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解析

sòng
wáng
wǎng
zhōu
wáng
shǐ
使
jūn
shū

朝代:唐作者:李嘉祐浏览量:1
cǎo
绿
tīng
zhōu
wáng
sūn
nài
yóu
nián
huá
chū
guān
dài
wén
jiù
gōng
qiú
huā
zhēng
chūn
táng
shuǐ
luàn
liú
shǐ
使
jūn
lián
xiǎo
ruǎn
yīng
niàn
mén
chóu

译文

水中的小洲上长满了小草,王牧要出去游玩了。年纪刚刚到了及冠之年,文章的体裁风格与父亲的相同。场春雨过后山花竞放,争奇斗妍,春水潺流,喷珠溅玉。王牧的叔父见到他后舍不得他离开,你母亲还在倚门而望,日日盼着你归来呢。

逐句剖析

"细草绿汀洲":水中的小洲上长满了小草,

# 汀洲:水中小洲。

"王孙耐薄游":王牧要出去游玩了。

# 薄游:漫游,随意游览。,耐:一作奈。,王孙:本指王家子孙,这里指王牧。

"年华初冠带":年纪刚刚到了及冠之年,

# 冠带:本指帽子和腰带。这里指及冠之年。古代男子二十岁称冠年。

"文体旧弓裘":文章的体裁风格与父亲的相同。

# 弓裘:《礼·学记》:“良冶之子必学为裘,良弓之子必学为箕。”后以弓裘比喻子承父业。,文体:文章的体裁风格。

"野渡花争发":场春雨过后山花竞放,争奇斗妍,

"春塘水乱流":春水潺流,喷珠溅玉。

"使君怜小阮":王牧的叔父见到他后舍不得他离开,

# 小阮:阮籍的侄子阮咸,叔侄二人都在“竹林七贤”之列。这里用以喻王牧叔侄。,怜:一作矜。

"应念倚门愁":你母亲还在倚门而望,日日盼着你归来呢。

# 倚门愁:谓让父母挂念、担忧。

展开阅读全文 ∨

简介

《送王牧往吉州谒王使君叔》是唐代诗人李嘉祐创作的一首五言律诗。诗的首联点明送别的时间和环境,描绘了春天的景象,同时暗示了王牧的身份和出游的目的。颔联是对被送者王牧的介绍和赞许,也是对他所要拜见的叔父的称誉。颈联描绘了山野春天雨后生机勃勃的自然景象,同时也暗示了王牧旅途中的美好见闻。尾联设想王牧的叔父见到他后,一定十分怜爱,表达了对王牧叔父的期待,同时也提到了王牧母亲的牵挂。这首诗清丽流畅,气韵生动,通过描绘春天的自然景象和表达对亲友的关怀,展现了诗人对送别之情的细腻处理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是应酬诗中难得的佳作。
展开阅读全文 ∨

作者介绍

唐代诗人

李嘉祐(728?~779?),唐代诗人。字从一,赵州(今河北赵县)人。天宝进士,历任秘书省正字、台州刺史、袁州刺史等职。他与钱起、郎士元、刘长卿并称“钱郎刘李”。其工诗,善写山水景物,以绮靡婉丽著称,有受齐梁诗风影响的痕迹。有《李嘉祐集》(又称《台阁集》)二卷传世。

展开阅读全文 ∨

背景

关于王牧其人的事迹现今已难以确切考证。仅知有位王牧曾任考功员外郎,与李嘉祐为同时代人。吉州的王姓刺史中有王缜,其在大历后期任职。此时李嘉祐正在吴越一带闲居。因此这首诗大致作于大历后期(774~779年),是作者送王牧春日出游时所写。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首写送别的五言律诗。诗人以春日送别王牧前往吉州拜谒其叔父王使君为背景,以明快基调为主,既通过描绘春天的自然景象表达了对友人远行的关切,又寄托了对青年才俊的赞许与期许。

