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暮春元日":暮春的第一天,
"阳气清明":阳气清朗明和,
"祁祁甘雨":绵绵甘雨落下,
"膏泽流盈":润泽的雨水充盈大地。
"习习祥风":习习和风吹拂,
"启滞导生":开启滞塞引导生机。
"禽鸟翔逸":禽鸟自由地飞翔,
"卉木滋荣":草木滋润繁荣。
"纤条被绿":细长的枝条披满绿意,
"翠华含英":翠绿的花叶含着花苞。
"于皇我后":啊,我们伟大的君主,
"钦若昊乾":恭敬地遵循上天的法则。
"顺时省物":顺应时节视察万物,
"言观中园":亲自前往中园游览。
"燕及群辟":宴请各位诸侯,
"乃命乃延":下令将他们一一邀请。
"合乐华池":在华美的池边奏起合乐,
"祓濯清川":到清澈的河川洗濯身心。
"泛彼龙舟":划动那装饰华美的龙舟,
"溯游洪源":逆流而上探寻大川的源头。
"朱幕云覆":红色的帷幕如云朵般铺展,
"列坐文茵":众人依次坐在有花纹的坐垫上。
"羽觞波腾":酒杯随波轻漾,
"品物备珍":各种珍馐美味一应俱全。
"管弦繁会":管弦乐器齐声合奏,
"变用奏新":变换着演奏出新颖的乐章。
"穆穆我皇":我们庄重的君主,
"临下渥仁":对待臣民怀有深厚的仁爱。
"训以慈惠":用慈爱恩惠教导众人,
"询纳广神":广泛听取意见纳谏如流。
"好乐无荒":喜爱音乐却不荒废政务,
"化达无垠":教化的影响遍及四方没有尽头。
"咨予微臣":我这微小的臣子,
"荷宠明时":承蒙圣明时代的恩宠。
"忝恩于外":愧受皇恩在外地任职,
"攸攸三期":悠悠三载时光漫长。
"犬马惟慕":如犬马般满心仰慕,
"天实为之":这实是天意使然。
"灵启其愿":神灵成全了我的心愿,
"遐愿在兹":心中长久的期盼如今得以实现。
# 遐:一作邀。
"于以表情":要用怎样的方式表达心意,
"爰著斯诗":于是写下这首诗来倾诉。
西晋文学家
张华(232~300),西晋文学家。字茂先,范阳方城(今河北固安西南)人。晋初任中书令,加散骑常侍。惠帝时,历任侍中、中书监、司空、封壮武郡公,后被赵王司马伦和孙秀所杀。张华工于诗赋,词藻温丽,善于写怨夫思妇之情,深情婉转,清丽动人。钟嵘《诗品》评其作品多为“儿女情多,风云气少”。代表作有《情诗》五首。著有《博物志》。明人辑有《张茂先集》。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首四言诗,也是一首应制诗。描绘了暮春时节后园的明丽景色与宴会上龙舟游弋、乐声悠扬、群臣欢聚的热闹场景,体现了君主的仁德风范,同时也表达了诗人蒙受皇恩、愿报君恩的忠诚之心。
2. 写作手法
叠字:诗中“祁祁甘雨”“习习祥风”使用叠字。“祁祁”写出春雨充沛绵密的样子,“习习”描绘和风轻柔吹拂的状态,既生动展现了暮春的自然景象,又让语言富有节奏感,读来朗朗上口,增强了诗句的表现力。铺陈:全诗多采用铺陈手法。首章铺写“阳气清明”“禽鸟翔逸”“卉木滋荣”等暮春景致,次章罗列“合乐华池”“祓濯清川”“泛彼龙舟”等宴游活动,第三章详写“羽觞波腾”“管弦繁会”等宴饮场景,层层展开,全面展现了后园雅集的盛况。对偶:诗中多用对偶,如“祁祁甘雨,膏泽流盈;习习祥风,启滞导生”,以“甘雨”对“祥风”,“流盈”对“导生”,句式工整。“羽觞波腾,品物备珍;管弦繁会,变用奏新”也形成对偶,从器物、乐声多方面展现宴饮之盛,增强了语言的对称美和节奏感。
