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解析

zuì
hòu
zèng
cóng
shēng
gāo
zhèn

朝代:唐作者:李白浏览量:1
shàng
xiāng
féng
biān
zhōng
xiāng
jiàn
zhōng
lián
yāo
zhù
bēi
yǐn
zhèng
zhí
qīng
jiā
jiǔ
qián
jiāng
dōng
fēng
guāng
jiè
rén
wǎng
shā
luò
huā
kōng
chūn
huáng
jīn
zhú
shǒu
kuài
jìn
zuó
chǎn
jīn
zhāo
pín
zhàng
shì
kōng
xiào
ào
shāo
què
tóu
shàng
jīn
jūn
wéi
jìn
shì
jìn
bèi
qiū
shuāng
shēng
bìn
shí
qīng
yīng
háo
rén
sān
chǐ
tóng
ér
zhòng
lián
lìn
xiá
zhōng
pán
jiàn
zhuāng
cuò
xián
zài
yāo
jiān
wèi
yòng
qiě
jiāng
huàn
jiǔ
jūn
zuì
zuì
guī
tuō
宿
zhuān
zhū

译文

我们骑着马在路上相逢,相互高揖马鞭问候,都是在外的游客,客中相见分外怜惜。想邀你一起击筑悲歌酣饮,击筑悲歌没问题,但正值我倾家荡产无酒钱。江东的人啊,看钱看得紧,风光不借人,枉杀贫穷人,落花空自春。不是没有过钱,只是黄金逐手,快进快出,昨日刚刚破产,今朝陷入贫穷。大丈夫何必空自啸傲,不如烧却头上戴的儒士巾。你身为进士不得封官进爵,我被秋霜染白了旅途中的双鬓。时世清明,可是实惠未施及英豪之人,三尺童儿都知道尊重廉颇与蔺相如。宝剑放在鲨鱼皮的刀鞘里,闲挂在腰间,没有机会用它。就将它换酒与君醉,醉归以后就寄宿到吴国侠客专诸的家里。

