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上相逢揖马鞭":我们骑着马在路上相逢,相互高揖马鞭问候,
"客中相见客中怜":都是在外的游客,客中相见分外怜惜。
"欲邀击筑悲歌饮":想邀你一起击筑悲歌酣饮,击筑悲歌没问题,
# 击筑:荆轲嗜洒,每日与高渐离在燕市饮酒,饮至兴酣时,高渐离击筑,荆轲和着筑声唱歌,事见《史记·刺客列传》。后代常用来形容放歌畅饮、悲凉慷慨的情景。筑,古乐器,形如琴,项细肩圆,十三弦。演奏时,用竹尺敲击,故云击筑。
"正值倾家无酒钱":但正值我倾家荡产无酒钱。
"江东风光不借人":江东的人啊,看钱看得紧,风光不借人,
"枉杀落花空自春":枉杀贫穷人,落花空自春。
"黄金逐手快意尽":不是没有过钱,只是黄金逐手,快进快出,
"昨日破产今朝贫":昨日刚刚破产,今朝陷入贫穷。
"丈夫何事空啸傲":大丈夫何必空自啸傲,
"不如烧却头上巾":不如烧却头上戴的儒士巾。
# 不如烧却头上巾:儒生苦学而无人任用,不如烧掉儒巾。巾,指儒生带的头巾。
"君为进士不得进":你身为进士不得封官进爵,
# 君为进士不得进:唐代制度凡应礼部考试而没有及第的人,都可称为进士。考试及第后,称为前进士。不得进,指考试不第、不能入仕求得进取。
"我被秋霜生旅鬓":我被秋霜染白了旅途中的双鬓。
# 我被秋霜生旅鬓:我客居在外,鬓上生满白发。秋霜,指白发。
"时清不及英豪人":时世清明,可是实惠未施及英豪之人,
# 时清:时代清平。
"三尺童儿重廉蔺":三尺童儿都知道尊重廉颇与蔺相如。
# 三尺童儿重廉蔺:一作“三尺童儿唾廉颇”。像廉颇、蔺相如这样著名的将相,也受到三尺儿童的轻视。唾,唾弃,轻视。
"匣中盘剑装䱜鱼":宝剑放在鲨鱼皮的刀鞘里,
# 䱜鱼:鲛鱼,今称沙鱼,皮可以制成刀剑的鞘。
"闲在腰间未用渠":闲挂在腰间,没有机会用它。
# 渠:它,指上句的剑。
"且将换酒与君醉":就将它换酒与君醉,
"醉归托宿吴专诸":醉归以后就寄宿到吴国侠客专诸的家里。
# 专诸:春秋时吴国的刺客,曾藏匕首于鱼腹中,刺杀吴王僚,使公子光夺得王位,事见《史记·刺客列传》。
唐代浪漫主义诗人,“诗仙”
李白(701~762),唐代诗人。字太白,号青莲居士。祖籍陇西成纪(今甘肃静宁西南),出生于西域碎叶城(今吉尔吉斯斯坦托克马克附近),幼时随父迁至四川绵州昌隆县(今四川江油市)。李白与杜甫齐名,并称“李杜”,被后人誉为“诗仙”。其诗风雄奇豪放,想象丰富,语言流转自然,音律和谐多变。善于从民歌、神话中吸取营养和素材,构成其特有的瑰玮绚烂色彩,是屈原以来最具有个性特色和浪漫精神的诗人,达到了盛唐诗歌艺术的巅峰。代表作品有《蜀道难》《行路难》《梦游天姥吟留别》《静夜思》《早发白帝城》《将进酒》《望庐山瀑布》等。有《李太白集》传世。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首七言古诗,也是一首抒情诗。全诗描绘了诗人李白与从甥高镇在客中相逢的情景,二人同病相怜,触景生情,将现实中的落寞凄凉情怀展现得淋漓尽致,表达了诗人怀才不遇的怨恨,以豪饮求醉、游侠放纵之气发泄内心不满,在叹穷感慨中仍不失名士豪气与尊严,尽显文人落魄悲哀。
2. 写作手法
