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解析

xiāng
·
·
fèng
chuī
shēng

朝代:唐作者:李白浏览量:1
xiān
rén
shí
ài
chuī
shēng
xué
kūn
qiū
cǎi
fèng
míng
shǐ
wén
liàn
cān
jīn
dào
cháo
tiān
jīng
jīng
tiáo
tiáo
qiān
fèng
shēng
biān
tàn
shēng
jiàng
chún
gèng
jiē
bié
diào
liú
xiān
zhǐ
shí
bié
kān
wén
xiāng
kàn
wèi
rěn
fēn
chóng
yín
zhēn
qīng
chuī
què
zòu
xiān
xiǎng
绿
yún
绿
yún
xiàng
hán
guān
fǎng
访
dào
yīng
xún
gōu
shì
shān
xué
chuī
shēng
wáng
jìn
qiū
duàn
huán

译文

仙人十五岁就爱吹笙,笙响如同昆丘的彩凤鸣叫。也听说你会炼气餐金液,现如今又传说你马上要上长安朝拜皇上。玉京长安有迢迢几千里路之遥,凤笙一去,何时能回?怕是难以再见。绛唇一启,便是叹息,叹息你的离去,纤指一举,便奏出凄凉的离别琴调,充满惋惜。此时惜别,那堪听闻离别之音,此地相看,那堪见此分别之颜。不如来它一曲全真清吹,高歌仙曲,声响绿云。绿云和着紫气一起飞向函谷关,寻仙访道应去河南的缑氏山。你可别学那个很会吹笙的王子晋,一遇到神仙浮丘公就一去不还,我还想见你呢!

逐句剖析

"仙人十五爱吹笙":仙人十五岁就爱吹笙,

# 仙人:本谓王子乔,即周灵王太子晋。

"学得昆丘彩凤鸣":笙响如同昆丘的彩凤鸣叫。

"始闻炼气餐金液":也听说你会炼气餐金液,

# 始闻炼气餐金液:“始闻炼气餐金液”二句:炼气,通过调息、行气等方法锻炼自身内在的精气。餐金液,《抱朴子·金丹》: “金液太乙,所服而仙者也。”玉京,道家所谓天庭。王琦注:“《灵枢金景内经》:下离尘世,上界玉京。注云:玉京,无为之天也,三十二帝之都。”此代指唐之京都长安。二句所谓:开始闻说你在蒙山炼气功、服丹液,现如今在你又说要朝赴长安。

"复道朝天赴玉京":现如今又传说你马上要上长安朝拜皇上。

"玉京迢迢几千里":玉京长安有迢迢几千里路之遥,

"凤笙去去无边已":凤笙一去,何时能回?怕是难以再见。

# 边:集作穷。,凤笙:喻指所送之人元丹丘。

"欲叹离声发绛唇":绛唇一启,便是叹息,叹息你的离去,

"更嗟别调流纤指":纤指一举,便奏出凄凉的离别琴调,充满惋惜。

"此时惜别讵堪闻":此时惜别,那堪听闻离别之音,

# 讵堪闻:犹岂可闻或不可闻的意思。

"此地相看未忍分":此地相看,那堪见此分别之颜。

# 未忍分:即不忍分别。,此地:此指送别之地,喻指治城瑕丘。

"重吟真曲和清吹":不如来它一曲全真清吹,

# 重吟真曲和清吹:重吟,谓再行吟唱或歌吟。真曲,唐刘希夷《孤松篇》:“清泠有真曲,樵采无知音。”清王寿昌《小清华园诗谈》论王维《送杨少府贬郴州》诗云:“如此深婉,乃为真曲耳。”清吹,此指清越的管乐,如笙、笛、萧之类。鲍照《拟行路难》诗:“不见栢梁铜雀上,宁闻古时清吹音。”谢朓《鼓吹曲·送远曲》:“一为清吹激,潺湲伤别巾。”

"却奏仙歌响绿云":高歌仙曲,声响绿云。

"绿云紫气向函关":绿云和着紫气一起飞向函谷关,

# 绿云紫气向函关:绿云紫气向函关二句:绿云,《汉语大词典》一解:“绿色的云彩。多形容缭绕仙人之瑞云。紫气,星名,即紫气星,又名景星。追随木星在东方青龙位处,为祥瑞吉庆之星,故有“紫气东来”之美号。函关,即函谷关。故址在今河南灵宝县南。《尹令内传》:“尹喜尝登楼,望东极有紫气西迈,曰:‘应圣人过京邑。’果见老子骑青牛来过。”缑氏山:《元和郡县志》河南道河南府缑氏县:“缑氏山,在县东南二十九里,王子晋得仙处。”此山在今河南偃师县境。《列仙传》卷上:“王子乔者,周灵王太子晋也。好吹笙作凤鸣。游伊、洛之间,道士浮丘公接以上嵩高山。三十馀年后,求之于山上,见桓良曰:‘告我家,七月七日待我于缑氏山巅。’至时,果乘白鹤,驻山岭,望之不到,举手谢时人,数日而去。”“绿云、紫气”皆喻指所送元丹

