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解析

péi
sòng
zhōng
chéng
chāng
yǐn
huái
怀

朝代:唐作者:李白浏览量:1
qīng
jǐng
nán
lóu
fēng
liú
zài
chāng
gōng
ài
qiū
yuè
chéng
xìng
zuò
chuáng
lóng
yín
hán
shuǐ
tiān
luò
xiǎo
shuāng
xīn
hái
qiǎn
huái
怀
zuì
shāng

译文

南楼的夜晚景色清幽,武昌尽显风雅之事。庾公喜爱秋天的月亮,乘兴坐在胡床上赏月。龙笛吹奏的声音在寒水上吟响,天河仿佛落下清晨的霜。我对古人的追慕之情不浅,在怀古中醉于剩下的酒。

逐句剖析

"清景南楼夜":南楼的夜晚景色清幽,

"风流在武昌":武昌尽显风雅之事。

"庾公爱秋月":庾公喜爱秋天的月亮,

# 爱秋月:喜爱赏月。

"乘兴坐胡床":乘兴坐在胡床上赏月。

# 乘兴坐胡床:《世说》:庾太尉在武昌,秋夜气佳景清,佐吏殷浩、王胡之之徒,登南楼理咏,音调始遒。闻函道中有履声甚厉,定是庾公。俄而率左右十许人步来,诸贤欲起避之,公徐云:“诸君少住,老子于此处兴复不浅。”因便据胡床,与诸人咏谑,竟坐。按《世说》、《晋书》载庾亮南楼事,皆不言秋月,而太白数用之,岂古本“秋夜”乃“秋月”之讹,抑有他传是据欤!兴:高兴。

"龙笛吟寒水":龙笛吹奏的声音在寒水上吟响,

# 吟寒水:宛如寒夜的流水。

"天河落晓霜":天河仿佛落下清晨的霜。

# 落:降落。

"我心还不浅":我对古人的追慕之情不浅,

# 还不浅:指犹未尽。

"怀古醉余觞":在怀古中醉于剩下的酒。

展开阅读全文 ∨

简介

《陪宋中丞武昌夜饮怀古》是唐代诗人李白所作的五言律诗,此诗以陪宋中丞在武昌夜饮时怀古为题材。开篇点明在武昌南楼的夜晚,景色清幽,尽显风流。接着引用庾亮喜爱秋月,乘兴坐在胡床上赏月的典故,展现古人风雅。随后描写龙笛吹奏,声音仿佛在寒水上吟响,天河仿佛落下晓霜,营造出清幽奇幻的氛围。最后表明自己对古人追慕之情浓厚,在怀古的思绪中醉酒。整首诗表达诗人对古人风雅的追慕以及夜饮时的兴致。
展开阅读全文 ∨

作者介绍

唐代浪漫主义诗人,“诗仙”

李白(701~762),唐代诗人。字太白,号青莲居士。祖籍陇西成纪(今甘肃静宁西南),出生于西域碎叶城(今吉尔吉斯斯坦托克马克附近),幼时随父迁至四川绵州昌隆县(今四川江油市)。李白与杜甫齐名,并称“李杜”,被后人誉为“诗仙”。其诗风雄奇豪放,想象丰富,语言流转自然,音律和谐多变。善于从民歌、神话中吸取营养和素材,构成其特有的瑰玮绚烂色彩,是屈原以来最具有个性特色和浪漫精神的诗人,达到了盛唐诗歌艺术的巅峰。代表作品有《蜀道难》《行路难》《梦游天姥吟留别》《静夜思》《早发白帝城》《将进酒》《望庐山瀑布》等。有《李太白集》传世。

展开阅读全文 ∨

背景

这首诗创作于至德二载(757年)的暮秋时节,作者是李白。当时的宋若思,于天宝十五载(756年)六月,以监察御史的身份升任御史中丞。他曾出手营救李白,助其脱离牢狱之灾。出于感恩,李白进入宋若思幕府担任参谋,并跟随军队来到武昌,在此期间写下了这首诗。此外,李白还创作了《中丞宋公以吴兵三千赴河南军次寻阳脱余之囚参谋幕府因赠之》《为宋中丞请都金陵表》《为宋中承自荐表》《为宋中丞祭九江文》等诸多与宋若思相关的作品。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1. 写作手法

用典:“庾公爱秋月,乘兴坐胡床”,运用庾亮的典故。庾亮在武昌时,曾与僚属在南楼赏月,他的风雅之举为后人传颂。诗人借此典故,既增添诗歌文化底蕴,又将自己夜饮怀古的行为与古人联系,表达对古人的追慕。烘托:“龙笛吟寒水,天河落晓霜”,通过描写龙笛在寒水上吹奏的声音,以及天河似落晓霜的奇幻景象,营造出清冷、奇幻的氛围,烘托出诗人怀古的深沉情绪,使诗歌的情感表达更为浓郁。

2. 分段赏析

首联“清景南楼夜,风流在武昌”:点明时间地点,描绘武昌南楼夜晚景色清幽,奠定了全诗风雅的基调,引出下文对古人风流之事的联想。颔联“庾公爱秋月,乘兴坐胡床”:运用典故,讲述庾亮爱秋月乘兴坐胡床赏月,展现古人的风雅情趣,表达诗人对古人这种生活情趣的向往与追慕。颈联“龙笛吟寒水,天河落晓霜”:描写龙笛吹奏和天河晓霜的景象,从听觉和视觉两方面营造出奇幻、清冷的氛围,进一步渲染怀古的气氛,暗示诗人沉浸在怀古思绪中。尾联“我心还不浅,怀古醉馀觞”:直接表明自己对古人的追慕之情不浅,在怀古的思绪中畅饮醉酒,收束全诗,再次强调诗歌怀古与夜饮的主题。

展开阅读全文 ∨

上一篇:唐·李德裕《无题》

下一篇:唐·章孝标《古行宫》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