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碧玉飞天星坠地":碧玉飞向天空,星辰坠落大地,
"玉剑分风交合水":玉剑劈开风势,与流水交汇。
"杨柳听歌莫向隅":杨柳听歌时别躲在角落,
"鸡鸣一石留髡醉":鸡鸣时分,一石酒让狂士醉倒。
"蹄轮送客沟水东":车马送客到沟水东边,
"月娥挥手崦嵫峰":嫦娥在崦嵫山(日落之山)挥手告别。
"蛮天列嶂俨相待":南方的群山庄严列队等候,
"风官扫道迎游龙":风神清扫道路迎接游龙。
"天姥剪霞铺晓空":天姥山剪下霞光铺满清晨的天空,
"漴漴大帝开明宫":水声轰鸣,天帝打开明宫之门。
"文鲸掉尾四海通":神兽摆动尾巴连通四海,
"分明瀑布收灵桐":瀑布分明地卷走了神木。
"山妖水魅骑旋风":山妖水怪乘旋风而来,
"魇梦啮魂黄瘴中":噩梦吞噬魂魄于毒雾里。
"借君朗鉴入崆峒":借你明镜般的智慧入崆峒山(仙境),
"灵光草照闲花红":灵光草映照着野花的红艳。
晚唐诗人
陈陶(803?~879?),唐代诗人。字嵩伯,自称“三教布衣”,长江以北人。文宗大和间游江南、岭南,曾作诗投献桂仲武、罗让、周墀、韦廑等州镇官员,然均未能引其入仕。大中三年,隐居于洪州西山。陈陶的乐府诗,意境诡异,色彩浓郁,酷似李贺。亦有《塞下曲》《胡无人行》等边塞题材之作,其中《陇西行四首》的“可怜无定河边骨,犹是春闺梦里人”二句,尤为人所传诵。代表作品有《游子吟》《答莲花妓》。
1. 分段赏析
“碧玉飞天星坠地”,此句以“碧玉”喻指飞升之物,与“星坠地”形成上下空间的强烈对比。一个“飞”字赋予静态的碧玉以动态美感,而“坠”字则暗示繁华易逝的哲理。天地之间的强烈对比,为全诗奠定了奇幻而悲壮的基调。“玉剑分风交合水”,“玉剑”意象兼具华美与锐利,“分风”二字以兵器劈开无形之风,展现超自然的力度;“交合水”则突然转为柔和的交汇,刚柔并济的描写,体现了诗人对矛盾意象的巧妙统合。“杨柳听歌莫向隅”,此句由宏大场景转入细腻人情。“杨柳”拟人化地“听歌”,而“莫向隅”的劝诫,既写离别宴上的乐声,又暗含对离人莫要孤独沉郁的宽慰,温情中见深意。“鸡鸣一石留髡醉”,借用战国淳于髡“一石亦醉”的典故,以“鸡鸣”暗示宴饮达旦。既写饯别的酣畅,又以“醉”字点出借酒消愁的复杂心境,豪放表象下暗藏离殇。“蹄轮送客沟水东”,“蹄轮”代指车马,点明送别的现实场景;“沟水东”化用卓文君“沟水东西流”的意象,以水流方向暗示人生分途,含蓄深沉。“月娥挥手崦嵫峰”,将神话中的嫦娥(月娥)与日落之山(崦嵫)结合,“挥手”拟人手法使离别更具仪式感。仙凡意象的交织,凸显送别的超现实色彩。“蛮天列嶂俨相待”,“蛮天”指南方荒远之地,“列嶂”如卫士般“俨相待”,赋予群山以人格化的威严。既写旅途艰险,又以“迎候”姿态消解恐惧,体现诗人的矛盾心理。“风官扫道迎游龙”,“风官”为道教风神,“扫道”显神异之力;“游龙”喻指离人,以神界仪仗相迎,将凡俗离别升华为仙道接引,想象奇崛。“天姥剪霞铺晓空”,借用李白梦中的天姥山意象,“剪霞”以天为布、以霞为锦,宏大想象中见精巧;“铺晓空”则渲染出瑰丽晨景,暗喻前程光明。“漴漴大帝开明宫”,“漴漴”拟水声轰鸣,烘托天帝宫阙的威严;“开明宫”既指道教神殿,又隐喻智慧启迪。声景交融间完成从自然到仙境的过渡。“文鲸掉尾四海通”,“文鲸”为传说中的神兽,“掉尾”写其遨游之姿;“四海通”既展空间之广,又喻友人前路畅达,气势雄浑而寓意吉祥。“分明瀑布收灵桐”,“瀑布”与“灵桐”(神木)形成刚柔对比,“收”字赋予水流主动性,仿佛自然之力在遴选灵物。奇幻景象中暗含对友人品格的赞誉。“山妖水魅骑旋风”,笔锋突转,以“山妖水魅”制造危机感,“骑旋风”写邪祟迅疾之势。与上文祥瑞形成反差,揭示前路明暗交织的现实。“魇梦啮魂黄瘴中”,“魇梦啮魂”以噩梦噬咬魂魄的骇人意象,结合南方“黄瘴”的险恶环境,将精神与肉体的双重威胁具象化,笔触森冷。“借君朗鉴入崆峒”,“朗鉴”喻指明镜般的智慧,“崆峒”为黄帝问道之仙山。此句既是赠言,勉励友人持心明澈;又暗含对求仙访道的期许,情理交融。“灵光草照闲花红”,末句以“灵光草”的祥瑞之光映照野花,在诡谲氛围后归于宁静。“闲花红”的恬淡意象,象征历尽艰险后的超然境界,余韵悠长。
上一篇:唐·徐夤《依韵和尚书再赠牡丹花》
下一篇:唐·刘沧《看榜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