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翩翩四公子":风度翩翩的战国四公子,
# 四公子:著名的战国四公子(见解一)。指战国时期的孟尝君、平原君、信陵君和春申君。,翩翩:鸟轻飞貌。行动轻快貌,形容举止洒脱的样子。
"浊世称贤明":在那个战乱的时代成就了自己的贤达之名。
# 贤明:贤德明察(之人)。,称:可称为。,浊世:混浊动乱的时世。尘世。
"龙虎方交争":那时龙争虎斗,
# 交争:交兵争战。交相争夺。,方:方才,正在。,龙虎:龙与虎。
"七国并抗衡":战国七雄相互抗衡。
# 抗衡:彼此对抗保持平衡。,并:一并。一齐。一同。,七国:指战国七雄。齐楚秦燕赵魏韩。
"食客三千余":孟尝君门下食客三千多,
# 余:余。多。,食客:指进食的客人。旧时寄食于豪门贵族解难帮忙之门客。
"门下多豪英":门庭尽是豪杰与英雄。
# 豪英:豪强和英雄。,门下:门庭之下。门生;弟子。
"游说朝夕至":游说之士朝夕纷至沓来,
# 至:来到。,朝夕:早晚。,游说:周游劝说。策士们周游列国劝说君主采纳其政治主张的行动。指说客。
"辩士自纵横":辩士们纵横捭阖任驰骋。
# 纵横:一作从横。奔驰无阻、纵横四海。肆意横行,无所顾忌。合纵连横之说的节缩语。顺从连横之说。,自:独自。,辩士:雄辩之士。辩才出众之士。
"孟尝东出关":孟尝君出函谷关,
# 孟尝东出关:“孟尝”两句:指孟尝君出函谷关,依靠门客学鸡叫,才得以顺利通过。孟尝:齐国的孟尝君田文(见解一)。东出关:朝东方出了关隘。
"济身由鸡鸣":依靠门客学鸡叫,才得以顺利通过。
# 鸡鸣:公鸡鸣叫。鸡鸣狗盗之徒。《史记·孟尝君列传》齐孟尝君出使秦被昭王扣留,孟一食客装狗钻入秦营偷出狐白裘献给昭王妾以说情放孟。孟逃至函谷关时昭王又令追捕。另一食客装鸡叫引众鸡齐鸣骗开城门,孟得以逃回齐。,由:由于。缘由于。,济身:接济自身。周济身体。
"信陵西反魏":信陵君救赵国后,留居赵国,后秦攻打魏国,
# 信陵西反魏:“信陵”两句:指信陵君救赵国后,留居赵国,后秦攻打魏国,魏王召信陵君回来,秦兵不再敢伐魏。信陵:魏国的信陵君魏无忌(见解一)。西反魏:自西方返回魏国。反,返。
"秦人不窥兵":魏王召信陵君回来,秦兵不再敢伐魏。
# 窥兵:窥探兵力。炫耀武力。用兵进犯。,秦人:秦国人。
"赵胜南诅楚":秦兵攻打赵国的都城邯郸,平原君到楚地求救,
# 南诅楚:南方去说服楚国。诅,力言。强力誓言。,赵胜:赵国平原君赵胜(见解一)。
"乃与毛遂行":靠毛遂说服了楚王,楚国才出兵相救。
# 行:同行。,毛遂:战国时赵国人,平原君赵胜门客,自荐出使楚国,促成楚赵合纵,获得“三寸之舌,强于百万之师”的美誉。,乃与:于是与。
"黄歇北适秦":春申君曾经游说秦王,
# 北适秦:北面去往秦国。适,往,之。,黄歇:楚国春申君黄歇(见解一)。
"太子还入荆":才使楚国太子得以还楚。
# 还入荆:返还进入荆州。荆:楚国别名。,太子:又称皇储,储君或皇太子,封建王朝中皇位的继承人。
"美哉游侠士":游侠之士真是贤明,
# 游侠士:周游任侠的士子。,美哉:美啊。哉,文言语气助词,表感叹,相当于“啊”。
"何以尚四卿":但他们为什么反而要崇尚四公子呢。
# 四卿:指战国四公子。卿,古时高级长官或爵位的称谓。古人对人的尊称。,尚:崇尚。,何以:用什么。为什么。如何。
"我则异于是":我则与那些游侠士不同,
# 是:这,此。,异于:不同于。,则:副词,却,表示转折。
"好古师老彭":我喜好古人,以老子、彭祖为师。
# 老彭:老子和彭祖。道家鼻祖是老子,而始祖是彭祖。指道教。老、彭:老子、彭祖。,师:从师于。,好古:爱好古代。喜好古风。
西晋文学家
张华(232~300),西晋文学家。字茂先,范阳方城(今河北固安西南)人。晋初任中书令,加散骑常侍。惠帝时,历任侍中、中书监、司空、封壮武郡公,后被赵王司马伦和孙秀所杀。张华工于诗赋,词藻温丽,善于写怨夫思妇之情,深情婉转,清丽动人。钟嵘《诗品》评其作品多为“儿女情多,风云气少”。代表作有《情诗》五首。著有《博物志》。明人辑有《张茂先集》。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首五言古诗,也是一首咏史怀人诗。诗歌描绘了战国时期群雄并起的历史场景,聚焦孟尝君等四位公子,赞赏游侠之士与战国四公子的贤明智勇,体现了由魏到晋的诗风过渡。
2. 分段赏析
“翩翩四公子,浊世称贤明。龙虎方交争,七国并抗衡”四句总写战国背景与四公子形象。“翩翩”勾勒四公子风采卓然,“浊世称贤明”点明其在乱世中以贤名著称。“龙虎方交争,七国并抗衡”渲染战国七雄纷争的激烈局势,为四公子登场设置宏大历史舞台,凸显其在乱世中的关键地位。“食客三千余,门下多豪英。游说朝夕至,辩士自纵横”四句聚焦四公子的门客势力。“食客三千”“门下豪英”极言其门庭鼎盛,人才济济;“游说朝夕至,辩士自纵横”描绘门客中辩士频繁活动、纵横捭阖的场景,侧面烘托四公子礼贤下士的气度与影响力,展现战国时期养士之风的兴盛。“孟尝东出关,济身由鸡鸣。信陵西反魏,秦人不窥兵”四句分述孟尝君与信陵君事迹。孟尝君“鸡鸣狗盗”出关脱险的典故,以细节凸显其门下人才的奇能;信陵君“窃符救赵”使秦人不敢窥魏,直接展现其军事威慑力与政治智慧,两句通过具体历史事件,印证四公子的贤明与能力。“赵胜南诅楚,乃与毛遂行。黄歇北适秦,太子还入荆”四句续写平原君与春申君事迹。平原君借毛遂自荐促成楚赵合纵,春申君冒险助楚太子归楚,两个典故分别突出二者善用人才与忠诚敢任的特点,以具体行动事例充实四公子“贤明”形象,体现其在外交与政治博弈中的关键作用。“美哉游侠士,何以尚四卿。我则异于是,好古师老彭”四句收束全诗并表明诗人志趣。前两句盛赞游侠之士风采,以反问强调四公子德行情操更在其上;末句“师老彭”化用典故,表明自己不同于游侠尚武之举,而追慕上古贤哲的淡泊志趣,既收束对四公子的赞美,又体现诗风从魏到晋的过渡倾向。
上一篇:魏晋·陶渊明《停云(其三)》
下一篇:魏晋·曹操《谣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