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解析

yàn
táo
jiā
tíng

朝代:唐作者:李白浏览量:1
xiàng
yōu
rén
zhái
gāo
mén
shì
jiā
chí
kāi
zhào
dǎn
jìng
lín
yán
huā
绿
shuǐ
cáng
chūn
qīng
xuān
wǎn
xiá
ruò
wén
xián
guǎn
miào
jīn
néng
kuā

译文

曲巷深处有隐士深宅,高门广庭就是高人家。院里池塘如明亮的铜镜,树林怒放各色花卉,使人心颜顿开。绿水荡漾留下春日倒影,青色轩窗秘密珍藏妩媚的晚霞。若就宅中乐队而言,石崇的金谷也不值得夸耀。

逐句剖析

"曲巷幽人宅":曲巷深处有隐士深宅,

"高门大士家":高门广庭就是高人家。

# 大士家:高人家。

"池开照胆镜":院里池塘如明亮的铜镜,

# 照胆镜:用《西京杂记》咸阳方镜事。借言池水之清,照人若镜也。,池:池塘。

"林吐破颜花":树林怒放各色花卉,使人心颜顿开。

# 破颜花:指花怒放。《五灯会元》:世尊在灵山会上,拈花示众,是时众皆默然,唯迦叶尊者破颜微笑。

"绿水藏春日":绿水荡漾留下春日倒影,

# 藏:秘密珍藏。

"青轩秘晚霞":青色轩窗秘密珍藏妩媚的晚霞。

"若闻弦管妙":若就宅中乐队而言,

"金谷不能夸":石崇的金谷也不值得夸耀。

# 不能夸:不值得夸耀。,金谷:石崇《金谷诗叙》:“予以元康六年,从太仆卿出为使持节监青、徐诸军事,征虏将军,有别庐在河南县界金谷涧中,或高、或下,有清泉、茂林、众果、竹柏、药草之属,莫不毕备。又有水碓、鱼池、土窟,其为娱目欢心之物备矣。时征西大将军祭酒王诩,当还长安,余与众贤共送往涧中,昼夜游宴,屡迁其坐。或登高临下,或列坐水滨,时琴、瑟、笙、筑,合载车中,道路井作,及住,令与鼓吹递奏,遂各赋诗以叙中怀,或不能者,罚酒三斗。感性命之不永,惧凋落之无期,故具列时人官号姓名年纪,又写诗著后。后之好事者,其览之哉。”《太平寰宇记》:郭缘生《述征记》曰:金谷,谷也。地有金水,自太白原南流经此谷。晋卫尉石崇,因即川阜而造制园馆。

展开阅读全文 ∨

简介

《宴陶家亭子》为唐代李白所作的五言律诗,开篇“曲巷幽人宅,高门大士家”勾勒出陶家亭子所在的清幽环境与不凡宅第。“池开照胆镜,林吐破颜花”运用比喻和拟人,生动展现池塘清澈、繁花盛开之景;“绿水藏春日,青轩秘晚霞”以“藏”“秘”营造出静谧而绚烂的氛围;“若闻弦管妙,金谷不能夸”对比金谷园,夸张凸显宴乐之妙。诗中借景抒情,将美景与宴饮相融合,情景交融。整首诗辞藻华美却无堆砌之感,不仅呈现出陶家亭子的高雅奢华,更抒发了诗人对其的赞美,以及享受当下、钟情闲适生活的心情,尽显李白诗歌的浪漫才情。
展开阅读全文 ∨

作者介绍

唐代浪漫主义诗人,“诗仙”

李白(701~762),唐代诗人。字太白,号青莲居士。祖籍陇西成纪(今甘肃静宁西南),出生于西域碎叶城(今吉尔吉斯斯坦托克马克附近),幼时随父迁至四川绵州昌隆县(今四川江油市)。李白与杜甫齐名,并称“李杜”,被后人誉为“诗仙”。其诗风雄奇豪放,想象丰富,语言流转自然,音律和谐多变。善于从民歌、神话中吸取营养和素材,构成其特有的瑰玮绚烂色彩,是屈原以来最具有个性特色和浪漫精神的诗人,达到了盛唐诗歌艺术的巅峰。代表作品有《蜀道难》《行路难》《梦游天姥吟留别》《静夜思》《早发白帝城》《将进酒》《望庐山瀑布》等。有《李太白集》传世。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首五言律诗,也是一首宴饮诗。描绘了陶家亭子曲巷幽宅、高门大士的不凡格局,以及池如照胆镜、林吐破颜花、绿水藏春日、青轩秘晚霞的美妙景致,还提及宴会上弦管之妙。体现了陶家亭子的高雅奢华,表达了诗人对其的赞美和享受当下的愉悦心情。

2. 写作手法

比喻:“池如照胆镜”把池塘比作照胆镜,形象地写出了池塘的清澈,能够清晰地映照出周围的一切,给人以直观的视觉感受。拟人:“林吐破颜花”中“吐”字和“破颜”将树林和花赋予了人的动作和神态,仿佛树林在主动吐出花朵,花朵也像人一样绽放笑容,生动地表现出树林中花朵盛开的繁茂和生机勃勃。间接抒情:借景抒情。诗人通过对陶家亭子周围“池如照胆镜,林吐破颜花。绿水藏春日,青轩秘晚霞”等美景的描绘,借优美的自然景色抒发了自己对陶家亭子的赞美以及享受当下的愉悦心情。

3. 分段赏析

《宴陶家亭子》首联“曲巷幽人宅,高门大士家”点明陶家亭子所处环境的清幽与宅主身份的不凡,营造出高雅庄重的氛围;颔联“池开照胆镜,林吐破颜花”以比喻将池塘比作照胆镜,极言池水清澈,又用拟人赋予花朵以人的神态,生动展现园林中繁花盛开的生机;颈联“绿水藏春日,青轩秘晚霞”里“藏”与“秘”二字精妙,营造出含蓄而神秘的意境,将绿水与春日、青轩与晚霞的交融之美展现得淋漓尽致;尾联“若闻弦管妙,金谷不能夸”通过与著名的金谷园对比,夸张地突出陶家亭子宴会上弦管音乐的美妙动听,传达出诗人对陶家亭子的高度赞美以及在此享受宴饮之乐的愉悦心情。

展开阅读全文 ∨

上一篇:唐·李白《江夏寄汉阳辅录事》

下一篇:唐·羊士谔《山阁闻笛》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