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思禅心共竹闲":作诗的思绪与禅定的心和竹子一同闲适,
# 禅心:问禅之心,向道之心。
"任他流水向人间":任凭那流水向尘世间奔淌而去。
# 任:放任。
"手持如意高窗里":在高窗之内手持着如意,
# 如意:指说法及法会之际法师所持之器具。此物原为印度古时之抓仗,梵语为阿那律,柄长三尺,形状如云,或如手形,乃搔背止痒之用。然中国及日本,又成为一般之持物,表示吉祥之意。
"斜日沿江千万山":夕阳沿着江边洒落,映照着千万重山峦。
# 斜日:即夕阳。
唐代诗人
李嘉祐(728?~779?),唐代诗人。字从一,赵州(今河北赵县)人。天宝进士,历任秘书省正字、台州刺史、袁州刺史等职。他与钱起、郎士元、刘长卿并称“钱郎刘李”。其工诗,善写山水景物,以绮靡婉丽著称,有受齐梁诗风影响的痕迹。有《李嘉祐集》(又称《台阁集》)二卷传世。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首七言绝句,也是一首禅意诗。借竹房、流水、如意、斜日千山等景象,写出了禅心与诗思相融的宁静心境,以及对世俗纷扰的超脱和对自然禅意之美的欣赏。
2. 分段赏析
首句“诗思禅心共竹闲”,精妙地描绘出禅师在禅修中悟达自身与天地合一、万物圆融之境。其诗思与禅心皆融入房前青竹的“闲”中,青竹与己毫无隔阂,物我两忘,同显闲意,尽显禅者内心的宁静与超然,仿佛世间纷扰皆随这一份“闲”而消散,只留澄澈本心与竹影共舞。次句“任他流水向人间”,不仅展现禅师不惧红尘污染的超脱,更深含佛法妙义。“佛法在人间,不离世间觉”,禅师深谙入世与出世本为一体之理。大乘菩萨以利益有情为愿,必然要回归人间,此句正是这种圆融智慧的体现。任流水向人间,实则是心无挂碍,自在任运,既不避尘世,也不被尘世所染,于流动的人间万象中保持内心的静谧与澄明。“手持如意高窗里”,细腻刻画禅师手持如意——这一象征玄谈妙论的器物,立于高窗之内。如意在手,似握禅机,于高窗处眺望,展现出一种超脱又自在的姿态。这一动作既似在观照世间万象,又似在静守内心的安宁,将禅者的洒落与智慧悄然勾勒,仿佛在无声中诉说着对佛法妙义的体悟与践行。末句“斜日沿江千万山”,描绘禅师眼中斜阳映照下,千万山峦沿江延展的壮阔之景。不同于“夕阳西下几时回”的怅惘或“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的伤怀,此处斜阳只是斜阳,落下只是自然之态。禅师心入寂静,不生妄念分别,不被境转,唯以清净心欣赏这“斜日沿江千万山”的本真之美。此景非为伤叹,而是禅意与诗意的深邃交融,让观者感受到一种超越世俗情感的宁静与圆融,在自然的壮美中照见内心的空明与澄静。
上一篇:唐·孟浩然《登望楚山最高顶》
下一篇:唐·李白《湖边采莲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