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溪千余仞":青溪山高耸千仞,
"中有一道士":山林深处住着一位道士。
"云生梁栋间":白云在屋宇梁栋间缭绕飘浮,
"风出窗户里":清风从窗户里徐徐吹拂而出。
"借问此何谁":我向人打听这位道士是谁,
"云是鬼谷子":有人说他就是鬼谷子。
# 鬼谷子:战国时期纵横家之祖,相传为苏秦、张仪之师。后人多以之为仙人。
"翘迹企颍阳":他企慕着许由的高风亮节,
# 颍阳:颍水之北,今颍河,古称颍水。皇甫谧《高士传》上:“尧让天下于许由,……由于是遁耕于中岳颍水之阳,箕山之下,终身无经天下之色。”这里以颍阳代指许由。
"临河思洗耳":在河边时,也会想起许由洗耳的典故。
# 洗耳:传说尧欲召许由为九州长,许由听说后到颖水边洗耳,表示不受其污。
"阊阖西南来":西风从西南方吹来,
# 阊阖:此处指阊阖风,即西南风。
"潜波涣鳞起":使潜藏的水波泛起如鱼鳞般的涟漪。
"灵妃顾我笑":洛水女神看着我微笑,
# 灵妃:指仙女宓妃。
"粲然启玉齿":露出了洁白如玉的牙齿。
"蹇修时不存":可惜如今没有了像蹇修那样的媒人,
# 蹇修:伏羲之臣。屈原《离骚》:“吾令丰隆乘云兮,求宓妃之所在。解配纕以结言兮,吾令蹇修以为理。”
"要之将谁使":想要邀约她,又能派谁去呢?
东晋学者、文学家
郭璞(276~324),晋代学者、文学家。字景纯,河东闻喜(今山西闻喜)人。博学,好古文奇字,又喜阴阳卜筮之术。王敦任其为记室参军,郭璞以卜筮不吉谏阻敦谋反,为敦所杀,后追赠弘农太守。郭璞以诗赋著称,所作《游仙诗》主要是咏高蹈遗世,蔑视富贵荣华,流露对现实的不满。其文辞多慷慨,形象鲜明,想象丰富,语言生动,情怀飘逸,在玄言诗统治的东晋诗坛独树一帜。所作《江赋》颇著名。著有《尔雅注》《山海经注》等。今传《郭弘农集》。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首五言诗,也是一首游仙诗。诗中描绘了青溪山的险峻、道士居所的奇幻,借鬼谷子、许由等典故以及灵妃的形象,表达了诗人对隐居生活的向往、对神仙的企慕,以及求仙不得的苦闷之情。
2. 写作手法
用典:诗中提到“借问此何谁,云是鬼谷子”。鬼谷子是战国时人,姓王名诩,隐于鬼谷,是纵横家苏秦、张仪的老师,常被称为“真仙”。诗人在此用典,一方面泛指隐士,通过赞美鬼谷子居地之奇,来写隐居之乐,初露慕隐求仙之心;另一方面,也有以鬼谷子自比之意,暗示自己如鬼谷子般有超凡脱俗的志向和才能,渴望像他一样远离尘世喧嚣,享受隐居的闲适。环境描写:“青溪千余仞”一句,点明青溪山高达千余仞,极言山之高峻,为全诗营造出一种雄伟、险峻的氛围,暗示隐居其中的道士不同凡响,也为后文描写隐者的超凡脱俗和诗人的慕隐求仙之情做铺垫。“云生梁栋间,风出窗户里”细致刻画了隐者居所的环境。云雾在梁栋间缭绕,清风从窗户中吹出,生动展现出居所的奇幻与空灵,仿佛是仙境神窟,突出了环境的奇丽,进一步烘托出隐者的神秘与超凡,强化了诗人对这种隐居生活的向往和赞美之情。
3. 分段赏析
“青溪千余仞,中有一道士”,起笔便营造出宏大且超脱的氛围。“千余仞”极言青溪山之高峻,以巍峨山势为背景,凸显山中道士的卓然不群,似与天地相融,瞬间勾勒出隐士超凡脱俗的形象轮廓。“云生梁栋间,风出窗户里”,进一步细化道士居所环境,云雾在屋梁间缭绕、清风自窗户中穿梭,将居所渲染成仿若仙境的存在。此句以云、风的灵动,衬出居所的清幽神秘,暗示道士远离尘世、寄身自然的生活状态,也让读者对道士的身份与境界,更生遐想。“借问此何谁,云是鬼谷子”,在前文渲染后,揭示道士身份为鬼谷子,借这位历史上著名纵横家、隐士的名号,赋予角色深邃智慧与隐逸特质,也暗含诗人对其超然处世的推崇。“翘迹企颍阳,临河思洗耳”,“颍阳”关联许由隐居之地,“洗耳”用许由嫌尧帝让贤之言污耳、临颍水清洗的典故。诗人借鬼谷子“企颍阳”“思洗耳”,表达对许由式高洁品行的仰慕,实则是借古喻今,抒发自身对摆脱世俗纷扰、坚守精神纯净的向往,将历史典故与个人情志相融。“阊阖西南来,潜波涣鳞起”,“阊阖”本为神话中的天门,此处指西风,描绘西风自西南吹拂,青溪水面泛起层层涟漪的画面。以自然景象的动态变化,营造出奇幻氛围,为下文神妃出现做铺垫。“灵妃顾我笑,粲然启玉齿”,笔锋一转,引入神话中的灵妃形象,她回眸微笑、露出洁白牙齿,画面美丽而神秘。灵妃的出现,是诗人游仙幻想的延伸,展现出对美好、超凡存在的憧憬;但美好瞬间的呈现,又因现实求仙无果,隐隐透露出可望不可即的怅惘。“蹇修时不存,要之将谁使”,“蹇修”是古代传说中沟通人神的媒人。诗人感慨如今没有像蹇修这样的使者,无法向灵妃传达心意,表面是说求仙结缘的无奈,实则暗喻现实中追求理想、超脱世俗之路的艰难。借求仙无果的叹惋,抒发对世道坎坷、自身抱负难酬的悲慨,将个人情志与游仙主题深度融合,让诗作在浪漫想象后,回归对现实的隐忧与反思。
下一篇:魏晋·夏侯湛《长夜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