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斗酒勿为薄":斗酒不要嫌少,
# 薄:少。,斗:酒器。
"寸心贵不忘":寸心贵在不忘。
"坐惜故人去":深深的叹息故人的离去,
# 惜:惋惜。,坐:意为深。
"偏令游子伤":游子十分感伤。
# 游子:作者自谓。
"离颜怨芳草":离别的愁容看到芳草就会埋怨,
"春思结垂杨":将自己的思念寄托在春天的垂杨之上。
"挥手再三别":挥起手再三告别,
"临岐空断肠":临到分别仍然是枉自断肠。
唐代浪漫主义诗人,“诗仙”
李白(701~762),唐代诗人。字太白,号青莲居士。祖籍陇西成纪(今甘肃静宁西南),出生于西域碎叶城(今吉尔吉斯斯坦托克马克附近),幼时随父迁至四川绵州昌隆县(今四川江油市)。李白与杜甫齐名,并称“李杜”,被后人誉为“诗仙”。其诗风雄奇豪放,想象丰富,语言流转自然,音律和谐多变。善于从民歌、神话中吸取营养和素材,构成其特有的瑰玮绚烂色彩,是屈原以来最具有个性特色和浪漫精神的诗人,达到了盛唐诗歌艺术的巅峰。代表作品有《蜀道难》《行路难》《梦游天姥吟留别》《静夜思》《早发白帝城》《将进酒》《望庐山瀑布》等。有《李太白集》传世。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南阳送客》是一首古近体诗,也是一首送别诗。全诗以酒别场景为切入点,既描绘了“斗酒忘言”“春思结柳”的细腻情致,又通过“离颜怨芳草”“临岐空断肠”等意象,营造出悲怆与豪情交织的独特意境,表达了自己与友人离别时的不舍。
2. 写作手法
借物抒情:“离颜怨芳草,春思结垂杨。”这里诗人通过“芳草”和“垂杨”两个自然景物来寄托离别的哀愁和思念之情。芳草常常象征离愁,而垂杨的柳丝则常被用来比喻离人的依依不舍。
3. 分段赏析
《南阳送客》这首诗情感深沉,首联“斗酒勿为薄,寸心贵不忘。”以“斗酒”与“寸心”相对,虽然说物质的赠别虽轻,但心中的情谊却无比深厚,表达了诗人对友情的珍视。颔联“坐惜故人去,偏令游子伤。”通过“坐惜”与“偏令”两个动词,生动地描绘了诗人送别时的情感状态。诗人因故人的离去而感到惋惜,这种惋惜之情又偏偏让身为游子的自己更加伤感。颈联“离颜怨芳草,春思结垂杨。”颈联运用了借物抒情的手法,通过“芳草”与“垂杨”两个自然景物来寄托离别的哀愁,形象地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的深深思念和依依不舍之情。尾联“挥手再三别,临岐空断肠。”诗人通过“挥手再三别”来强调离别的依依不舍和多次告别的情景,而“临岐空断肠”则表达了离别之际内心的极度痛苦和绝望。
4. 作品点评
《南阳送客》作为李白的一首送别诗,具有深厚的文学价值和历史价值。这首诗通过真挚的情感表达、生动的景物描写和流畅自然的语言风格,展现了诗人卓越的诗歌才华和深厚的情感世界。同时,这首诗也在文学史上具有重要地位,对后世文学产生了深远影响。
# 亦是客中送客语,说得浑然不觉。结易。
明钟惺《唐诗归》
# 此客中送客,故极叙不忍别之情。夫“斗酒”薄矣,勿以为薄,而中心藏之意,不在酒也。其奈故人去,而我游子独伤乎?于是藉草而怨生,折柳而思结,挥手再三,临歧肠断,非所谓心折骨惊之别乎?
明唐汝询《唐诗解》
# 盛唐绝作。
明胡应麟《诗薮》
# 一起四语是本色当家。
明陆时雍《唐诗镜》
# 平平说去,而有别致。悲芳草用王孙不归意。
清吴昌祺《删订唐诗解》
# “斗酒勿为薄”,拗句。
清翟晕《声调谱拾遗》
# 从《古诗十九首》脱化而出,词意俱古,咏至五、六,可谓蕴藉风流矣。
清弘历《唐宋诗醇》
上一篇:唐·黄滔《寓言》
下一篇:唐·李商隐《壬申七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