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解析

·
·
jiāng
shàng

朝代:唐作者:李嘉祐浏览量:1
jiāng
xīn
dàn
dàn
róng
huā
jiāng
kǒu
é
méi
huàn
shā
lián
yīng
shì
yáng
tái
duì
zuò
jiāo
yǎn
miàn
xiū
kàn
běi
rén
huí
shēn
zuò
kōng
shān
cāng
qiū
kān
lùn
qiān
zǎi
hún
jūn
kàn
fēng
shàng
bān
bān
zhú
jìn
shì
xiāng
fēi
lèi
hén

译文

江中心生长着淡雅的芙蓉花,江口有一位眉如远黛的女子独自在浣纱。可怜她应该是像阳台女神一样的女子,与鹭鸶相对而坐,娇美却不说话。她遮着脸羞涩地看着北方来的人,转过身忽然像空山中落下雨来。苍梧的秋色凄凉得让人不忍诉说,千年来帝子的灵魂依然眷恋不舍。你看那山峰上斑斑点点的竹子,全都是湘妃哭泣留下的泪痕。

逐句剖析

"江心澹澹芙蓉花":江中心生长着淡雅的芙蓉花,

# 澹澹:水波荡漾貌。,心:一作上。

"江口蛾眉独浣纱":江口有一位眉如远黛的女子独自在浣纱。

# 蛾眉:蚕蛾触须细长而弯曲,因以比喻女子美丽的眉毛。

"可怜应是阳台女":可怜她应该是像阳台女神一样的女子,

# 阳台女:宫女。,可怜:可爱。

"对坐鹭鸶娇不语":与鹭鸶相对而坐,娇美却不说话。

# 鹭鸶:鹭。因其头顶、胸、肩、背部皆生长毛如丝,故称。一作鸬鹚。,对坐:一作坐对。

"掩面羞看北地人":她遮着脸羞涩地看着北方来的人,

# 北地人:诗人自称。地:一作此。

"回身忽作空山雨":转过身忽然像空山中落下雨来。

# 空山雨:一作巫山雨。雨:一作语。,身:一作首。

"苍梧秋色不堪论":苍梧的秋色凄凉得让人不忍诉说,

# 苍梧:山名,即九疑山,在湖南省宁远县南。传说虞舜南游死葬的地方。

"千载依依帝子魂":千年来帝子的灵魂依然眷恋不舍。

# 帝子魂:谓舜之二妃娥皇、女英。,依依:思慕、怀念。

"君看峰上斑斑竹":你看那山峰上斑斑点点的竹子,

"尽是湘妃泣泪痕":全都是湘妃哭泣留下的泪痕。

# 湘妃:舜的妃子。

展开阅读全文 ∨

简介

《杂曲歌辞·江上曲》是唐代诗人李嘉祐创作的一首乐府诗。此诗描绘了一幅江上的美丽画卷,融入了神话传说元素。诗的前两句勾勒出江心芙蓉花与江口浣纱女的画面,营造出宁静优美的氛围。中间四句诗人发挥想象,将浣纱女比作阳台女,增添了神秘浪漫的色彩。后四句引入苍梧秋色、帝子魂以及湘妃泣竹等典故,使诗歌的情感更加深沉,意境更加悠远。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观和神话传说的描写,表达了对美好事物的赞美和对历史的感慨。
展开阅读全文 ∨

作者介绍

唐代诗人

李嘉祐(728?~779?),唐代诗人。字从一,赵州(今河北赵县)人。天宝进士,历任秘书省正字、台州刺史、袁州刺史等职。他与钱起、郎士元、刘长卿并称“钱郎刘李”。其工诗,善写山水景物,以绮靡婉丽著称,有受齐梁诗风影响的痕迹。有《李嘉祐集》(又称《台阁集》)二卷传世。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1. 分段赏析

“江心澹澹芙蓉花,江口蛾眉独浣纱”,描绘了一幅宁静优美的江上画面,“澹澹”形容芙蓉花在水面上随风摇曳的轻柔姿态,展现出一种宁静而美好的氛围。“蛾眉”则生动地刻画了浣纱女子的美貌,使读者能够感受到女子的娇美。这两句诗通过对自然景观和人物形象的描写,为全诗奠定了美好的基调。“可怜应是阳台女,对坐鹭鸶娇不语”,诗人发挥想象,将浣纱女比作阳台女,“可怜”一词表达了诗人对女子的怜惜之情。“对坐鹭鸶娇不语”进一步刻画了女子的娇美和羞涩,她与鹭鸶相对而坐,却不说话,给人一种神秘而又迷人的感觉。这一联通过比喻和细节描写,使女子的形象更加生动鲜活。“掩面羞看北地人,回身忽作空山雨”,继续描写女子的神态和动作,“掩面羞看”表现出她的羞涩和矜持,“回身忽作空山雨”则增添了几分神秘色彩。诗人通过细腻的描写,使女子的形象更加立体,也让读者感受到了她内心的复杂情感。这一联通过对女子动作和语言的描写,进一步深化了女子的神秘形象。“苍梧秋色不堪论,千载依依帝子魂”,由现实过渡到历史传说,“苍梧秋色”营造出一种凄凉、哀伤的氛围,“不堪论”表达了诗人对这种凄凉景象的感慨。“千载依依帝子魂”则引入了湘妃的故事,帝子的灵魂千年依依不舍,进一步深化了诗歌的哀怨情感。这一联通过引用典故,使诗歌的情感更加深沉,意境更加悠远。“君看峰上斑斑竹,尽是湘妃泣泪痕”,以湘妃泣竹的典故作结,“斑斑竹”形象地描绘出竹子上泪痕般的斑点,“尽是湘妃泣泪痕”引用的典故是“湘妃泣竹”,也被称为“湘妃斑竹”的故事,它源自中国古代神话传说,与舜帝和湘妃的爱情悲剧相关。远古时期,部落联盟首领舜帝有两个妃子,分别是娥皇和女英。舜帝晚年时,为了巡视四方,前往南方地区。不幸的是,他在苍梧之野驾崩。娥皇和女英得知这个噩耗后,悲痛万分,她们一路南下,追寻舜帝的踪迹,最终来到了湘江之畔。然而,她们却未能见到舜帝最后一面。两位妃子伤心欲绝,泪水如同断了线的珠子般不断流淌。她们的泪水洒落在湘江边的竹子上,神奇的是,这些竹子竟然被染上了斑斑泪痕。从此,这些带有泪痕的竹子就被人们称为“湘妃竹”,也叫“斑竹”。后来,娥皇和女英痛不欲生,她们投入湘江,化作湘水女神,世世代代守护着湘江。人们为了纪念她们,便将舜帝葬于苍梧的九嶷山,而娥皇、女英则成为了湘水之神,被尊称为“湘妃”。诗人借这个典故,进一步深化了诗歌的情感内涵。结合前文对苍梧秋色、帝子魂的描写,营造出一种凄美、哀怨的氛围,表达了诗人对美好事物消逝的惋惜和对历史兴亡的感慨。这一联以形象的描写和深刻的寓意,使全诗的主题得到了完美的体现。

展开阅读全文 ∨

上一篇:唐·杜甫《风疾舟中伏枕书杯三十六韵奉呈湖南亲友》

下一篇:唐·李白《江夏寄汉阳辅录事》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