逐句剖析

"马上相逢揖马鞭":我们骑着马在路上相逢,相互高揖马鞭问候,

"客中相见客中怜":都是在外的游客,客中相见分外怜惜。

"欲邀击筑悲歌饮":想邀你一起击筑悲歌酣饮,击筑悲歌没问题,

# 击筑:荆轲嗜洒,每日与高渐离在燕市饮酒,饮至兴酣时,高渐离击筑,荆轲和着筑声唱歌,事见《史记·刺客列传》。后代常用来形容放歌畅饮、悲凉慷慨的情景。筑,古乐器,形如琴,项细肩圆,十三弦。演奏时,用竹尺敲击,故云击筑。

"正值倾家无酒钱":但正值我倾家荡产无酒钱。

"江东风光不借人":江东的人啊,看钱看得紧,风光不借人,

"枉杀落花空自春":枉杀贫穷人,落花空自春。

"黄金逐手快意尽":不是没有过钱,只是黄金逐手,快进快出,

"昨日破产今朝贫":昨日刚刚破产,今朝陷入贫穷。

"丈夫何事空啸傲":大丈夫何必空自啸傲,

"不如烧却头上巾":不如烧却头上戴的儒士巾。

# 不如烧却头上巾:儒生苦学而无人任用,不如烧掉儒巾。巾,指儒生带的头巾。

"君为进士不得进":你身为进士不得封官进爵,

# 君为进士不得进:唐代制度凡应礼部考试而没有及第的人,都可称为进士。考试及第后,称为前进士。不得进,指考试不第、不能入仕求得进取。

"我被秋霜生旅鬓":我被秋霜染白了旅途中的双鬓。

# 我被秋霜生旅鬓:我客居在外,鬓上生满白发。秋霜,指白发。

"时清不及英豪人":时世清明,可是实惠未施及英豪之人,

# 时清:时代清平。

"三尺童儿重廉蔺":三尺童儿都知道尊重廉颇与蔺相如。

# 三尺童儿重廉蔺:一作“三尺童儿唾廉颇”。像廉颇、蔺相如这样著名的将相,也受到三尺儿童的轻视。唾,唾弃,轻视。

"匣中盘剑装䱜鱼":宝剑放在鲨鱼皮的刀鞘里,

# 䱜鱼:鲛鱼,今称沙鱼,皮可以制成刀剑的鞘。

"闲在腰间未用渠":闲挂在腰间,没有机会用它。

# 渠:它,指上句的剑。

"且将换酒与君醉":就将它换酒与君醉,

"醉归托宿吴专诸":醉归以后就寄宿到吴国侠客专诸的家里。

# 专诸:春秋时吴国的刺客,曾藏匕首于鱼腹中,刺杀吴王僚,使公子光夺得王位,事见《史记·刺客列传》。

展开阅读全文 ∨

简介

《醉后赠从甥高镇》是唐代李白创作的一首七言古诗。此诗围绕诗人与从甥高镇客中相逢展开。诗中描绘二人同病相怜之景,前四句情景交融,暗用典故营造悲凉氛围;中间六句直抒胸臆,将现实中的落寞凄凉、愤懑之情尽情抒发;结尾四句以剑换酒,排遣心中苦楚。“欲邀击筑悲歌饮,正值倾家无酒钱”展现困窘,“时清不及英豪人,三尺童儿唾廉蔺”则道尽怀才不遇的愤懑。写作手法运用情景交融、用典等手法。借“击筑悲歌”典故,增添悲凉;直抒胸臆处情感浓烈。语言豪放洒脱又饱含悲愤。开篇写相逢,奠定悲凉基调;中间直陈境遇情感;结尾以独特举动升华情感。全诗意境含叹穷之感,却不失名士豪气尊严。以豪饮求醉、游侠放纵发泄不满,将文人落魄悲哀与豪放不羁展现出来。
展开阅读全文 ∨

作者介绍

唐代浪漫主义诗人,“诗仙”

李白(701~762),唐代诗人。字太白,号青莲居士。祖籍陇西成纪(今甘肃静宁西南),出生于西域碎叶城(今吉尔吉斯斯坦托克马克附近),幼时随父迁至四川绵州昌隆县(今四川江油市)。李白与杜甫齐名,并称“李杜”,被后人誉为“诗仙”。其诗风雄奇豪放,想象丰富,语言流转自然,音律和谐多变。善于从民歌、神话中吸取营养和素材,构成其特有的瑰玮绚烂色彩,是屈原以来最具有个性特色和浪漫精神的诗人,达到了盛唐诗歌艺术的巅峰。代表作品有《蜀道难》《行路难》《梦游天姥吟留别》《静夜思》《早发白帝城》《将进酒》《望庐山瀑布》等。有《李太白集》传世。

展开阅读全文 ∨

背景

《醉后赠从甥高镇》由唐代李白创作。天宝之乱以前,李白流寓江东一带。彼时,李白虽才华横溢、抱负远大,却仕途坎坷,长期漂泊辗转。他空有一腔报国之志,却难以施展,历经世间冷暖,内心满是愤懑与无奈。在江东的这段流寓生活中,李白与从甥高镇客中相逢。触景生情之下,李白将自身怀才不遇的感慨、对现实的不满等复杂情感倾注于诗中。诗里既有对自身困窘处境如“正值倾家无酒钱”的描述,也有对世道不公“时清不及英豪人”的愤懑。他借这首诗抒发内心的落寞与悲愤,展现自己在困境中的心境与对人生的思考。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首七言古诗,也是一首抒情诗。全诗描绘了诗人李白与从甥高镇在客中相逢的情景,二人同病相怜,触景生情,将现实中的落寞凄凉情怀展现得淋漓尽致,表达了诗人怀才不遇的怨恨,以豪饮求醉、游侠放纵之气发泄内心不满,在叹穷感慨中仍不失名士豪气与尊严,尽显文人落魄悲哀。

2. 写作手法

用典:“欲邀击筑悲歌饮”,“击筑悲歌”源自战国时期荆轲刺秦前,高渐离击筑,荆轲和而歌,为燕太子丹送行,唱出“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的悲壮之曲。此处李白借此典故,表达自己渴望与从甥高镇像古人那般,在悲歌豪饮中抒发慷慨之情,展现出一种壮志难酬却渴望释放豪情的心境。直接抒情:“丈夫何事空啸傲,不如烧却头上巾”,诗人直接抒发感慨,认为大丈夫不应只是空自啸傲,愤懑于自身才华无处施展、理想难以实现,甚至生出不如抛开一切的激愤之情。

