈中蕴含着对青春不再的惋惜,同时也传达出一种珍惜当下时光的殷切期望,让人们在有限的生命中尽量享受生活。第二首这首诗可大致划分为四段。开头四句为第一段,诗人直截了当地指出世人追求富贵的目的与得失状况。这不仅概括了全诗的核心思想——世人追逐富贵旨在满足自身嗜欲,然而能否如愿并非由自己掌控,即便有所收获,也必然伴随着失去;同时,这几句还巧妙开启了下文,后续三段皆是围绕求取富贵过程中的得与失展开,进一步阐释这一主旨。“问君少年日”以下六句构成第二段,描绘了年少时为求富贵,人们背负书箱四处求学的艰难场景。他们在雪地前住宿,粗布被子无法裹暖身体,野菜也难以填饱肚子,饱尝生活的艰辛。这一段生动展现出世人在追求富贵初期所经历的困苦岁月。“三十登宦途”以下十句是第三段,诗人运用对比手法,深刻呈现并揭示了达成富贵目标后的得与失。历经多年不懈奋斗,三十岁踏上仕途,五十岁穿上象征高位的朝服,成为位高权重的高官,财富也随之而来。此时,奴仆衣食无忧,连马匹都能吃上精饲料,与往昔的困苦形成鲜明对比。然而,世间事物难以十全十美,有所得就必有所失。为官之人会受到名位的限制,无法随心所欲地寻欢作乐。等到年老体衰,目暗耳聋,虽堂前有歌舞表演,盘中堆满美酒佳肴,但自身的自由与健康已不复存在。此时,人们得到了官位和财富,却失去了自由和健康。至于得失之间的权衡,每个人或许有不同看法,但诗人的态度其实较为清晰:既然追求富贵是为满足嗜欲,可当真正获得富贵时,嗜欲却因身体的衰退而大打折扣,有美食却牙齿脱落难以品尝,有歌舞却视力听力不佳无法享受。从根本意义上讲,最初追求富贵以满足嗜欲的目的并未真正实现。最后八句为第四段,诗人对前文所描述的现象进行总结,警醒世人:少壮时期的健康活力与荣华富贵,往往如同寒暖一般无法同时存在,总是此消彼长,外在物质充裕了,内心却可能有所缺失。到了这个时候,即便想要改变现状,也已无能为力,因为青春一旦逝去便不再回头,剩余的时光流逝得更为迅速。自古以来,人们面对这种情况都无可奈何,只能听听这首短歌。诗人虽未明确给出结论,但答案已呼之欲出:青春与健康远比荣华富贵更为重要,切不可为了满足个人嗜欲,牺牲无比珍贵的青春健康去追逐荣华富贵。
# “耳目聋暗后”八句,晚遇尚尔,况乃不遇。读此真令落魄老生无生活处。
清查慎行《白香山诗评》
上一篇:唐·刘商《行营即事》
下一篇:唐·吕洞宾《谷神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