用典:“欲邀击筑悲歌饮”,“击筑悲歌”源自战国时期荆轲刺秦前,高渐离击筑,荆轲和而歌,为燕太子丹送行,唱出“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的悲壮之曲。此处李白借此典故,表达自己渴望与从甥高镇像古人那般,在悲歌豪饮中抒发慷慨之情,展现出一种壮志难酬却渴望释放豪情的心境。直接抒情:“丈夫何事空啸傲,不如烧却头上巾”,诗人直接抒发感慨,认为大丈夫不应只是空自啸傲,愤懑于自身才华无处施展、理想难以实现,甚至生出不如抛开一切的激愤之情。
3. 分段赏析
开篇四句:“马上相逢揖马鞭,客中相见客中怜。欲邀击筑悲歌饮,正值倾家无酒钱”。诗人描绘与从甥在旅途马上相逢,皆为客居他乡之人,彼此境遇相似,心生怜悯,故而有“欲邀击筑悲歌饮”的想法。此处暗用荆轲与高渐离击筑高歌的典故,营造出悲凉而豪迈的氛围,展现出豪爽的侠士风度。然而,紧接着“正值倾家无酒钱”,将诗人欲借酒浇愁却身无分文的困窘展现出来,使悲愁的情思更显深沉。从形象塑造看,刻画了两个在异乡渴望慰藉却又无奈的人物形象;语言风格简洁明快,却生动传达出相逢时的复杂心境。从表达技巧上讲,情景交融并巧用典故,增强了感染力。中间六句:“江东风光不借人,枉杀落花空自春。黄金逐手快意尽,昨日破产今朝贫。丈夫何事空啸傲,不如烧却头上巾。君为进士不得进,我被秋霜生旅鬓”。诗人直抒胸臆,“江东风光不借人,枉杀落花空自春”借江东春光易逝,表达时光匆匆、美好难留的哀伤;“黄金逐手快意尽,昨日破产今朝贫”叙述曾经挥霍金钱如今陷入贫困的巨大落差;“丈夫何事空啸傲,不如烧却头上巾”以烧巾这一夸张举动,宣泄空有豪情却无所作为的愤懑;“君为进士不得进,我被秋霜生旅鬓”将自己与从甥的遭遇相联系,感慨时代清平却英豪不被重用,二人同病相怜、相互慰藉。此部分借景抒情与直陈其事相结合,从语言上直白而富有冲击力,在内容主题上深刻表达了怀才不遇、壮志难酬的痛苦无奈,把情感推向高峰。结尾四句:“时清不及英豪人,三尺童儿唾廉蔺。匣中盘剑装䱜鱼,闲在腰间未用渠。且将换酒与君醉,醉归托宿吴专诸”。诗人用廉颇、蔺相如的典故,讽刺当下社会不公,即便时代清平,真正的英豪却得不到重用,连三尺孩童都敢轻视贤能。“匣中盘剑装䱜鱼,闲在腰间未用渠”以宝剑闲置象征自己的才华被埋没。最后“且将换酒与君醉,醉归托宿吴专诸”,将“金貂换酒”“卖剑买犊”故事融合,以剑换酒,体现出在无奈现实下的豁达与豪放。诗人希望借醉酒忘却现实中的落寞、飘零、愤激、悲愁等情怀,既表达了对从甥仕途不得意的深切同情,也展现出自身狂放不羁的性格,收束全篇,使诗歌复杂而深沉的情感得以集中体现。
4. 作品点评
《醉后赠从甥高镇》是李白诗作中颇具特色的一篇。在文学价值上,此诗以直白坦率的抒情方式,展现出诗人怀才不遇的愤懑与无奈,以及对现实不公的深刻批判,具有浓郁的情感张力。全诗多为生活体验直陈、主观意想表露与内心激情倾泻,区别于传统借景抒情或靠细节刻画的手法。“君为进士不得进,我被秋霜生旅鬓”,直抒胸臆,将诗人与从甥同病相怜之情和对时代的愤懑直白道出,语言豪放不羁,极具感染力。虽有“江东风光不借人,枉杀落花空自春”这类景语,但未着力营造情景交融之境;虽有“马上相逢揖马鞭”描述,却并非以细节刻画人物为要。
# 宝应元年春于金陵偶逢从甥高镇,醉后抒愤懑之作。李白暮年流落江东之情况于此可见一斑。高镇,事迹不详,惟从诗中知其亦为失意之人。
近代安旗《李白诗秘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