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解析

rén
xíng

朝代:唐作者:陈陶浏览量:3
shí
wàn
lín
ér
lín
táo
zhì
zhī
shā
tiān
xiáng
hàn
yíng
sài
kuò
niú
yáng
sàn
bīng
xiū
zhàng
kōng
liú
lǒng
tóu
shuǐ
xiàng
rén
bēi

译文

十万皇家禁卫军,在临洮大破敌军。战场上厮杀,胡地白骨增添,投降的敌军众多,缴获的旗帜装满汉营。边塞广阔,牛羊四处散落,战争结束,军队撤去营帐转移。只留下陇头水,发出呜咽之声,似在向人们诉说悲伤。

逐句剖析

"十万羽林儿":十万皇家禁卫军,

"临洮破郅支":在临洮大破敌军。

"杀添胡地骨":战场上厮杀,胡地白骨增添,

"降足汉营旗":投降的敌军众多,缴获的旗帜装满汉营。

"塞阔牛羊散":边塞广阔,牛羊四处散落,

"兵休帐幕移":战争结束,军队撤去营帐转移。

"空流陇头水":只留下陇头水,

"呜咽向人悲":发出呜咽之声,似在向人们诉说悲伤。

展开阅读全文 ∨

简介

《胡无人行》是唐代诗人陈陶创作的一首五言律诗。该诗以唐朝军队出征塞外为背景,描绘战争的惨烈与战后的苍凉。首联点明出征军队之众与作战地点,展现大军破敌的气势;颔联通过“杀”“降”二字,刻画战争的残酷与胜利;颈联描绘战后塞外的空旷寂寥,军队撤离的场景;尾联借陇头水的呜咽,以景结情,抒发对战争的反思与悲悯。全诗将战争场景与战后景象相结合,语言质朴,情感深沉,既展现了战争的激烈,也表达了对战争带来的生灵涂炭的感慨。
展开阅读全文 ∨

作者介绍

晚唐诗人

陈陶(803?~879?),唐代诗人。字嵩伯,自称“三教布衣”,长江以北人。文宗大和间游江南、岭南,曾作诗投献桂仲武、罗让、周墀、韦廑等州镇官员,然均未能引其入仕。大中三年,隐居于洪州西山。陈陶的乐府诗,意境诡异,色彩浓郁,酷似李贺。亦有《塞下曲》《胡无人行》等边塞题材之作,其中《陇西行四首》的“可怜无定河边骨,犹是春闺梦里人”二句,尤为人所传诵。代表作品有《游子吟》《答莲花妓》。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1. 分段赏析

首联“十万羽林儿,临洮破郅支”,开篇便以宏大的场面震撼读者。“十万”极言唐朝羽林军数量之多,彰显军队的强大阵容;“临洮”点明作战地点,“破郅支”则表明战斗的目标与结果,短短十字,便将大军出征、英勇破敌的气势展现得淋漓尽致,为全诗奠定了雄浑激昂的基调。颔联“杀添胡地骨,降足汉营旗”,诗人用冷峻的笔触描绘战争的残酷。战场上,无数生命消逝,胡地白骨累累,而汉军则大获全胜,缴获的旗帜足以装满营帐。“杀”与“降”两个动作,生动地展现出战争的激烈与血腥,让人感受到战争带来的沉重代价。颈联“塞阔牛羊散,兵休帐幕移”,笔锋一转,描绘战后的塞外景象。边塞广阔无垠,牛羊四处散落,战争结束,军队撤去营帐准备转移。此联通过对边塞空旷、寂寥景象的描写,与前文战争的激烈形成鲜明对比,展现出战争结束后短暂的平静,也暗含对战争破坏生产、扰乱生活的批判。尾联“空馀陇头水,呜咽向人悲”,诗人以景结情,赋予陇头水以人的情感。战争结束,唯有陇头水依旧流淌,它发出呜咽之声,仿佛在为战争中逝去的生命悲叹。这里,诗人将自己对战争的反思与悲悯之情寄托于陇头水,借水之“呜咽”表达对战争的厌恶与对和平的向往,余韵悠长,令人深思。

展开阅读全文 ∨

上一篇:唐·无名氏《题长乐驿壁》

下一篇:唐·王周《使风》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