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解析

zhuàng
shì
piān

朝代:魏晋作者:张华浏览量:1
tiān
xiāng
zhèn
dàng
huí
zhī
qióng
rén
bǐng
cháng
yǒu
shǐ
yǒu
zhōng
nián
shí
yǎng
guò
gōng
míng
chóng
zhuàng
shì
huái
怀
fèn
ān
néng
shǒu
chōng
chéng
yuān
fán
ruò
gōng
cháng
jiàn
héng
jiǔ
gāo
guān
xuán
qióng
kāng
kǎi
chéng
xiào
zhà
qīng
fēng
zhèn
xiǎng
hài
huāng
fèn
wēi
yào
róng
zhuó
lín
cāng
hǎi
pàn
chí
chěng
zhōng
shèng
míng
shì
hǎi
chēng
yīng
xióng

译文

天地万物彼此激荡啊,循环相迫变化无穷。人们需要秉持常性,做事一定贯彻始终。时光俯仰之间便要逝去,功名可要及早有建树。壮士怀抱愤发的志向,怎能奉守什么虚无和清静?跨上大宛产的骏马,手持名为繁弱的良弓。掌中长剑可以横扫九州,头上的高冠几乎拂触苍穹。慷慨壮志足使白霓呈现,啸傲叱咤激扬清风。声威足使八方震骇,更向周边民族炫曜光荣。壮士既可像鱼那样遨游沧海,也可驰骋于大漠。壮士独步于圣明之世,四海之内都称其为英雄。

逐句剖析

"天地相震荡":天地万物彼此激荡啊,

# 震荡:震动激荡。,相:互相。

"回薄不知穷":循环相迫变化无穷。

# 不知穷:不知晓穷尽。,回薄:谓循环相迫,回旋运转。回,反。薄,迫。

"人物禀常格":人们需要秉持常性,

# 禀常格:禀赋常性,保持一定之规。

"有始必有终":做事一定贯彻始终。

"年时俯仰过":时光俯仰之间便要逝去,

# 俯仰:低头抬头,形容时间短暂。,年时:岁月时光。

"功名宜速崇":功名可要及早有建树。

# 速崇:指功名应该尽快建立并使之崇高。

"壮士怀愤激":壮士怀抱愤发的志向,

"安能守虚冲":怎能奉守什么虚无和清静?

# 守虚冲:即安于无所作为。虚冲,内心的虚无冲和状态。

"乘我大宛马":跨上大宛产的骏马,

# 大宛马:西域产的良马。大宛,汉西域诸国之一,其地自古以产良马著名。《史记·大宛列传》:“大宛在匈奴西南多善马,马汗血,其先天马子也。”

"抚我繁弱弓":手持名为繁弱的良弓。

# 繁弱弓:古代的一种大弓。《荀子·性恶》:“繁弱、钜黍,古之良弓也。”

"长剑横九野":掌中长剑可以横扫九州,

"高冠拂玄穹":头上的高冠几乎拂触苍穹。

"慷慨成素霓":慷慨壮志足使白霓呈现,

# 慷慨成素霓:即气贯长虹之意。素霓,白虹。虹霓的内环为虹(或称正虹),外环为霓(或称副虹),虹色浓,霓色淡所以称素霓。

"啸吒起清风":啸傲叱咤激扬清风。

"震响骇八荒":声威足使八方震骇,

# 八荒:即八方荒远之地。此指周围的敌国。

"奋威曜四戎":更向周边民族炫曜光荣。

# 四戎:即四夷,四夷为东夷、西戎、南蛮、北狄,是古代华夏族对四方少数民族的统称。

"濯鳞沧海畔":壮士既可像鱼那样遨游沧海,

# 濯鳞:这里代指壮士。

"驰骋大漠中":也可驰骋于大漠。

"独步圣明世":壮士独步于圣明之世,

"四海称英雄":四海之内都称其为英雄。

展开阅读全文 ∨

简介

《壮士篇》是西晋张华所作的一首乐府诗,以壮士建功为主题,借天地运行、人生有限之思起笔,描绘壮士驾驭名马良弓、纵横疆场的英姿,表达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诗中巧用荆轲刺秦等典故,生动展现壮士的豪迈气概与立功决心。全诗气势雄浑,格调高昂,在当时轻靡诗风盛行的背景下,以独特的英雄书写与深邃的生命思考,彰显出不凡的精神力量。
展开阅读全文 ∨

作者介绍

西晋文学家

张华(232~300),西晋文学家。字茂先,范阳方城(今河北固安西南)人。晋初任中书令,加散骑常侍。惠帝时,历任侍中、中书监、司空、封壮武郡公,后被赵王司马伦和孙秀所杀。张华工于诗赋,词藻温丽,善于写怨夫思妇之情,深情婉转,清丽动人。钟嵘《诗品》评其作品多为“儿女情多,风云气少”。代表作有《情诗》五首。著有《博物志》。明人辑有《张茂先集》。

