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解析

zhuāng

朝代:唐作者:白居易浏览量:1
guó
jiā
zhé
fāng
zhōng
xīn
guài
shǎo
yōu
shāng
wèi
xún
zhuāng
zhī
guī
chù
rèn
shì
běn
xiāng

译文

离开京都告别家人我被贬谪他乡,自己心中奇怪为什么没有感到太多忧伤。因为读庄子我知道了自己的归宿,认识到了清净虚无的境界才是自己本来的故乡。

逐句剖析

"去国辞家谪异方":离开京都告别家人我被贬谪他乡,

# 去:离开。

"中心自怪少忧伤":自己心中奇怪为什么没有感到太多忧伤。

# 自怪:自己心中觉得奇怪。

"为寻庄子知归处":因为读庄子我知道了自己的归宿,

# 庄子:庄子(约公元前369年—约公元前286年),名周,战国时期宋国蒙人。战国中期思想家、哲学家、文学家,庄学的创立者,道家学派代表人物,与老子并称“老庄”。,为:因为。

"认得无何是本乡":认识到了清净虚无的境界才是自己本来的故乡。

# 认得:认识到了。

展开阅读全文 ∨

简介

《读庄子》是唐代诗人白居易的七言绝句。此诗写诗人离开故乡被贬到异地,却内心少有忧伤,通过研读庄子找到了心灵的归处,认为“无何有之乡”便是自己的故乡。全诗运用了借物抒情的手法,借读庄子这一行为,抒发自己在困境中寻求精神解脱的心境。诗虽短小,却蕴含着诗人对人生的深刻思考和超脱旷达的情怀,展现出庄子思想对其心灵的慰藉与指引。
展开阅读全文 ∨

作者介绍

“唐代三大诗人”之一,“诗魔”

白居易(772~846),唐代诗人。字乐天,号香山居士、醉吟先生,籍贯太原(今属山西)。贞观进士,曾官居太子少傅,谥号文,世称白傅、白文公。白居易与元稹世称“元白”,与刘禹锡并称“刘白”,还与李白、杜甫并称“唐代三大诗人”。在文学上,他积极倡导新乐府运动,主张“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诗风平畅自然、通俗浅切,相传老妪也能听懂。早期讽喻诗揭发时政弊端、反映民生困苦;自遭受贬谪后,远离政治纷争,诗文多怡情悦性、流连光景之作。代表作品有《新乐府》《秦中吟》《长恨歌》《琵琶行》《赋得古原草送别》等。 有《白氏长庆集》传世。

展开阅读全文 ∨

背景

《读庄子》是作者被贬为江州司马时所作。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1. 写作手法

借物抒情:诗人借“读庄子”这一行为,借助庄子的思想来抒发自己在被贬谪的困境中,试图以恬淡闲适的生活来自我排解的复杂情感。用典:“为寻庄子知归处,认得无何是本乡”,借用庄子“无何有之乡”的典故,“无何有之乡”是庄子所描述的一种虚幻、超脱尘世的境界,诗人借此表达自己在精神上找到了归依之处,摆脱现实困境的豁达心境。

2. 分段赏析

首句“去国辞家谪异方”,点明自身被贬他乡、远离家国的处境,“去”“辞”“谪”三字,加重了被贬的沉重感。次句“中心自怪少忧伤”,写诗人内心惊异于自己面对贬谪竟少有忧伤,引发读者好奇。第三句“为寻庄子知归处”,交代了原因,是在研读庄子思想过程中,找到了心灵的归处。尾句“认得无何是本乡”,借用庄子典故,表明诗人已将超脱尘世的“无何有之乡”当作自己的精神故乡,展现出一种超脱旷达的心境。

3. 作品点评

全诗自嘲之中,尽显无奈,明言无忧,暗蓄愤懑,情辞委婉,意味深长。

展开阅读全文 ∨

上一篇:唐·王维《晚春归思》

下一篇:唐·李韶《题司空山观》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