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景南楼夜":南楼的夜晚景色清幽,
"风流在武昌":武昌尽显风雅之事。
"庾公爱秋月":庾公喜爱秋天的月亮,
# 爱秋月:喜爱赏月。
"乘兴坐胡床":乘兴坐在胡床上赏月。
# 乘兴坐胡床:《世说》:庾太尉在武昌,秋夜气佳景清,佐吏殷浩、王胡之之徒,登南楼理咏,音调始遒。闻函道中有履声甚厉,定是庾公。俄而率左右十许人步来,诸贤欲起避之,公徐云:“诸君少住,老子于此处兴复不浅。”因便据胡床,与诸人咏谑,竟坐。按《世说》、《晋书》载庾亮南楼事,皆不言秋月,而太白数用之,岂古本“秋夜”乃“秋月”之讹,抑有他传是据欤!兴:高兴。
"龙笛吟寒水":龙笛吹奏的声音在寒水上吟响,
# 吟寒水:宛如寒夜的流水。
"天河落晓霜":天河仿佛落下清晨的霜。
# 落:降落。
"我心还不浅":我对古人的追慕之情不浅,
# 还不浅:指犹未尽。
"怀古醉余觞":在怀古中醉于剩下的酒。
唐代浪漫主义诗人,“诗仙”
李白(701~762),唐代诗人。字太白,号青莲居士。祖籍陇西成纪(今甘肃静宁西南),出生于西域碎叶城(今吉尔吉斯斯坦托克马克附近),幼时随父迁至四川绵州昌隆县(今四川江油市)。李白与杜甫齐名,并称“李杜”,被后人誉为“诗仙”。其诗风雄奇豪放,想象丰富,语言流转自然,音律和谐多变。善于从民歌、神话中吸取营养和素材,构成其特有的瑰玮绚烂色彩,是屈原以来最具有个性特色和浪漫精神的诗人,达到了盛唐诗歌艺术的巅峰。代表作品有《蜀道难》《行路难》《梦游天姥吟留别》《静夜思》《早发白帝城》《将进酒》《望庐山瀑布》等。有《李太白集》传世。
1. 写作手法
用典:“庾公爱秋月,乘兴坐胡床”,运用庾亮的典故。庾亮在武昌时,曾与僚属在南楼赏月,他的风雅之举为后人传颂。诗人借此典故,既增添诗歌文化底蕴,又将自己夜饮怀古的行为与古人联系,表达对古人的追慕。烘托:“龙笛吟寒水,天河落晓霜”,通过描写龙笛在寒水上吹奏的声音,以及天河似落晓霜的奇幻景象,营造出清冷、奇幻的氛围,烘托出诗人怀古的深沉情绪,使诗歌的情感表达更为浓郁。
2. 分段赏析
首联“清景南楼夜,风流在武昌”:点明时间地点,描绘武昌南楼夜晚景色清幽,奠定了全诗风雅的基调,引出下文对古人风流之事的联想。颔联“庾公爱秋月,乘兴坐胡床”:运用典故,讲述庾亮爱秋月乘兴坐胡床赏月,展现古人的风雅情趣,表达诗人对古人这种生活情趣的向往与追慕。颈联“龙笛吟寒水,天河落晓霜”:描写龙笛吹奏和天河晓霜的景象,从听觉和视觉两方面营造出奇幻、清冷的氛围,进一步渲染怀古的气氛,暗示诗人沉浸在怀古思绪中。尾联“我心还不浅,怀古醉馀觞”:直接表明自己对古人的追慕之情不浅,在怀古的思绪中畅饮醉酒,收束全诗,再次强调诗歌怀古与夜饮的主题。
上一篇:唐·李德裕《无题》
下一篇:唐·章孝标《古行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