展开阅读全文 ∨

背景

《壮士篇》是西晋文学家张华所作。当时社会思潮中老庄“守虚冲”的哲学观念盛行,而张华有着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他通过此诗,从天地运行规律和人物处世态度出发,描绘壮士的英风豪气,既展现了壮士建功立业的理想,也借此诗抒发自己内心的抱负与胸襟,表达了对积极向上、奋发进取精神的追求。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首写壮士建功立业的乐府诗,描绘了壮士跨马弯弓、驰骋疆场的英勇身姿,表达了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展现出作者渴望建功、追求不朽的壮志豪情。

2. 写作手法

化用:诗的首二句“天地相震荡,回薄不知穷”化用贾谊《鵩鸟赋》“振荡相转”的意境,既保留精髓又赋予新意;“高冠拂玄穹”参考屈原《离骚》“高余冠之岌岌”,通过夸张表达强化高冠之巍峨。用典:此诗处处用典,又贴切无痕。如“慷慨成素霓”一句,巧用荆轲刺秦典故:典出《史记》记载荆轲刺秦王时“白虹贯日”的天象异兆,原意象征壮士精诚感天。作者在诗中化用此典,以“素霓”代指白虹,将壮士的慷慨正气与天地异象相呼应,突显其精诚所至、天地感应的英雄气概。

3. 分段赏析

开篇“天地相震荡,回薄不知穷。人物禀常格,有始必有终”,描述天地相互激荡,永不停歇地回旋运转,没有尽头。人和世间万物都遵循着固定的规律,有起始就必定有终结。开篇两句借鉴贾谊《鵩鸟赋》中“万物回薄兮,振荡相转”的意境,“震荡”描绘出天地间的激荡之态,“回薄”体现万物的运转。“禀常格”强调人、物对自然规律的遵循。通过天地运动的无穷无尽与人和万物生命的有限相对比,引发人们对生命与规律关系的思考,促使人们思考应如何在有限生命中实现价值。“年时俯仰过,功名宜速崇。壮士怀愤激,安能守虚冲”,指出时光飞逝,在俯仰之间就悄然流逝,建立功名之事必须抓紧,让其变得崇高。壮士心中激荡着愤懑激昂的情绪,无法安于那种恬淡无为的状态。此节鲜明地展现出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壮士深刻意识到时间的紧迫,不愿虚度光阴,与当时盛行的老庄“守虚冲”的人生哲学形成强烈反差,凸显出珍惜时光、积极作为的思想。“乘我大宛马,抚我繁弱弓。长剑横九野,高冠拂玄穹”,描绘壮士的行动,骑上产自西域的大宛良马,抚摸着古代的繁弱大弓。“乘我”“抚我”两个“我”字,生动地表现出壮士豪迈自信、志得意满的神态。“长剑横九野,高冠拂玄穹”,借鉴宋玉《大言赋》和屈原《离骚》中的夸张手法,极力形容长剑之长、高冠之高,通过这种夸张的描写,将壮士即将奔赴疆场、奋勇杀敌、建立功勋的英勇形象刻画得极为鲜明。“慷慨成素霓,啸咤起清风。震响骇八荒,奋威曜四戎”,展现壮士在战斗中的英雄气概。“慷慨成素霓,啸吒起清风”巧妙化用荆轲刺秦王时白虹贯日以及其慷慨悲歌的故事,“素霓”“啸吒”生动地表现出壮士奔赴战场时激昂的斗志和无畏的精神。“震响骇八荒,奋威曜四戎”,“八荒”“四戎”指代周围敌国,表明壮士尚未真正交战,其声威就已远扬,使敌国为之惊恐,展现出他强大的威慑力,预示着立功指日可待。“濯鳞沧海畔,驰骋大漠中。独步圣明世,四海称英雄”,写壮士功成名就的场景。“濯鳞沧海畔,驰骋大漠中”,以“濯鳞”比喻壮士如鱼般在沧海遨游,引用阮瑀《为曹公与孙权书》中“濯鳞清流,飞翼天衢”之意,展现壮士纵横天下的豪迈。“独步圣明世,四海称英雄”,“独步”突出壮士天下无敌,最终四海皆称赞他为英雄。呼应古人“立德、立功、立言,谓之不朽”的观念,表明壮士在有限生命中建立了非凡功绩,实现了不朽。

4. 作品点评

这首诗以雄浑豪放的笔触塑造了壮士的英雄形象,“长剑横九野”“慷慨成素霓”等名句气势磅礴。作为魏晋时期少见的刚健之作,它突破了当时绮靡诗风,展现了建安风骨的延续。诗中激荡的功业抱负和英雄气概,不仅纠正了钟嵘“风云气少”的误评,更彰显了张华被忽视的豪放诗风成就。

展开阅读全文 ∨

作品评价

# 此诗洋溢着一种雄阔开张之气,表现出一种奋发进取的精神。这篇作品可与他的《轻薄篇》合看,如果说《轻薄篇》是暴露和抨击社会上骄奢浮华、淫逸放纵之风的话,那么这篇作品则是正面抒发自己的理想和追求。而读过这两篇作品,便觉得《诗品》给他的诗所下那个“儿女情多,风云气少”的评语,似乎并不尽然。

不详内蒙古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可永雪《汉魏六朝乐府观止》

展开阅读全文 ∨

上一篇:魏晋·陶渊明《游斜川》

下一篇:魏晋·陆机《长歌行》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