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翡翠戏兰苕":翡翠鸟在兰花茎上嬉戏,
"容色更相鲜":它们的容貌和颜色相互映衬更加鲜艳。
"绿萝结高林":绿色的藤萝缠绕着高大的树林,
"蒙笼盖一山":茂密葱茏,覆盖了整座山。
"中有冥寂士":山林中有一位潜心修行、寂静无为的隐士,
"静啸抚清弦":静静地长啸,抚摸着清雅的琴弦。
"放情凌霄外":尽情放纵情怀于云霄之外,
"嚼蕊挹飞泉":咀嚼着花蕊,汲取着飞溅的泉水。
"赤松临上游":赤松子在他的上游悠然飘荡,
"驾鸿乘紫烟":他驾着鸿雁,乘着紫色的云烟。
"左挹浮丘袖":他左手拉住浮丘公的衣袖,
"右拍洪崖肩":右手拍着洪崖先生的肩膀。
"借问蜉蝣辈":请问那些朝生暮死的蜉蝣一类的人,
"宁知龟鹤年":怎么能知道龟和鹤那样长久的寿命。
东晋学者、文学家
郭璞(276~324),晋代学者、文学家。字景纯,河东闻喜(今山西闻喜)人。博学,好古文奇字,又喜阴阳卜筮之术。王敦任其为记室参军,郭璞以卜筮不吉谏阻敦谋反,为敦所杀,后追赠弘农太守。郭璞以诗赋著称,所作《游仙诗》主要是咏高蹈遗世,蔑视富贵荣华,流露对现实的不满。其文辞多慷慨,形象鲜明,想象丰富,语言生动,情怀飘逸,在玄言诗统治的东晋诗坛独树一帜。所作《江赋》颇著名。著有《尔雅注》《山海经注》等。今传《郭弘农集》。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首五言古诗,也是一首游仙诗。描绘了山林间生机盎然的景色,如翡翠在兰苕间嬉戏,绿萝覆盖山林。刻画了一位冥寂之士在山林中抚弦静啸,放情于尘世之外,还描绘了赤松等神话人物驾鸿乘烟的奇幻场景。表达了诗人对超脱尘世、自由逍遥的神仙生活的向往,体现出对现实尘世的超脱情怀。
2. 写作手法
用典:“赤松临上游,驾鸿乘紫烟。左挹浮丘袖,右拍洪崖肩”,巧用赤松子、浮丘公、洪崖先生典故。典故原意是赤松子是神农时的雨师,服食水玉,能入火不烧,常出入昆仑山西王母的石室,驾着飞鸿乘着瑞云来往上下;浮丘公曾接王子乔上嵩高山学仙;洪崖先生姓张,据说在上古尧的时代他已有三千岁。作者在诗中设想“冥寂士”能与赤松子、浮丘公、洪崖先生等仙人同游,一起驾鸿乘烟,相互携手并肩,借此表明那些抗志尘表、隐逸冥寂的人可达到与神仙等同的境界,表达对隐逸生活的向往与赞美。对比:“借问蜉蝣辈,宁知龟鹤年”,将“蜉蝣辈”与“龟鹤”进行对比。“蜉蝣”生命短暂,朝生暮死,代指那些目光短浅、追逐名利的世俗之人;“龟鹤”长寿,象征着遁迹山林、心境淡泊的高士。通过二者对比,鲜明地表达了诗人对世俗之人的不屑和对高洁隐士的推崇,凸显出不同人生态度的巨大差异。
3. 分段赏析
“翡翠戏兰苕,容色更相鲜。绿萝结高林,蒙笼盖一山”,开篇四句着力铺陈明丽图景:翡翠鸟于兰苕间翩然嬉戏,其羽色姿容明艳动人,难怪杜甫《戏为六绝句》以“翡翠兰苕”喻指诗中鲜妍意象,足见此句用语灵动、意境明快。继而“绿萝”二句拓开境界,绿萝攀附松柏,葱郁之态染透山冈,一幅生机勃发的苍翠绿景跃然纸上。这四句不仅如实摹写山林景致,更以珍禽芳草、绿萝青松的相映成趣,暗喻高士栖隐山林、与自然浑然相融的精神境界。“中有冥寂士,静啸抚清弦。放情凌霄外,嚼蕊挹飞泉”,“中有冥寂士”笔锋转向景中人物,“冥寂士”即避世隐居者,其心境淡泊超脱,或啸傲山林、声震林木,或抚琴寄情、心游天外,或采食花蕊、饮啜清泉,自在逍遥若神仙。“赤松临上游,驾鸿乘紫烟。左挹浮丘袖,右拍洪崖肩”,此四句直入游仙主题,援引《神仙传》典故:赤松子服食水玉、乘云驾飞鸿;浮丘公引王子乔入山学道;洪崖先生历经上古岁月。诗人借这些传说,设想隐逸者可与诸仙为伍,乘云驾鹤、携手同游,紧扣“游仙”题旨。“借问蜉蝣辈,宁知龟鹤年”,“借问”二句由仙界返归尘世,以“蜉蝣”喻指汲汲于名利的短视之徒,以“龟鹤”象征隐逸高士的超脱长寿,两相对照中,诗人对逐利小人的不屑与对高洁隐士的推崇不言而喻。
上一篇:魏晋·佚名《王符引谚论守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