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解析

wáng
shè
rén
zhú
lóu

朝代:唐作者:李嘉祐浏览量:1
ào
shēn
xián
xiào
hóu
西
jiāng
zhú
gāo
lóu
nán
fēng
yòng
kuí
shàn
shā
mào
xián
mián
duì
shuǐ
ōu

译文

不为礼法所屈的官吏悠闲地笑着面对那些皇戚权贵,在西江伐取竹子,建起高高竹楼。南风吹来根本不用摇动蒲扇,头戴“纱帽”与江边的水鸥相对,安闲自在地歇息。

逐句剖析

"傲吏身闲笑五侯":不为礼法所屈的官吏悠闲地笑着面对那些皇戚权贵,

# 五侯:汉成帝时封王皇后的五个兄弟王谭、王商、王立、王根、王逢时皆为侯,受到特别的恩宠。这里泛指达官显贵。,傲吏:不为礼法所屈的官吏。

"西江取竹起高楼":在西江伐取竹子,建起高高竹楼。

# 高楼:指竹楼。,起:建造。,西江:泛指江西一带,其地多竹。

"南风不用蒲葵扇":南风吹来根本不用摇动蒲扇,

# 蒲葵扇:用蒲葵叶制成的扇,俗称蒲扇。

"纱帽闲眠对水鸥":头戴“纱帽”与江边的水鸥相对,安闲自在地歇息。

# 水鸥:即鸥鸟。,闲眠:悠闲地午睡。,纱帽:夏季的凉帽。

展开阅读全文 ∨

简介

《寄王舍人竹楼》是唐代诗人李嘉祐创作的七言绝句。诗的首句写竹楼主人身为傲吏身闲心闲,笑看五侯,概括其闲散;次句通过在西江取竹建造高楼的行动,具体展现楼主的“闲”;第三句运用反衬手法,写出在竹楼中无需蒲葵扇,体现出竹楼的舒适凉爽;末句描绘主人戴着纱帽,闲眠之中与水鸥相对的闲适生活场景。全诗语言恬淡、意蕴丰美,通过描写竹楼的安适以及楼主的行动,表达了一种抛却红尘仕宦、钟情独自隐居的情怀和闲适自得的生活态度。
展开阅读全文 ∨

作者介绍

唐代诗人

李嘉祐(728?~779?),唐代诗人。字从一,赵州(今河北赵县)人。天宝进士,历任秘书省正字、台州刺史、袁州刺史等职。他与钱起、郎士元、刘长卿并称“钱郎刘李”。其工诗,善写山水景物,以绮靡婉丽著称,有受齐梁诗风影响的痕迹。有《李嘉祐集》(又称《台阁集》)二卷传世。

展开阅读全文 ∨

背景

从标题可见,这是一首寄赠王舍人竹楼的诗作。此诗创作于唐代宗大历(766—779)年间,当时作者正任职于袁州(今江西省宜春市袁州区)刺史任上。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首七言绝句,也是一首寄赠诗。诗歌围绕王舍人所居竹楼展开,全诗通过竹楼环境与主人生活的描写,表达了抛却仕途、钟情隐居的情怀和悠然自得的生活态度。

2. 写作手法

用典:诗中多处运用典故深化内涵,首句“傲吏”化用战国庄子任漆园吏拒楚威王拜相的典故,以“傲吏”喻王舍人,凸显其淡泊功名的品格;“五侯”暗指权贵,通过对比见主人对世俗权势的不屑。第三句“南风不用蒲葵扇”或隐含“南凤之熏兮可以解吾民之愠兮”,暗示德政安民的治世理想;末句“水鸥”可能化用《列子》中人与鸥鸟相戏的典故,借水鸥的自由无拘,映衬主人与世无争的心境,用典自然贴切,不着痕迹。象征:以“竹”象征主人品格,西江产竹,竹为“岁寒三友”之一,兼具“直”与“节”的特质,“西江取竹起高楼”表面写建楼材料,实则借竹的意象暗喻王舍人刚直有节的情操,使人物形象与自然物象相契合,含蓄传递其高雅志趣。

3. 分段赏析

“傲吏身闲笑五侯”中的“傲吏”应指诗中“王舍人”,其身为官吏却无俗务烦扰,更对权贵“五侯”心怀不屑,足见生活情趣之高雅。此称源自战国庄子,他曾任蒙地漆园小吏,拒楚威王拜相之请,后世便以“傲吏”称之,如晋郭璞《游仙》诗“漆园有傲吏”即为例证,此处以庄子喻王舍人。“西江取竹起高楼”,继而紧扣“竹楼”主题,作者特意突出两点:一是“西江取竹”。西江素为产竹之地,竹乃“岁寒三友”之一,兼具“直”“节”之质,表面写竹,实则暗合“傲吏”品格。二是“起高楼”。竹构之楼本难称高,然“高”字既暗示主人非比寻常,亦为后文“南风”徐来埋下伏笔。诗的后两句看似描绘竹楼生活,实则展现“傲吏”淡泊功名、闲适自适的人生态度。“南风不用蒲葵扇”,既见其享受南风的悠然心境,亦隐含“南凤之熏兮可以解吾民之愠兮”的典故,暗指施行德政可使百姓安乐,无需劳心费神。“纱帽闲眠对水鸥”则更深入展现主人心态:头戴唐宋时官民皆可佩戴的轻便纱帽,闲眠中与水鸥相对。“水鸥”或化用《列子》中人与鸥鸟相戏的典故,亦如杜甫诗“白鸥没浩荡”所喻,水鸥的自由无拘正与主人与世无争的心境相合。用典自然无痕,恰是诗家追求的化境。诗人对王舍人生活及其竹楼的倾慕,正流露自身对这种生活的向往。

4. 作品点评

此诗借助若干典故,于充实诗歌内涵、强化主题思想方面收效显著。全篇内涵丰厚且韵味深长,读来耐人咀嚼。

展开阅读全文 ∨

作品评价

# 楚江畔竹制钓楼,有高数丈者,但无人采入诗文耳。诗言舍人高卧竹楼,堪称吏隐。江上凭栏,闲挥葵扇,已闲适可羡。况南风送爽,并蒲葵而不用。纱帽隐囊,对忘机鸥鸟,更无尘起污人,劳元规之障面,宜舍人笑傲五侯矣。

近代俞陛云《诗境浅说》

# 这首诗在结构上颇具特色。从人的性格写起,再逐步到筑楼,到休息,到闲眠,是个连续的过程。

不详浙江大学教授刘永济

展开阅读全文 ∨

上一篇:唐·李山甫《早秋山中作》

下一篇:唐·王昌龄《长歌行》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