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薄有茝":兰草丛生之处生长着白芷,
"玉泉产玫":玉色的泉水之畔孕育着美玉。
"亹亹含风":你如微风中轻轻摇曳的兰草般柔美,
"灼灼猗人":又如光彩照人的贤人般耀眼。
"如金之映":似金子般闪耀着光芒,
"如琼之津":如美玉般温润有光泽。
"擢翘秋阳":你如秋日阳光下挺拔的草木,
"凌波暴鳞":又如凌波而起、显露鳞光的游鱼。
"擢翘伊何":那挺拔的草木为何如此出众,
"妙灵奇挺":因为它灵秀神奇、卓越不凡。
"暴鳞伊何":那游鱼为何能显露鳞光,
"披彩迈景":因为它身披华彩、超越光影。
"清规外标":外在以清正的准则为标杆,
"朗鉴内景":内在以明澈的智慧为境界。
"思乐云蔼":心向往那如云般的贤德之士,
"言采其颖":愿采摘他们的精华喻学习其美德。
"人亦有言":人们常说,
"松竹有林":松竹成林才显坚韧不拔。
"及尔臭味":与你相交,虽如不同的草类,
"异苕同岑":却同生一座山陵,气味相投。
"义结在昔":往昔便结下深厚情谊,
"分涉于今":这份缘分一直延续到如今。
"我怀惟永":我的怀念之情悠长深远,
"载咏载吟":故以诗歌吟咏来寄托心意。
"子策骐骏":你如驾驭骏马般奋勇前行,
"我案骀辔":我则握着劣马的缰绳稳步缓行。
"进不要声":进取时不贪图声名,
"退不慠位":退隐时不傲视地位。
"遗心隐显":无论显达或隐逸都不挂于心,
"得意荣悴":无论荣耀或失意都能泰然处之。
"尚想李严":追慕老子的境界,
"逍遥柱肆":在市井中逍遥自适。
"言以忘得":言语可使人忘却得失,
"交以淡成":友情因淡泊而得以长久。
"同匪伊和":我们的契合并非表面附和,
"惟我与生":而是生命本质的深深共鸣。
"尔神余契":你的精神与我心意相通,
"我怀子情":我的心中满是对你的情谊。
"携手一壑":愿与你携手隐于山林沟壑,
"安知尘冥":又何必在意尘世的昏暗纷扰。
东晋学者、文学家
郭璞(276~324),晋代学者、文学家。字景纯,河东闻喜(今山西闻喜)人。博学,好古文奇字,又喜阴阳卜筮之术。王敦任其为记室参军,郭璞以卜筮不吉谏阻敦谋反,为敦所杀,后追赠弘农太守。郭璞以诗赋著称,所作《游仙诗》主要是咏高蹈遗世,蔑视富贵荣华,流露对现实的不满。其文辞多慷慨,形象鲜明,想象丰富,语言生动,情怀飘逸,在玄言诗统治的东晋诗坛独树一帜。所作《江赋》颇著名。著有《尔雅注》《山海经注》等。今传《郭弘农集》。
1. 分段赏析
“兰薄有茝,玉泉产玫。亹亹含风,灼灼猗人。如金之映,如琼之津。擢翘秋阳,凌波暴鳞。”开篇以“兰薄”“玉泉”的自然胜景起兴,兰草深处生白芷,玉泉水畔产美石,借香草美玉的珍奇喻温峤的不凡气质。“亹亹含风”状写兰草在风中摇曳的动态,“灼灼猗人”则转绘温峤光彩照人的风姿,将自然物象与人物神韵巧妙勾连。“如金之映,如琼之津”以金玉为喻,既写其外在风采如黄金般耀眼,又状其内在修养似美玉般温润。“擢翘秋阳”言植物于秋阳下挺拔,“凌波暴鳞”喻鱼儿在碧波中曝鳞,暗指温峤如万物得时,正舒展才华、崭露锋芒。“擢翘伊何,妙灵奇挺。暴鳞伊何,披彩迈景。清规外标,朗鉴内景。思乐云蔼,言采其颖。”以“擢翘伊何”“暴鳞伊何”的设问句式,深化前句意象的内涵:温峤的“挺拔”源于“妙灵奇挺”的天赋,“曝鳞”则因“披彩迈景”,强调其资质本就超凡。“清规外标,朗鉴内景”是全诗核心赞语:外在以“清规”为准则,言行清正;内心如“朗鉴”般澄明,洞察世事,尽显内外兼修之美。“思乐云蔼,言采其颖”以“云蔼”喻祥瑞,“采颖”喻汲取精华,暗指众人皆慕其才德,欲亲近效仿。“人亦有言,松竹有林。及尔臭味,异苕同岑。义结在昔,分涉于今。我怀惟永,载咏载吟。”以“松竹有林”的古语起兴,借松竹喻高洁之友,暗示君子相聚自有其类。“臭味”与“异苕同岑”形成张力,极言二人虽背景或有差异,却因情志契合而成为知己。“义结在昔,分涉于今”点明情谊自往昔缔结,延续至今未绝;“我怀惟永,载咏载吟”直抒胸臆,言对这份友情的珍视永恒,故以诗咏叹,让情感随文字流传。“子策骐骏,我案骀辔。进不要声,退不慠位。遗心隐显,得意荣悴。尚想李严,逍遥柱肆。”以“子策骐骏”与“我案骀辔”对比,既赞温峤之能,又显自谦之态。“进不要声,退不慠位”道尽处世智慧:进取时不逐虚名,退隐时不傲于位,尽显淡泊胸襟。“遗心隐显,得意荣悴”谓其能忘却出仕与退隐的界限,在荣耀与困顿中皆能自得,暗合道家“齐物”思想。“尚想李严,逍遥柱肆”用典,喻温峤如隐士般超脱,身处世事却心游物外。“言以忘得,交以淡成。同匪伊和,惟我与生。尔神余契,我怀子情。携手一壑,安知尘冥。”“言以忘得”谓言语的目的是忘却得失,“交以淡成”化用《庄子》“君子之交淡如水”,点破友谊真谛:真正的相交无需刻意,以淡泊自然而长久。“同匪伊和,惟我与生”强调二人的“同”并非表面附和,而是天性的共鸣。“尔神余契,我怀子情”直言精神相通、情谊深厚;“携手一壑,安知尘冥”以共隐山谷的想象作结,愿与友人忘尘世喧嚣,在自然中相守,将友情升华为对精神家园的共同向往,全诗在超脱意境中收束。
上一篇:魏晋·傅咸《《周易》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