"访道应寻缑氏山":寻仙访道应去河南的缑氏山。

"莫学吹笙王子晋":你可别学那个很会吹笙的王子晋,

# 莫学吹笙王子晋:“莫学吹笙王子晋”二句:嘱元丹丘语,冀其对己长存顾念之意。

"一遇浮丘断不还":一遇到神仙浮丘公就一去不还,我还想见你呢!

展开阅读全文 ∨

简介

《相和歌辞·凤吹笙曲》由唐代诗人李白创作。此诗为送别诗,主题围绕对友人元丹丘的惜别,同时暗含自身对道教至高境界的追求。写作手法上,借神话传说抒情表意。开篇描绘仙人吹笙,营造奇幻氛围;接着叙述友人离去及自身感慨。全诗十六句,字里行间惜别情切。其最大特点是将送别之情与对道教文化的感悟巧妙融合,展现出李白浪漫奇幻的诗风,深切动人,耐人寻味。
展开阅读全文 ∨

作者介绍

唐代浪漫主义诗人,“诗仙”

李白(701~762),唐代诗人。字太白,号青莲居士。祖籍陇西成纪(今甘肃静宁西南),出生于西域碎叶城(今吉尔吉斯斯坦托克马克附近),幼时随父迁至四川绵州昌隆县(今四川江油市)。李白与杜甫齐名,并称“李杜”,被后人誉为“诗仙”。其诗风雄奇豪放,想象丰富,语言流转自然,音律和谐多变。善于从民歌、神话中吸取营养和素材,构成其特有的瑰玮绚烂色彩,是屈原以来最具有个性特色和浪漫精神的诗人,达到了盛唐诗歌艺术的巅峰。代表作品有《蜀道难》《行路难》《梦游天姥吟留别》《静夜思》《早发白帝城》《将进酒》《望庐山瀑布》等。有《李太白集》传世。

展开阅读全文 ∨

背景

《相和歌辞·凤吹笙曲》由李白所作。公元741年(开元二十九载),元丹丘受唐玄宗之妹玉真公主邀请,从隐居的东蒙山出发,西行前往长安共同访道,途中经过兖州治城瑕丘。李白在此为好友元丹丘饯别,遂创作此诗,以表达惜别之情,同时也借此抒发自己对道教至高境界的追求。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首古体诗,也是一首送别诗。诗歌描绘了李白在追求道教至高境界途中,为友人元丹丘饯别时的情景,借仙人吹笙等神话传说,既表达了对友人的深切惜别之情,又暗示了自己对道教最高境界的向往,展现出对道教文化高深莫测的感悟。

2. 写作手法

想象:诗人开篇便想象仙人吹笙,学得昆丘彩凤鸣,构建出奇幻的仙界情境,将读者带入缥缈的神话世界。用典:诗中提及王子晋遇浮丘之事,借这一典故,既增添了诗歌的文化底蕴,又暗指友人离去后将深入道教修行,表达了对道教高深莫测的感慨。

3. 分段赏析

《相和歌辞·凤吹笙曲》开篇“仙人十五爱吹笙,学得昆丘彩凤鸣”,以想象之笔描绘仙人吹笙,营造奇幻氛围,展现对仙人吹笙超凡境界的赞美。“始闻炼气餐金液,复道朝天赴玉京”,通过炼气、朝天等内容,暗示友人如仙人般踏上追求道教高深境界之路,为后文送别铺垫。“玉京迢迢几千里……此地相看未忍分”,叙述友人离去行程,借凤笙之声抒发惜别之情,“惜别讵堪闻”“相看未忍分”,将不舍之情表露无遗。“重吟真曲和清吹……访道应寻缑氏山”,重吟仙曲,再次渲染送别氛围,提及函关、缑氏山等与道教相关之地,强化对友人追求道教修行的关联。结尾“莫学吹笙王子晋,一遇浮丘断不还”,用王子晋典故,既表达对友人的牵挂,又感叹道教文化高深,友人此去将深入其中,引发无限遐想。

4. 作品点评

此诗匠心独运,将神话传说与离情别绪精妙交融,笔触间既有遨游仙境的悠然洒脱,又饱含着离别之际的缱绻深情。

展开阅读全文 ∨

上一篇:唐·李群玉《法性寺六祖戒坛》

下一篇:唐·刘禹锡《南海马大夫远示著述兼酬拙诗辄著微诚再有长句时蔡戎未弭故见于篇末》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