2. 写作手法

化用:首联“细草绿汀洲”化用了《古诗十九首》中“青青河边草,绵绵思远道。”与江淹《别赋》中“春草碧色,春水绿浓,送君南浦,伤如之何!”的意象,以春草寄寓离愁之情。诗中使用“细草绿”以春草初绿的汀洲为背景,既呼应春日生机,又蕴含惜别之意、离愁之情,委婉含蓄的表达了作者春日送别的复杂情感。用典:诗中多出用典,贴切无痕,如“王孙耐薄游”一句中“王孙”引用谢灵运《悲哉行》中说:“萋萋春草生,王孙游有情。”王孙是对年轻人的尊称,作者巧用这句话表达了对王牧的尊重,同时也点出对于王孙这个年轻人去游历可以开阔眼界,增长见闻,替对方高兴的心情,决定了这首诗的明快基调。

3. 分段赏析

首联“细草绿汀洲,王孙耐薄游”点明送人春日出游之意。诗人化用谢灵运《悲哉行》“萋萋春草生,王孙游有情”及《史记·淮阴侯列传》中漂母称韩信“王孙”之语,因王牧姓王,用“王孙”称呼更显贴切。“汀洲”表明送别地点在水边,“细草绿”暗示早春时节,古人常以春草喻离情,如《古诗十九首》“青青河边草,绵绵思远道”、江淹《别赋》“春草碧色,春水绿浓,送君南浦,伤如之何”,此句也蕴含惜别之情。颔联“年华初冠带,文体旧弓裘”是对被送者的介绍与赞许。古代男子二十行冠礼,象征成年,此时正是风华正茂之际。王牧不仅处于这一美好年华,还承继家学,擅长诗赋,才华出众。“弓裘”出自《礼记·学记》“良冶之子必学为裘,良弓之子必学为箕”,后用以比喻父子世袭的事业,此处既赞王牧,也誉其叔父,不过应酬之作中此类词句或有溢美之嫌。颈联“野渡花争发,春塘水乱流”设想王牧旅途中的见闻。“野渡花争发,春塘水乱流”描绘山野春雨后的景色,春雨过后,山花竞相绽放,春水潺潺流淌。此两句生动展现春日山野之美,充满生机,清新流丽。前人刘辰翁在《唐音癸签》卷七评论道,李嘉祐为“中兴高流”,与钱起、郎士元风格不同,常具齐梁之风,绮靡婉丽,可与吴均、何逊媲美,“野渡花争发,春塘水乱流”“朝霞晴作雨,湿气晚生寒”等句颇具特色。尾联“使君怜小阮,应念倚门愁”设想王牧的叔父见到他后定会十分怜爱,不忍其离开。诗人嘱咐王牧,其母正倚门而望,盼他早日归来。“小阮”指阮籍的侄子阮咸,二人同列“竹林七贤”,此处用以比喻王牧叔侄关系。

4. 作品点评

全诗清新俊逸,行文流畅自然,气韵灵动鲜活,是应酬诗作里不可多得的佳作。沈德潜在《唐诗别裁》卷十一中评价此诗说:“天然名秀,当时称其齐梁风格,不虚也。”

展开阅读全文 ∨

作品评价

# 李袁州(嘉祐)中兴高流,与钱(起)、郎(士元)别为一体,往往涉于齐梁。绮靡婉丽,盖吴均、何逊之敌。如“野渡花争发,春塘水乱流”、“朝霞晴作雨,湿气晚生寒”,文章之冠冕也。

明胡震亨《唐音癸签》卷七

# 天然名秀,当时称其齐梁风格,不虚也。

清沈德潜《唐诗别裁》卷十一

# 纪晓岚尚书,尝识此诗意绪承接不清,吾谓不然。诗言此细草初绿时,一少年遽堪远游乎。三、四紧承此意,五、六言春盛,正少年在途,其母在家思念之时。而下以“倚门愁”作结,其意绪颇分明,不至如纪所斥。

清姚鼐《古文辞类纂》

# 唐人佳句,有可以照耀古今,脍炙人口者,如……李嘉祐之“野渡花争发,春塘水乱流”……此等句当与日星河岳同垂不朽。

清王寿昌《小清华园诗谈》

# 此二句与题无干,别是写景佳句(“野渡”联下)。

清王闿运《王闿运手批唐诗选》

展开阅读全文 ∨

上一篇:唐·李百药《雨后》

下一篇:唐·张文姬《池上竹》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