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仙人十五爱吹笙":仙人十五岁就爱吹笙,
# 仙人:本谓王子乔,即周灵王太子晋。
"学得昆丘彩凤鸣":笙响如同昆丘的彩凤鸣叫。
"始闻炼气餐金液":也听说你会炼气餐金液,
# 始闻炼气餐金液:“始闻炼气餐金液”二句:炼气,通过调息、行气等方法锻炼自身内在的精气。餐金液,《抱朴子·金丹》: “金液太乙,所服而仙者也。”玉京,道家所谓天庭。王琦注:“《灵枢金景内经》:下离尘世,上界玉京。注云:玉京,无为之天也,三十二帝之都。”此代指唐之京都长安。二句所谓:开始闻说你在蒙山炼气功、服丹液,现如今在你又说要朝赴长安。
"复道朝天赴玉京":现如今又传说你马上要上长安朝拜皇上。
"玉京迢迢几千里":玉京长安有迢迢几千里路之遥,
"凤笙去去无边已":凤笙一去,何时能回?怕是难以再见。
# 边:集作穷。,凤笙:喻指所送之人元丹丘。
"欲叹离声发绛唇":绛唇一启,便是叹息,叹息你的离去,
"更嗟别调流纤指":纤指一举,便奏出凄凉的离别琴调,充满惋惜。
"此时惜别讵堪闻":此时惜别,那堪听闻离别之音,
# 讵堪闻:犹岂可闻或不可闻的意思。
"此地相看未忍分":此地相看,那堪见此分别之颜。
# 未忍分:即不忍分别。,此地:此指送别之地,喻指治城瑕丘。
"重吟真曲和清吹":不如来它一曲全真清吹,
# 重吟真曲和清吹:重吟,谓再行吟唱或歌吟。真曲,唐刘希夷《孤松篇》:“清泠有真曲,樵采无知音。”清王寿昌《小清华园诗谈》论王维《送杨少府贬郴州》诗云:“如此深婉,乃为真曲耳。”清吹,此指清越的管乐,如笙、笛、萧之类。鲍照《拟行路难》诗:“不见栢梁铜雀上,宁闻古时清吹音。”谢朓《鼓吹曲·送远曲》:“一为清吹激,潺湲伤别巾。”
"却奏仙歌响绿云":高歌仙曲,声响绿云。
"绿云紫气向函关":绿云和着紫气一起飞向函谷关,
# 绿云紫气向函关:绿云紫气向函关二句:绿云,《汉语大词典》一解:“绿色的云彩。多形容缭绕仙人之瑞云。紫气,星名,即紫气星,又名景星。追随木星在东方青龙位处,为祥瑞吉庆之星,故有“紫气东来”之美号。函关,即函谷关。故址在今河南灵宝县南。《尹令内传》:“尹喜尝登楼,望东极有紫气西迈,曰:‘应圣人过京邑。’果见老子骑青牛来过。”缑氏山:《元和郡县志》河南道河南府缑氏县:“缑氏山,在县东南二十九里,王子晋得仙处。”此山在今河南偃师县境。《列仙传》卷上:“王子乔者,周灵王太子晋也。好吹笙作凤鸣。游伊、洛之间,道士浮丘公接以上嵩高山。三十馀年后,求之于山上,见桓良曰:‘告我家,七月七日待我于缑氏山巅。’至时,果乘白鹤,驻山岭,望之不到,举手谢时人,数日而去。”“绿云、紫气”皆喻指所送元丹
"访道应寻缑氏山":寻仙访道应去河南的缑氏山。
"莫学吹笙王子晋":你可别学那个很会吹笙的王子晋,
# 莫学吹笙王子晋:“莫学吹笙王子晋”二句:嘱元丹丘语,冀其对己长存顾念之意。
"一遇浮丘断不还":一遇到神仙浮丘公就一去不还,我还想见你呢!
唐代浪漫主义诗人,“诗仙”
李白(701~762),唐代诗人。字太白,号青莲居士。祖籍陇西成纪(今甘肃静宁西南),出生于西域碎叶城(今吉尔吉斯斯坦托克马克附近),幼时随父迁至四川绵州昌隆县(今四川江油市)。李白与杜甫齐名,并称“李杜”,被后人誉为“诗仙”。其诗风雄奇豪放,想象丰富,语言流转自然,音律和谐多变。善于从民歌、神话中吸取营养和素材,构成其特有的瑰玮绚烂色彩,是屈原以来最具有个性特色和浪漫精神的诗人,达到了盛唐诗歌艺术的巅峰。代表作品有《蜀道难》《行路难》《梦游天姥吟留别》《静夜思》《早发白帝城》《将进酒》《望庐山瀑布》等。有《李太白集》传世。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首古体诗,也是一首送别诗。诗歌描绘了李白在追求道教至高境界途中,为友人元丹丘饯别时的情景,借仙人吹笙等神话传说,既表达了对友人的深切惜别之情,又暗示了自己对道教最高境界的向往,展现出对道教文化高深莫测的感悟。
2. 写作手法
想象:诗人开篇便想象仙人吹笙,学得昆丘彩凤鸣,构建出奇幻的仙界情境,将读者带入缥缈的神话世界。用典:诗中提及王子晋遇浮丘之事,借这一典故,既增添了诗歌的文化底蕴,又暗指友人离去后将深入道教修行,表达了对道教高深莫测的感慨。
3. 分段赏析
《相和歌辞·凤吹笙曲》开篇“仙人十五爱吹笙,学得昆丘彩凤鸣”,以想象之笔描绘仙人吹笙,营造奇幻氛围,展现对仙人吹笙超凡境界的赞美。“始闻炼气餐金液,复道朝天赴玉京”,通过炼气、朝天等内容,暗示友人如仙人般踏上追求道教高深境界之路,为后文送别铺垫。“玉京迢迢几千里……此地相看未忍分”,叙述友人离去行程,借凤笙之声抒发惜别之情,“惜别讵堪闻”“相看未忍分”,将不舍之情表露无遗。“重吟真曲和清吹……访道应寻缑氏山”,重吟仙曲,再次渲染送别氛围,提及函关、缑氏山等与道教相关之地,强化对友人追求道教修行的关联。结尾“莫学吹笙王子晋,一遇浮丘断不还”,用王子晋典故,既表达对友人的牵挂,又感叹道教文化高深,友人此去将深入其中,引发无限遐想。
4. 作品点评
此诗匠心独运,将神话传说与离情别绪精妙交融,笔触间既有遨游仙境的悠然洒脱,又饱含着离别之际的缱绻深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