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杂县寓鲁门":杂县鸟停在鲁国城门,
# 鲁门:鲁国城门。《茵语·鲁语》略云:“海鸟曰爰居,止于鲁东门外三日。展禽曰:‘今兹海其有灾乎?夫广川之鸟兽恒知风而避其灾也。’是岁也,海多大风,冬暖。”首二句言海上将起大风。,杂县:海鸟名,又叫爰居。
"风暖将为灾":暖风预示灾难将临。
"吞舟涌海底":能吞船的大鱼从海底涌出,
"高浪驾蓬莱":巨浪托起蓬莱仙山。
"神仙排云出":神仙推开云层现身,
"但见金银台":只看见金银筑成的楼台。
"陵阳挹丹溜":陵阳子明捧着仙药,
# 丹溜:即石脂,或称流丹,石流黄之类。,挹:舀,把液体盛出来。,陵阳:古仙人陵阳子明的简称。相传子明从鱼腹得书,因知服食之法,服石脂三年成仙。
"容成挥玉杯":容成公举起玉杯饮酒。
# 容成:也是仙人名。与陵阳子明都见《列仙传》。
"姮娥扬妙音":嫦娥唱起美妙的歌声,
# 姮娥:即嫦娥。相传后羿从西王母得到不死药,嫦娥偷吃后逃往月中。
"洪崖颔其颐":洪崖先生微笑点头。
# 颔:本指下颌,代指头。,洪崖:古仙人名。《列仙传》:“洪崖先生姓张氏,尧时已三千岁。”
"升降随长烟":乘着烟雾上下飞行,
# 升降随长烟:“升降”句咏宁封子事。《列仙传》:“宁封子者黄帝时人,积火自烧而随烟上下。”
"飘飖戏九垓":飘飘荡荡嬉游于九天。
# 九垓:犹“九天”。中央及四正四隅九方之天为九天。垓,八极之内的广大土地。
"奇龄迈五龙":长寿超过五龙,
# 五龙:传说中五个人面龙身的仙人,他们是一父四子。父日宫龙,是土仙;长子叫角龙,木仙;次征龙,火仙;商龙,金仙;羽龙,水仙。
"千岁方婴孩":活千岁还是孩童模样。
"燕昭无灵气":燕昭王没有仙缘,
# 燕昭:《拾遗记》:“燕昭王召其臣甘需曰:‘寡人志于仙道,可得遂乎?’需日:‘上仙之人去滞欲而离嗜爱,洗神灭念,游于太极之内。今大王所爱之容,恐不及玉,织腰皓齿,患不如神,而欲却老云游,何异挽圭爵以量沧海乎?’”
"汉武非仙才":汉武帝也不是成仙之材。
# 汉武:《汉武帝内传》:“西王母曰:‘刘彻好道,然形慢神秽,……殆恐非仙才也。’”
东晋学者、文学家
郭璞(276~324),晋代学者、文学家。字景纯,河东闻喜(今山西闻喜)人。博学,好古文奇字,又喜阴阳卜筮之术。王敦任其为记室参军,郭璞以卜筮不吉谏阻敦谋反,为敦所杀,后追赠弘农太守。郭璞以诗赋著称,所作《游仙诗》主要是咏高蹈遗世,蔑视富贵荣华,流露对现实的不满。其文辞多慷慨,形象鲜明,想象丰富,语言生动,情怀飘逸,在玄言诗统治的东晋诗坛独树一帜。所作《江赋》颇著名。著有《尔雅注》《山海经注》等。今传《郭弘农集》。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首五言古诗,也是一首游仙诗。诗歌以神话传说开篇,描绘了一幅“人间灾祸”与“仙界逍遥”相互映照的奇幻画卷,刻画了神仙世界的超然景象,借此暗喻乱世动荡,同时讽刺帝王求仙的虚妄,既有对超脱现实的向往,又暗含了对时局的清醒认知。
2. 写作手法
象征:“杂县寓鲁门,风暖将为灾”,以海鸟“杂县”(古代传说中预示灾异的海鸟)栖居鲁门,象征乱世将至的危机感,暗指东晋末年的社会动荡,暗示人间苦难即将来临。夸张:“奇龄迈五龙,千岁方婴孩”,神仙寿命超越“五龙”,传说中长寿的神龙,活千岁仍如婴儿般年轻,突显仙界永恒不朽的特性,突出凡人生命的短暂。渲染:“吞舟涌海底,高浪驾蓬莱”,用“吞舟”、“高浪驾蓬莱”,极写风浪之狂暴,营造末日般的灾难氛围,与后文仙境形成强烈反差。用典:“燕昭无灵气,汉武非仙才”,“燕昭王”指战国时燕国君主,曾筑黄金台求仙,但未能成仙;“汉武帝”痴迷方术,多次派人寻访蓬莱仙山,终无所获,讽刺帝王求仙的虚妄,诗中暗示凡人包括权贵难悟真道,修仙只是徒劳。
3. 分段赏析
“杂县寓鲁门,风暖将为灾”以海鸟栖居城门的传说起兴,暗示灾祸将至。“吞舟涌海底,高浪驾蓬莱”运用夸张手法,描绘惊涛骇浪席卷仙山的壮观景象,隐喻社会动荡。这两句通过自然意象的铺陈,为全诗奠定了动荡不安的基调。“神仙排云出,但见金银台。陵阳挹丹溜,容成挥玉杯。姮娥扬妙音,洪崖晗其颐。升降随长烟,飘飖戏九垓”,中间八句转入仙境描写,以细腻笔触刻画神仙世界的逍遥景象。陵阳子明“挹丹溜”炼丹,容成公“挥玉杯”畅饮,嫦娥“扬妙音”奏乐,洪崖老仙“晗其颐”微笑,构成一幅生动和谐的仙界图景。“升降随长烟”写仙人乘云驾雾,“飘飖戏九垓”表现其自在逍遥,这些意象共同营造出超脱尘世的理想境界。“奇龄迈五龙,千岁方婴孩”运用对比手法,以“五龙”的长寿衬托神仙的永恒,又以“婴孩”形象突出其青春永驻的特性。这两句既体现了道教长生思想,又暗含对生命短暂的感慨。“燕昭无灵气,汉武非仙才”借用历史典故,直指帝王求仙的虚妄。燕昭王筑黄金台求仙未果,汉武帝多次寻访蓬莱无功而返,诗人借此表达对现实统治者的批判,同时也暗示修仙之难。典故的运用使诗歌的思想内涵更加深刻。
4. 作品点评
这首诗运用了极具感染力的浪漫主义表现手法。开篇以“风暖将为灾”预示祸患,继而用“吞舟涌海底”的夸张描写展现风浪之猛烈,其中“高浪驾蓬莱”一句尤为精妙,将滔天巨浪托起仙山的奇幻景象刻画得栩栩如生,充分展现了诗人天马行空的想象力。神仙们或炼丹饮酒,或抚琴长歌,乘云驾雾遨游九天的画面,营造出一个令人神往的理想世界。然而结尾笔锋一转,借燕昭王、汉武帝求仙失败的典故,道出了仙境虚幻、长生难求的怅惘。这种由绚烂归于平淡的写法,既表现了诗人对美好境界的向往,又流露出对现实困境的清醒认知,在浪漫的想象中蕴含着深沉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