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解析

dōng
chéng
xún
chūn

朝代:唐作者:白居易浏览量:1
lǎo
shàng
miàn
huān
qíng
xīn
jīn
hòu
dāng
jīn
jīn
yóu
wèi
shèn
shuāi
měi
shì
rèn
huā
shí
réng
ài
chū
jiǔ
hòu
shàng
néng
yín
dàn
kǒng
xìng
suí
xiāo
chén
dōng
chéng
chūn
lǎo
miǎn
qiǎng
lái
xún

译文

衰老的神色一天天爬上脸庞,欢乐的情绪一天天从心中离去。如今已然比不上往昔,日后想必也比不上现在。现在我还没有十分衰老,每件事都还有精力去承担。花开时节依然喜爱外出,酒后还能够吟诗。只是担心这样的兴致,也会随着时间逐渐消逝。东城的春天即将过去,我勉强自己前来寻觅。

逐句剖析

"老色日上面":衰老的神色一天天爬上脸庞,

"欢情日去心":欢乐的情绪一天天从心中离去。

"今既不如昔":如今已然比不上往昔,

"后当不如今":日后想必也比不上现在。

"今犹未甚衰":现在我还没有十分衰老,

"每事力可任":每件事都还有精力去承担。

"花时仍爱出":花开时节依然喜爱外出,

"酒后尚能吟":酒后还能够吟诗。

"但恐如此兴":只是担心这样的兴致,

"亦随日销沉":也会随着时间逐渐消逝。

"东城春欲老":东城的春天即将过去,

"勉强一来寻":我勉强自己前来寻觅。

展开阅读全文 ∨

简介

《东城寻春》是唐代伟大诗人白居易精心创作的一首五言古诗。白居易以其通俗易懂、贴近生活的诗歌风格闻名于世,这首诗便是其风格的典型体现。此诗创作于诗人人生的特定阶段,彼时岁月的痕迹悄然爬上他的面庞,往昔的欢愉之情也渐渐从心中淡去。面对时光流逝带来的变化,白居易有感而发。在诗中,他坦诚地剖析自己当下的状态,尽管尚未至极度衰老,仍有精力去追寻生活中的美好,如花季时爱外出赏景,酒后还能吟诗抒怀,但他也敏锐地察觉到这般兴致或许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逐渐消逝。于是,在东城春景将尽之时,诗人怀揣着对生活的热爱与珍惜,勉强自己前往东城寻觅春天的踪迹,试图抓住时光的尾巴,留存那份美好,整首诗充满了对时光变迁的感慨以及对生活的眷恋。
展开阅读全文 ∨

作者介绍

“唐代三大诗人”之一,“诗魔”

白居易(772~846),唐代诗人。字乐天,号香山居士、醉吟先生,籍贯太原(今属山西)。贞观进士,曾官居太子少傅,谥号文,世称白傅、白文公。白居易与元稹世称“元白”,与刘禹锡并称“刘白”,还与李白、杜甫并称“唐代三大诗人”。在文学上,他积极倡导新乐府运动,主张“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诗风平畅自然、通俗浅切,相传老妪也能听懂。早期讽喻诗揭发时政弊端、反映民生困苦;自遭受贬谪后,远离政治纷争,诗文多怡情悦性、流连光景之作。代表作品有《新乐府》《秦中吟》《长恨歌》《琵琶行》《赋得古原草送别》等。 有《白氏长庆集》传世。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1. 分段赏析

诗的开篇,“老色日上面,欢情日去心”,白居易以质朴而直白的语言,道出岁月在自己身上留下的痕迹。衰老的迹象日益明显,曾经的欢乐之情也渐渐从心中褪去,这两句诗奠定了全诗略带伤感的基调。“今既不如昔,后当不如今”进一步强化了时光流逝的感慨,诗人清醒地认识到当下已无法与过去相比,而未来或许会比现在更为不堪,这种对时间不可逆的无奈与喟叹,引发读者对生命历程的思考。“今犹未甚衰,每事力可任。花时仍爱出,酒后尚能吟”,笔锋一转,诗人开始描述自己当下的状态。尽管已感受到衰老的侵袭,但所幸还未到衰弱不堪的地步,仍有精力去做自己喜欢的事情。花盛开的时节,依然喜爱外出欣赏美景,酒后也还能吟诗抒情,展现出诗人对生活的热爱与积极态度。然而,“但恐如此兴,亦随日销沉”,诗人的笔触又回归到对未来的担忧,他害怕随着时间的推移,自己赏花吟诗的兴致也会逐渐消失,这份担忧体现出诗人对时光流逝的敏感与无奈。最后“东城春欲老,勉强一来寻”,在东城的春天即将消逝之际,诗人怀着对美好时光的眷恋,尽管身体或许有些疲惫,仍勉强自己前往东城寻觅春天。这一行为既表现出诗人对春天的热爱,也象征着他对逐渐远去的美好岁月的不舍与追寻。

展开阅读全文 ∨

上一篇:唐·白居易《养拙》

下一篇:唐·苏拯《蜘蛛谕》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