3. 分段赏析
“暮春元日,阳气清明”:开篇点明季节和时间,用“阳气清明”四字勾勒出暮春时节温暖、洁净的气候特点,语言简洁,为全诗定下明丽基调。“祁祁甘雨,膏泽流盈”:形容连绵不断的甘雨,像油脂一样滋润大地,“膏泽”用比喻手法突出雨水的丰沛与滋养力,展现万物复苏的景象。“习习祥风,启滞导生”:写和煦的春风,用“启滞导生”拟人手法表现风吹散积郁、催发新生命的作用,语言生动,情感亲切。“禽鸟翔逸,卉木滋荣”:描绘禽鸟自由飞翔、草木茂盛繁荣的自然画面,形象明快,“滋荣”二字简洁地表达出生机勃勃的春意。“纤条被绿,翠华含英”:以细节描写细枝披上绿意、花朵含苞待放的情景,“被绿”用动词拟人化,形象地展现春天的活力。“于皇我后,钦若昊乾”:转向对皇帝的赞颂,“钦若昊乾”表示尊崇上天,表达皇帝的神圣地位,语言庄重。“顺时省物,言观中园”:写皇帝顺应天时、观察万物,在花园中巡视,“省物”体现皇帝与自然和谐共处,思想主题从景物转入人文。“燕及群辟,乃命乃延”:描述宴请群臣的场景,词语“燕及”“乃命乃延”用典雅的表达体现皇帝的恩宠和权威。“合乐华池,祓濯清川”:写音乐融合于华池,在清川沐浴祈福,“祓濯”用仪式化语言渲染宫廷的祥瑞氛围。“泛彼龙舟,溯游洪源”:描绘泛舟龙舟、溯流而上的画面,“龙舟”象征皇家气派,表达欢乐向上的情绪。“朱幕云覆,列坐文茵”:以“朱幕”比喻红帐篷如云覆盖,大臣们坐在华美坐垫上,形象描写富贵尊荣。“羽觞波腾,品物备珍”:酒杯交盏、食物丰盛,用“波腾”拟声拟态表现热闹的筵席场景。“管弦繁会,变用奏新”:音乐繁盛多变、演奏新颖,“繁会”用密集描写烘托欢乐氛围。“穆穆我皇,临下渥仁”:再次颂扬皇帝庄重威严、仁慈待下,“穆穆”庄重,“渥仁”写深情厚义。“训以慈惠,询纳广神”:皇帝慈爱教导、广纳建言,“慈惠”“询纳”体现思想内容的仁政主题。“好乐无荒,化达无垠”:点明快乐而不会荒废政务,教化广布无边,“无荒”“化达”表达政治的理想化愿景。“咨予微臣,荷宠明时”:作者自称微末臣子,蒙受恩宠于明君时代,感情转向谦卑感激。“忝恩于外,攸攸三期”:写在外任职多年,“攸攸”用叠词表现时间漫长,“忝恩”传达受恩有愧的深情。“犬马惟慕,天实为之”:用“犬马”比喻忠诚如仆,归因天意,“惟慕”真挚表达追随之情。“灵启其愿,遐愿在兹”:灵感开启愿望,愿望就在于此,语言含蓄,“在兹”点明诗作初衷。“于以表情,爰著斯诗”:总结为表达情感而写下此诗,“爰著斯诗”简明结束,呼应开头,完整结构。
4. 作品点评
这首诗是目前保存下来的最早的完整上巳节应制诗,比王羲之的兰亭雅集要早68年。它是西晋文学“结藻清英”风格的代表,诗中整齐的对仗和华美的词句,显示出太康诗风的发展趋向。在题材史上,它把民俗节日变成文学主题的创作尝试,为后来的上巳诗提供了范例。
上一篇:魏晋·曹丕《令诗》
下一篇:魏晋·陆机《顺东西门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