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解析

jīn
líng
bái
yáng
shí
xiàng

朝代:唐作者:李白浏览量:1
bái
yáng
shí
xiàng
běi
jiā
gōu
dào
jiàn
shí
rén
kōng
shēng
táng
nián
cǎo
tiān
yǒu
fǎn
gōng
chéng
jìn
qīng
dǎo
liù
qiū
qiáo
lǎo

译文

金陵的白杨十字巷,北边是引潮河道的入口。三国时期的吴国人事俱往矣,现在只有唐朝的草木青青。天地变化巨大,吴国宫殿早已颓倒。六朝古迹只剩下几个土包包,曾经的贵族现在已经是悲泣的樵夫和桑妇。

逐句剖析

"白杨十字巷":金陵的白杨十字巷,

"北夹湖沟道":北边是引潮河道的入口。

# 北夹湖沟道:《一统志》:潮沟,在应天府上元县西四里,吴赤乌中所凿,以引江潮,接青溪,抵秦淮,西通运渎,北连后湖。《六朝事迹》:《舆地志》:潮沟,吴大帝所开,以引江潮。《建康实录》云:其北又开一读,北至后湖,以引湖水,今俗呼为运渎。其实自古城西南行者是运渎,自归蒋山寺门前东出至青溪者名潮沟,其沟向东,已湮塞,西则见通运读。按《实录》所载,皆唐事,距今数百年,其沟日益淹塞,未详所在。今府城东门外,西抵城壕,有沟东出,曲折当报宁寺之前,里俗亦名潮沟。此近世所开,非古潮沟也。

"不见吴时人":三国时期的吴国人事俱往矣,

"空生唐年草":现在只有唐朝的草木青青。

"天地有反覆":天地变化巨大,

# 天地有反覆:《三国志注》:《九州春秋》曰:马腾、韩遂之败,樊稠追至陈仓,遂语稠曰:“天地反覆,未可知也。

"宫城尽倾倒":吴国宫殿早已颓倒。

"六帝馀古丘":六朝古迹只剩下几个土包包,

# 六帝:谓六代开国之帝也。

"樵苏泣遗老":曾经的贵族现在已经是悲泣的樵夫和桑妇。

# 樵苏泣遗老:《汉书》:“樵苏后爂。”颜师古注:“樵,取薪也,苏,取草也。

展开阅读全文 ∨

简介

《金陵白杨十字巷》是唐代诗人李白创作的一首五言古诗。此诗描绘了诗人凭吊古代遗迹时的所见所感,通过对斑驳遗迹和草木茂盛景象的描写,表达了对世事无常、历史变迁的深刻感悟。诗中“天地有反覆,宫城尽倾倒”等句,生动展现了昔日辉煌的都城如今已成废墟的沧桑变化,反衬出吴地的衰败与历史的无情。作品运用了对比手法,以草木的旺盛生长反衬出历史遗迹的荒凉,增强了诗歌的意境深远之感。全诗语言凝练而含蓄,情感沉郁而不失哲理深度,通过细腻的笔触勾勒出一幅动人心弦的历史画卷。这首诗不仅是对古代金陵繁华不再的哀叹,更是对时间长河中一切荣华富贵终将消逝的深刻反思,体现了李白诗歌一贯的豪放与深邃并存的特点。
展开阅读全文 ∨

作者介绍

唐代浪漫主义诗人,“诗仙”

李白(701~762),唐代诗人。字太白,号青莲居士。祖籍陇西成纪(今甘肃静宁西南),出生于西域碎叶城(今吉尔吉斯斯坦托克马克附近),幼时随父迁至四川绵州昌隆县(今四川江油市)。李白与杜甫齐名,并称“李杜”,被后人誉为“诗仙”。其诗风雄奇豪放,想象丰富,语言流转自然,音律和谐多变。善于从民歌、神话中吸取营养和素材,构成其特有的瑰玮绚烂色彩,是屈原以来最具有个性特色和浪漫精神的诗人,达到了盛唐诗歌艺术的巅峰。代表作品有《蜀道难》《行路难》《梦游天姥吟留别》《静夜思》《早发白帝城》《将进酒》《望庐山瀑布》等。有《李太白集》传世。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1. 写作手法

对比:诗中通过描写昔日辉煌的宫殿如今已成废墟,与当前草木茂盛的景象形成鲜明对比。“天地有反覆,宫城尽倾倒”描绘出历史遗迹的荒凉,而“空生唐年草”则展示了自然的生命力,两者对比突出了世事无常的主题。象征:诗中的“白杨十字巷”、“北夹湖沟道”不仅是地理上的描述,也象征着时间的流逝和历史的变迁。这些象征性的描写不仅增加了诗歌的文化底蕴,也使得情感表达更加含蓄而深刻。借景抒情:诗人通过对古代遗迹和周围环境的细致描写,如“不见吴时人,空生唐年草”,将个人的情感融入到对历史遗迹的观察之中,借景抒发对世事无常、历史沧桑的感慨,增强了诗歌的情感深度。

2. 分段赏析

《金陵白杨十字巷》首句“白杨十字巷,北夹湖沟道”描绘了金陵古城的一处具体地点,通过描写白杨树和地理位置,为读者勾勒出一幅古迹图景,奠定了怀古的基调。“不见吴时人,空生唐年草”则进一步深化了这种怀古之情,通过对时间流逝的感慨,表达了昔日繁华不再的哀伤。这里运用了对比手法,以现今草木的生长反衬出古代人物与建筑的消逝,增强了诗歌的沧桑感。接下来的“天地有反覆,宫城尽倾倒”两句,诗人用宏大的视角描述了天地间的巨大变迁,曾经辉煌的宫殿如今已成废墟,深刻地反映了历史的无常与无情。这两句不仅描绘了具体的景象,也隐含了对世事变化莫测的哲理思考,使得诗歌具有了更深层次的意义。“六帝馀古丘,樵苏泣遗老”则是对前文的进一步补充和升华,通过提到“六帝”以及“樵苏”的形象,诗人在表达对古代帝王及其辉煌成就的缅怀的同时,也展现了普通百姓在历史洪流中的无奈与悲哀。这里的“泣遗老”尤其传神,生动地刻画了那些亲历或见证了往昔繁华的人们面对现状时的悲痛心情,增强了诗歌的情感共鸣。整体来看,《金陵白杨十字巷》通过对古代遗迹的具体描绘和对历史变迁的深刻反思,成功地营造了一种深沉而富有哲理的怀古氛围。诗歌语言简洁却意蕴深远,既展示了李白卓越的艺术才华,也体现了他对历史与人生的深刻洞察。每一段落都紧密相连,层层递进,共同构成了一幅动人心弦的历史画卷。

展开阅读全文 ∨

上一篇:唐·顾况《临平湖》

下一篇:唐·鲍溶《闻蝉》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