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岳修贡兮川效珍":五岳进献祥瑞啊百川呈献珍宝,
"吐金景兮歊浮云":光芒喷薄而出啊浮云蒸腾环绕。
"宝鼎见兮色纷缊":宝鼎现世啊色彩纷繁绚烂,
"焕其炳兮被龙文":光辉闪耀啊遍体龙纹环绕。
"登祖庙兮享圣神":恭迎宝鼎入祖庙啊敬享圣神先王,
"昭灵德兮弥亿年":彰显灵德显赫啊千秋万代永传扬。
东汉史学家、文学家,《汉书》的作者
班固(32~92),东汉史学家、文学家。字孟坚,扶风安陵(今陕西咸阳东北)人。出身儒学世家,其父班彪、伯父班嗣,皆为当时著名学者。9岁能吟诗赋、写文章,13岁时得到当时学者王充的赏识。建武三十年,其父班彪卒,自太学返回乡里。居忧时,在班彪续补《史记》之作《后传》基础上开始编写《汉书》,至汉章帝建初中基本完成。所编《汉书》文辞渊雅,叙事详赡,是中国第一部断代史,其中《艺文志》对中国古典目录学的发展有重大贡献。班固继司马迁之后,完善了纪传体史书的形式,开创了“包举一代”的断代史体例,与司马迁并称“班马”。班固还善作赋,有《两都赋》《答宾戏》《幽通赋》等。后人辑有《班兰台集》。
1. 分段赏析
《宝鼎诗》作为班固所作的楚辞体短赋,以三章六句层层递进地礼赞宝鼎,彰显汉代天命正统与帝王德泽。首句“岳修贡兮川效珍,吐金景兮歊浮云”以拟人化的“修贡”“效珍”勾勒山岳河川献瑞的宏大气象,借“吐金景”的夸张描写与“歊浮云”的动态渲染,营造出宝鼎光芒穿透云层、天地灵气升腾的神圣场景,暗喻万物臣服于汉室的祥瑞征兆;次句“宝鼎见兮色纷缊,焕其炳兮被龙文”聚焦宝鼎本体,以“色纷缊”“焕其炳”铺陈其五彩斑斓、光辉夺目的外在特征,“被龙文”则以象征手法点出鼎身龙纹,既呼应帝王权威的政治隐喻,又强化宝鼎作为礼器的神圣性;末句“登祖庙兮享圣神,昭灵德兮弥亿年”将场景转入宗庙祭祀,“登祖庙”“享圣神”构建庄重肃穆的仪式感,“昭灵德”“弥亿年”以直抒胸臆与夸张修辞,表达对祖先德行的崇敬及对汉朝国运永续的祈愿。全诗以“宝鼎”为核心意象,通过“山川献瑞—宝鼎显圣—宗庙祈福”的空间与情感递进,融合拟人、象征、夸张等手法,将自然奇观、器物特征与政治颂美熔铸一体,以楚辞体的铺陈之势与精准炼字(如“龙文”“金景”),完成对汉代皇权合法性的诗意论证,兼具文学美感与政治隐喻。
上一篇:汉·佚名《四坐且莫喧》
下一篇:汉·嵇康《答二郭诗三首(其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