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仙禁生红药":禁苑中生长的红芍药,
"微芳不自持":虽微香绽放却难以自守芬芳。
"幸因清切地":幸而生于清贵之地,
"还遇艳阳时":又逢艳阳普照的佳期。
"名见桐君箓":其名载于桐君的药典,
"香闻郑国诗":其香传诵于郑国的诗篇。
"孤根若可用":若其孤根能为人所用,
"非直爱华滋":便不单因花朵的艳丽而被珍爱。
“唐代三大诗人”之一,“诗魔”
白居易(772~846),唐代诗人。字乐天,号香山居士、醉吟先生,籍贯太原(今属山西)。贞观进士,曾官居太子少傅,谥号文,世称白傅、白文公。白居易与元稹世称“元白”,与刘禹锡并称“刘白”,还与李白、杜甫并称“唐代三大诗人”。在文学上,他积极倡导新乐府运动,主张“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诗风平畅自然、通俗浅切,相传老妪也能听懂。早期讽喻诗揭发时政弊端、反映民生困苦;自遭受贬谪后,远离政治纷争,诗文多怡情悦性、流连光景之作。代表作品有《新乐府》《秦中吟》《长恨歌》《琵琶行》《赋得古原草送别》等。 有《白氏长庆集》传世。
1. 分段赏析
首联“仙禁生红药,微芳不自持”:此两句点明芍药生长之地与初始状态。“仙禁”指宫廷禁地,凸显芍药出身不凡,长于尊贵之处;“微芳不自持”描绘芍药初绽,微微散发香气,那娇柔之态仿佛难以自持,尽显其柔美与娇羞,将芍药的鲜嫩、惹人怜爱的模样呈现出来,一开篇就抓住芍药的形态与生长环境特点,引人遐想。颔联“幸因清切地,还遇艳阳时”:这一联着重写芍药的生长境遇。“清切地”强调其所处之地的清贵高雅,暗示环境给予它独特的滋养;“还遇艳阳时”表明芍药恰逢阳光明媚的好时节,蓬勃生长,既展现出芍药的幸运,也侧面烘托其生机活力,仿佛一切天时地利都汇聚于它,为描绘芍药的美好添上浓墨重彩的一笔。颈联“名见桐君箓,香闻郑国诗”:诗人在此引用典故。“桐君箓”是古代药书,说明芍药在医药领域有名,有实际功用价值;“香闻郑国诗”,郑国诗常指《诗经・郑风》,其中多有涉及香草花卉,意味着芍药的香气美名远扬,在文化经典中留有印记。这两句借典故丰富了芍药的内涵,让它不仅有外在的娇美,更具深厚的文化底蕴,提升了芍药的品格高度。尾联“孤根若可用,非直爱华滋”:尾联笔锋一转,深入一层表意。“孤根”指代芍药,“若可用”体现诗人对芍药价值的思考,它若有实用功效,那人们喜爱它就不单是因为其外表的华丽娇艳了。此句由表及里,挖掘芍药的内在,在赞美芍药外在美的同时,探寻其可能存在的深层价值,也流露出诗人对美好事物应兼具内外之美的期许,使诗意更加深远,引人回味。
上一篇:唐·温庭筠《敕勒歌塞北》
下一篇:唐·钱起《长安落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