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花落尽子规啼":在杨花落完,子规啼鸣的时候,
# 子规:即布谷鸟,又称“杜鹃”。,杨花落尽:一作“扬州花落”。杨花:柳絮。
"闻道龙标过五溪":我听说您被贬为龙标尉,要经过五溪。
# 五溪:今湖南西部、贵州东部五条溪流的合称。,龙标:指王昌龄。古代常用官职或任官之地的州县名来称呼一个人。
"我寄愁心与明月":我把我忧愁的心思寄托给明月,
# 与:给。
"随君直到夜郎西":希望能一直陪着你到夜郎以西。
# 夜郎:唐代夜郎有三处,两个在今贵州桐梓,本诗所说的“夜郎” 在今湖南怀化境内。,随君:一作随风。
唐代浪漫主义诗人,“诗仙”
李白(701~762),唐代诗人。字太白,号青莲居士。祖籍陇西成纪(今甘肃静宁西南),出生于西域碎叶城(今吉尔吉斯斯坦托克马克附近),幼时随父迁至四川绵州昌隆县(今四川江油市)。李白与杜甫齐名,并称“李杜”,被后人誉为“诗仙”。其诗风雄奇豪放,想象丰富,语言流转自然,音律和谐多变。善于从民歌、神话中吸取营养和素材,构成其特有的瑰玮绚烂色彩,是屈原以来最具有个性特色和浪漫精神的诗人,达到了盛唐诗歌艺术的巅峰。代表作品有《蜀道难》《行路难》《梦游天姥吟留别》《静夜思》《早发白帝城》《将进酒》《望庐山瀑布》等。有《李太白集》传世。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首七言绝句,也是一首贬谪诗。全诗围绕“左迁”事件,首联以杨花飘零、子规哀啼暗写贬途凄凉,颔联直叙“过五溪”的险远,后两联借明月传情的奇幻想象,将个人愁思升华为跨越千里的精神共鸣,既抒发了对友人的深切关怀,也暗含对朝廷不公的隐晦批判。
2. 写作手法
拟人:“明月”被赋予人格,化身情感载体,突破物理界限传递愁心。虚实相生:实写贬谪路途之遥(“过五溪”),虚拓明月寄情之奇,时空张力饱满。用典:暗合谢庄《月赋》"隔千里兮共明月"的时空观,却以"直到夜郎西"强化动态传递,使典故如盐入水不着痕迹。借景抒情:诗人写景,独取飘忽不定的杨花、叫着“不如归去”的子规,含有飘零之感、离别之恨,切合当时情境,融情入景,因此句子于景中见情,虽不着悲痛之语,而悲痛之意自现。
3. 分段赏析
首句“杨花落尽子规啼”以暮春残景暗扣贬谪时令,杨花飘散喻友人失势,子规泣血状悲怆心境;次句“闻道龙标过五溪”平实叙事,“五溪”极言贬途荒远,未着一字哀叹而凄楚自现;后两句“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突发奇想,将无形愁思托付明月,以“随风”强化动态传递,使普照千里的月光成为友情的见证,化沉重为飘逸,开创“无理而妙”的抒情范式。
4. 作品点评
诗人李白凭借丰富瑰丽的想象,别出心裁地以男女情爱的方式,来抒发与友人志同道合的深厚友情。他赋予抽象的“愁心”以具体可感的物质属性,让其能随着清风、伴着明月,一路飘至夜郎西。原本无知无觉、无情无感的明月,在李白笔下,仿佛被赋予了生命与情感,摇身一变,成为一位善解人意、充满同情心的知心好友。她不仅深切理解李白的心意,还欣然接受他的托付,带着李白对朋友的深深怀念与真挚同情,穿越迢迢路途,送达那被贬谪至辽远夜郎之西的友人身边。
# 太白绝句,篇篇只与人别,如《寄王昌龄》《送孟浩然》等作,体格无一分相似,音节、风格,万世一人。
明桂天祥《批点唐诗正声》
# 王云:白此诗兼裁古意,遂成奇语。周云:音节清哀
明郭濬《增订评注唐诗正声》
# 梅禹金曰:曹植“愿作东北风,吹我入君怀”,齐浣“将心寄明月,流影入君怀”,此诗兼裁其意,撰成奇语。
明凌宏宪《唐诗广选》
# 音节清哀。
明叶羲昂《唐诗直解》
# 太白七言绝,如“杨花落尽子规啼”“朝辞白帝彩云间”“谁家玉笛暗飞声”“天门中断楚江开”等作,读之真有挥斥八极、凌属九霄意。贺监谓为“谪仙”,良不虚也。
明胡应麟《诗薮》
# 周敬曰:是遥寄情词,心魂渺渺。
明周珽《唐诗选脉会通评林》
# 太白“杨花落尽”与元微之“残灯无焰”体同题类,而风趣高卑,自觉天壤。
明末清初毛先舒《诗辩坻》
# 趣。一写景,二叙事,三四发意,此七绝之正格也。若单说愁,便直率少致,衬入景语,无其理而有其趣。
明末清初黄生《唐诗摘钞》
# 即景见时,以景生情,末句且更见真情。
清朱之荆《增订唐诗摘钞》
# 即“将心寄明月,流影入君怀”意,出以摇曳之笔,语意一新。
清沈德潜《唐诗别裁》
# “愁心”二句,何等缠绵悱恻!而“我寄愁心”,犹觉比“隔千里兮共明月”意更深挚。
清黄叔灿《唐诗笺注》
# 奇思深情(末二句下)。
清宋宗元《网师园唐诗笺》
# 三四句言此心之相关,直是神驰到彼耳,妙在借明月以写之。
清李锳《诗法易简录》
# 深得一“婉”字诀。
清施补华《岘佣说诗》
# 严沧浪曰:无情生情,其情远。潘稼堂云:前半言时方春尽,已可愁矣;况地又极远,愈可愁矣。结句承次句,心寄与月,月又随风,幻甚。
不详近藤元粹《李太白诗醇》
上一篇:唐·刘禹锡《望洞庭》
下一篇:唐·王维《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