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蟠木不雕饰":盘根错节的树瘤,
"且将斤斧疏":也不用刀斧劈削雕饰。
"樽成山岳势":也不堪作为栋梁之才,
# 樽:一作“尊”。
"材是栋梁余":中间挖空就是酒杯杯,反扣着倒有高山的气概。
"外与金罍并":这木樽常常与黄金的酒壶放在一起,
# 金罍:大型盛酒器和礼器。
"中涵玉醴虚":里面倒是盛满了玉色酒汁。
# 玉醴:玉泉,这里以玉醴为酒。
"惭君垂拂拭":面对大人的垂青真是有点惭愧,
"遂忝玳筵居":将就在你华美的宴席上凑个人数吧。
# 玳筵:以玳瑁装饰坐具的宴席。
"拥肿寒山木":一段来自寒山,仿佛无用的臃肿树瘤木头,
"嵌空成酒樽":挖空作为酒杯。
# 樽:一作“尊”。,嵌:开张的样子。
"愧无江海量":我自己也很惭愧没有江海的酒量,
"偃蹇在君门":只好在大人你的门下敷衍过过日子。
唐代浪漫主义诗人,“诗仙”
李白(701~762),唐代诗人。字太白,号青莲居士。祖籍陇西成纪(今甘肃静宁西南),出生于西域碎叶城(今吉尔吉斯斯坦托克马克附近),幼时随父迁至四川绵州昌隆县(今四川江油市)。李白与杜甫齐名,并称“李杜”,被后人誉为“诗仙”。其诗风雄奇豪放,想象丰富,语言流转自然,音律和谐多变。善于从民歌、神话中吸取营养和素材,构成其特有的瑰玮绚烂色彩,是屈原以来最具有个性特色和浪漫精神的诗人,达到了盛唐诗歌艺术的巅峰。代表作品有《蜀道难》《行路难》《梦游天姥吟留别》《静夜思》《早发白帝城》《将进酒》《望庐山瀑布》等。有《李太白集》传世。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组包含五言律诗与五言绝句的组诗,也是咏物诗。作品围绕酒杯展开,第一首生动描绘蟠木酒樽的形态、材质及内外特征,体现诗人风趣幽默;第二首以隐喻手法,借酒樽自喻,暗写未被重用的缘由,整体通过吟咏酒杯,抒发诗人被排挤出长安的不平之气。
2. 写作手法
托物言志:组诗借吟咏酒杯展开,第二首以寒山木酒樽自喻,通过“量不够大”暗指自身不容骄横之流,隐喻未被重用的处境,将怀才不遇的不平之气寄于物象,实现情志与物象的融合。
3. 分段赏析
《咏山樽二首》第一首以“咏柳少府山瘿木樽”为题,通过“蟠木不雕饰”等句生动描绘酒樽天然形态与材质,以“外与金罍并,中涵玉醴虚”中的“并”“虚”二字为眼,既写酒樽外观与金器媲美、内盛清酒的特质,又暗含诗人虽身处山野却胸怀雅量的自许,语言风趣而不失凝练。第二首以“寒山木”制成的臃肿酒樽自喻,借“量不够大”暗指自身难容权贵骄横的高洁品格,通过“不能登大雅之堂”的隐喻,抒发因不容于朝堂而被排挤出长安的不平之气,将个人遭际与物象特征巧妙融合,在咏物中寄寓深刻的人生感慨。
4. 作品点评
《咏山樽二首》是李白托物言志的组诗,以五言律绝形式展现诗人独特的艺术视角。作品通过对山樽材质、形态的细致刻画,将幽默风趣与深沉感慨熔于一炉,既彰显了李白驾驭语言的高超技巧(如“并”“虚”二字凝练传神),又以隐喻手法寄寓怀才不遇的愤懑。第二首以寒山木樽自喻,借“量不够大”的物象特征暗讽朝堂污浊,展现诗人“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的高洁品格。全诗在咏物中融入人生哲思,既延续了李白浪漫主义风格,又突破传统咏物诗的局限,以酒樽之微见天地之宽。
上一篇:唐·司空曙《拟百劳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