3. 分段赏析

开篇四句:“马上相逢揖马鞭,客中相见客中怜。欲邀击筑悲歌饮,正值倾家无酒钱”。诗人描绘与从甥在旅途马上相逢,皆为客居他乡之人,彼此境遇相似,心生怜悯,故而有“欲邀击筑悲歌饮”的想法。此处暗用荆轲与高渐离击筑高歌的典故,营造出悲凉而豪迈的氛围,展现出豪爽的侠士风度。然而,紧接着“正值倾家无酒钱”,将诗人欲借酒浇愁却身无分文的困窘展现出来,使悲愁的情思更显深沉。从形象塑造看,刻画了两个在异乡渴望慰藉却又无奈的人物形象;语言风格简洁明快,却生动传达出相逢时的复杂心境。从表达技巧上讲,情景交融并巧用典故,增强了感染力。中间六句:“江东风光不借人,枉杀落花空自春。黄金逐手快意尽,昨日破产今朝贫。丈夫何事空啸傲,不如烧却头上巾。君为进士不得进,我被秋霜生旅鬓”。诗人直抒胸臆,“江东风光不借人,枉杀落花空自春”借江东春光易逝,表达时光匆匆、美好难留的哀伤;“黄金逐手快意尽,昨日破产今朝贫”叙述曾经挥霍金钱如今陷入贫困的巨大落差;“丈夫何事空啸傲,不如烧却头上巾”以烧巾这一夸张举动,宣泄空有豪情却无所作为的愤懑;“君为进士不得进,我被秋霜生旅鬓”将自己与从甥的遭遇相联系,感慨时代清平却英豪不被重用,二人同病相怜、相互慰藉。此部分借景抒情与直陈其事相结合,从语言上直白而富有冲击力,在内容主题上深刻表达了怀才不遇、壮志难酬的痛苦无奈,把情感推向高峰。结尾四句:“时清不及英豪人,三尺童儿唾廉蔺。匣中盘剑装䱜鱼,闲在腰间未用渠。且将换酒与君醉,醉归托宿吴专诸”。诗人用廉颇、蔺相如的典故,讽刺当下社会不公,即便时代清平,真正的英豪却得不到重用,连三尺孩童都敢轻视贤能。“匣中盘剑装䱜鱼,闲在腰间未用渠”以宝剑闲置象征自己的才华被埋没。最后“且将换酒与君醉,醉归托宿吴专诸”,将“金貂换酒”“卖剑买犊”故事融合,以剑换酒,体现出在无奈现实下的豁达与豪放。诗人希望借醉酒忘却现实中的落寞、飘零、愤激、悲愁等情怀,既表达了对从甥仕途不得意的深切同情,也展现出自身狂放不羁的性格,收束全篇,使诗歌复杂而深沉的情感得以集中体现。

4. 作品点评

《醉后赠从甥高镇》是李白诗作中颇具特色的一篇。在文学价值上,此诗以直白坦率的抒情方式,展现出诗人怀才不遇的愤懑与无奈,以及对现实不公的深刻批判,具有浓郁的情感张力。全诗多为生活体验直陈、主观意想表露与内心激情倾泻,区别于传统借景抒情或靠细节刻画的手法。“君为进士不得进,我被秋霜生旅鬓”,直抒胸臆,将诗人与从甥同病相怜之情和对时代的愤懑直白道出,语言豪放不羁,极具感染力。虽有“江东风光不借人,枉杀落花空自春”这类景语,但未着力营造情景交融之境;虽有“马上相逢揖马鞭”描述,却并非以细节刻画人物为要。

展开阅读全文 ∨

作品评价

# 宝应元年春于金陵偶逢从甥高镇,醉后抒愤懑之作。李白暮年流落江东之情况于此可见一斑。高镇,事迹不详,惟从诗中知其亦为失意之人。

近代安旗《李白诗秘要》

展开阅读全文 ∨

上一篇:唐·王维《句》

下一篇:唐·李白《观鱼潭》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