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解析

shī
sān
shǒu
èr

朝代:魏晋作者:张华浏览量:2
xiāo
yáo
yóu
chūn
gōng
róng
yuán
chí
ē
bái
pín
zhū
cǎo
mào
dān
huā
wēi
fēng
yáo
ruò
céng
dòng
róng
cǎi
yào
zhōng
lín
liú
xīn
luó
wáng
sūn
yóu
guī
xiū
miǎo
xiá
shuí
wán
fāng
zhù
jiē

译文

我逍遥自在地在春神的宫苑中游览,从容地沿着池塘边行走。白色的苹草整齐地长着白色的叶子,红色的草盛开着鲜艳的红花。微风摇动着白芷和杜若,微波摇动着菱叶和荷花。色彩艳丽的鲜花在林中互相映照,飘散的馨香透过绮罗的衣裳使我遍体芳香。王孙出游没有回来。漫长的道路遥远又绵长。谁和我一起欣赏残留的芬芳。我独自久久站立长吁短叹十分忧伤。

逐句剖析

"逍遥游春宫":我逍遥自在地在春神的宫苑中游览,

# 春宫:春神之宫,东方青帝所居。

"容与缘池阿":从容地沿着池塘边行走。

# 阿:凹曲的地方。,容与:从容安闲的样子。

"白蘋齐素叶":白色的苹草整齐地长着白色的叶子,

# 白蘋:多年水生蕨类植物,茎横卧于浅水泥中,叶四片,呈“田”字形,开白花。

"朱草茂丹华":红色的草盛开着鲜艳的红花。

# 丹华:红花。,朱草:红色的瑞草。

"微风摇蕖若":微风摇动着白芷和杜若,

# 蕖若:白芷和杜若,都是香草。蕖:一作茝。

"层波动芰荷":微波摇动着菱叶和荷花。

# 芰:菱,一年生草本植物,生在池沼中,叶呈三角形,开白花,果实叫菱角。

"荣彩曜中林":色彩艳丽的鲜花在林中互相映照,

# 中林:林中。,荣彩:色彩艳丽的鲜花。

"流馨入绮罗":飘散的馨香透过绮罗的衣裳使我遍体芳香。

# 馨:散布很远的香气。

"王孙游不归":王孙出游没有回来。

# 王孙:古代贵族子弟的通称。

"修路邈以遐":漫长的道路遥远又绵长。

# 遐:远。,修:长。

"谁与玩遗芳":谁和我一起欣赏残留的芬芳。

# 玩:欣赏。

"伫立独咨嗟":我独自久久站立长吁短叹十分忧伤。

# 咨嗟:叹息。

展开阅读全文 ∨

简介

《杂诗三首(其二)》是西晋文学家张华所作的五言诗。诗的前六句描绘了春宫池苑的景致,“白蘋齐素叶,朱草茂丹华”通过白色与红色的搭配形成色彩反差,“微风摇蕖若,层波动芰荷”则以动态的描写呈现池塘的活力。后四句笔锋一转,“王孙游不归,修路邈以遐”化用楚辞中的意象,让自然的美好与人生的离别形成鲜明对照,结尾处抒发了独自站立时的怅然之感。
展开阅读全文 ∨

作者介绍

西晋文学家

张华(232~300),西晋文学家。字茂先,范阳方城(今河北固安西南)人。晋初任中书令,加散骑常侍。惠帝时,历任侍中、中书监、司空、封壮武郡公,后被赵王司马伦和孙秀所杀。张华工于诗赋,词藻温丽,善于写怨夫思妇之情,深情婉转,清丽动人。钟嵘《诗品》评其作品多为“儿女情多,风云气少”。代表作有《情诗》五首。著有《博物志》。明人辑有《张茂先集》。

展开阅读全文 ∨

背景

张华是西晋时期兼具政治家与文学家身份的人,他的诗作大多反映了魏晋文人的思想风貌。这组诗创作于玄学逐渐兴起的文学转型阶段,既留存了汉乐府的现实主义传统,又融入了文人自身的生命感悟。诗人通过观察天体运行的规律以及自然界中草木的茂盛与枯萎,引发了对人生遭遇、历史兴亡的哲学层面的思考。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1. 写作手法

对比:“白蘋齐素叶,朱草茂丹华”以白色的蘋叶与红色的朱草花相对比,色彩鲜明,突出了春日植物的生机与绚烂,让画面更具视觉冲击力。铺陈:开篇“逍遥游春宫,容与缘池阿。白蘋齐素叶,朱草茂丹华。微风摇蕖若,层波动芰荷”铺陈春宫景色,从游览情景到池边草木,再到风动水波的动态,层层描绘春日胜景,为后文的离别愁绪做了充分铺垫,使前后情感反差更强烈。

2. 分段赏析

“逍遥游春宫,容与缘池阿”此句开篇写游览春宫的情景,“逍遥”体现出游览时的自在,“容与”描绘沿池漫步的从容,“春宫”“池阿”点明地点,为下文写池苑美景铺垫,让人仿佛看到诗人悠然游赏的样子。“白蘋齐素叶,朱草茂丹华”这两句写池边植物,白蘋的素叶排列整齐,朱草的红花繁茂。“白”与“朱”色彩对比明显,“齐”“茂”分别写出叶和花的状态,展现春日草木的繁盛,画面鲜亮有生机。“微风摇蕖若,层波动芰荷”描写微风和水波对植物的作用,微风吹动蕖若,水波晃动芰荷。“摇”“动”赋予景物动态,让静态花草与动态风、波结合,生动展现池塘活力。“荣彩曜中林,流馨入绮罗”写花草的光彩与香气,繁盛色彩照亮林中,芬芳飘入衣物。从视觉和嗅觉入手,“曜”“入”增强感染力,让人感受春景的绚烂与馥郁。“王孙游不归,修路邈以遐”转向游子,写其远行未归,路途遥远。“游不归”点出离别,“修路邈以遐”强调路途遥远,营造思念与无奈的氛围,与前文美景形成对比。“谁与玩遗芳,伫立独咨嗟”结尾抒情,感叹无人共赏残留芬芳,独自伫立叹息。“谁与”的反问显孤独,“独咨嗟”直抒怅惘,将美景无人共赏的遗憾与游子未归的愁绪结合,余味长。

展开阅读全文 ∨

上一篇:魏晋·佚名《琴引》

下一篇:魏晋·傅玄《晋宣武舞歌四首 其一 惟圣皇篇》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