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解析

duān
gōng

朝代:唐作者:卢纶浏览量:2
guān
shuāi
cǎo
biàn
bié
kān
bēi
chū
hán
yún
wài
rén
guī
xuě
shí
shào
wéi
zǎo
duō
nàn
shí
jūn
chí
yǎn
lèi
kōng
xiāng
xiàng
fēng
chén
chù

译文

故乡的边关衰草遍地,在这样的情境下离别,实在令人悲戚。你踏上的路途伸向寒云之外,我归来时正遇上暮雪纷飞。我自幼丧父,很早就客居他乡,历经诸多磨难,与你相识却太迟。我空自向着你离去的方向掩面而泣,在这战乱的世间,不知何时才能再相见。

逐句剖析

"故关衰草遍":故乡的边关衰草遍地,

# 衰草:冬草枯黄,故曰衰草。,故关:故乡。

"离别自堪悲":在这样的情境下离别,实在令人悲戚。

# 自:一作正。

"路出寒云外":你踏上的路途伸向寒云之外,

# 路出寒云外:意为李端欲去的路伸向云天外,写其道路遥远漫长。

"人归暮雪时":我归来时正遇上暮雪纷飞。

# 归:少年丧父、丧母或父母双亡。

"少孤为客早":我自幼丧父,很早就客居他乡,

# 早:一作惯。,少孤:少年丧父、丧母或父母双亡。

"多难识君迟":历经诸多磨难,与你相识却太迟。

# 多难:多患难。《诗经·周颂·小毖》:“未堪家多难。”郑玄笺:“我又会于辛苦,遇三监及淮夷之难也。”

"掩泪空相向":我空自向着你离去的方向掩面而泣,

"风尘何处期":在这战乱的世间,不知何时才能再相见。

# 风尘何处期:意为在动乱年代,不知后会何期。风尘:指社会动乱。

展开阅读全文 ∨

简介

《李端公》是中唐严维(一作严维)创作的五言律诗。主题围绕与友人李端的离别,抒发了离情别绪以及对身世飘零、时局动荡的感伤。以景衬情,借衰草、寒云、暮雪等意象营造凄凉氛围;运用直抒胸臆与叙事相结合的方式,表达情感真挚深沉。首联点明送别地点和情境;颔联借景进一步烘托离别的哀伤;颈联“回忆身世,感叹早年孤苦漂泊,与友人相识太晚;尾联写望着友人离去方向掩泪而泣,担忧在战乱中不知何时再相见。此诗情感真挚,意境悲凉,将个人身世之感与离别之情相融合,语言质朴自然。
展开阅读全文 ∨

作者介绍

中唐诗人,“大历十才子”之一

卢纶(742?~798?),唐代诗人。字允言,河中蒲(今山西永济西南)人。大历中由王缙荐为集贤学士、秘书省校书郎。卢纶为“大历十才子”之一,其诗以五、七言近体为主,多唱和、赠答、送别、思归之作,也有反映军士生活的作品,如《和张仆射塞下曲》较有名。其部分描写山林风景之作,也与盛唐诗人声气相接。代表作品有《腊月观咸宁王部曲擒虎歌》《无题》。著有《卢户部诗集》。

展开阅读全文 ∨

背景

《李端公》由严维所作。严维在经历了与友人李端难堪的送别场面后,回想起过往不胜伤怀的往事,越发觉得对友人依依不舍。然而友人已经远去,再难相见,唯一的希望便是下次早日相会,在这种情境下创作了这首诗,以表达离情别绪和身世之感。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首写送别题材的五言律诗,描绘了故乡衰草遍地的景象,以及与友人分别时,友人踏上伸向寒云外的路,自己在暮雪时分归来的情景,同时叙述了自己少年孤苦漂泊的身世,抒发了离别之悲、身世飘零之苦以及对时局动荡的感伤。借衰草、寒云、暮雪等景象,写出了与友人离别的哀伤以及对身世和时局的感慨。

2. 写作手法

情景交融:“路出寒云外,人归暮雪时”这句诗鲜明体现了情景交融。“路出寒云外”,友人离去的路仿佛延伸至寒云之外,“寒云”营造出一种阴冷、压抑的氛围,既实写送别的场景,又融入了诗人对友人离去的不舍与担忧之情。“人归暮雪时”,诗人在暮雪纷飞时独自归来,“暮雪”的景象渲染出孤寂、凄凉之感,诗人将自己送别后的落寞、惆怅之情寓于这暮雪之景中。景中含情,情因景生,情景相互交融,让读者能深切感受到诗人离别的哀伤。渲染:“故关衰草遍”运用了渲染手法。诗人描写故乡边关到处都是衰败的枯草,在寒风中抖动,一片荒芜、凄凉之态。通过对“衰草”这一意象的刻画,极力渲染出一种萧瑟、冷清的氛围,为后文抒发离别之悲做铺垫,让读者在这种氛围的感染下,更能体会到诗人与友人分别时内心的沉重与悲伤。

3. 分段赏析

《李端公》一诗,开篇首联便勾勒出送别的环境氛围。时值严冬,郊外衰草遍布,在寒风中瑟瑟抖动,四野一片苍茫,尽显凄凉。于这般萧索之境送别故人,离愁别绪愈发浓重。“离别自堪悲”一句,虽直白,却因紧承前句,自然流畅,毫无平淡之感,反而奠定了全诗深沉哀伤的基调,犹如提纲挈领,统摄全篇情感。颔联描绘送别情景,“悲”意贯穿始终。“路出寒云外”,友人渐行渐远,那道路在阴云密布、天幕低垂中,仿佛延伸至寒云之外。此句写送别之景,却将依依惜别之情悄然融入。“寒云”二字,沉重压抑,有力烘托出主客别离时的悲凉心境。友人远去后,诗人独自留在旷野,孤寂感倍增。此时暮雪纷纷扬扬飘落,郊原一片茫茫,诗人无奈转身,在风雪中踏上归途。“人归”与“路出”呼应,“暮雪”和“寒云”相衬,自然连贯,色调和谐,共同绘就一幅严冬送别图,于素雅中蕴含沉郁。颈联中,诗人回忆往昔、感叹身世,“悲”情依旧。送别友人后,诗人思绪翻涌,百感交集。“少孤为客早,多难识君迟”堪称全诗情感凝练的警句。年少丧亲,本就不幸,又逢天宝末年动乱,漂泊他乡,知音寥寥。这两句不仅倾诉个人身世飘零之苦,更从侧面折射出时代动荡以及人们在乱世中漂泊无依的生活,情感沉郁凝重。诗人将送别之情,凝聚于“识君迟”,把惜别、感世、伤怀融为一体,将全诗情感推向高潮。诗句反复咏叹,情真意切,“早”“迟”二字搭配精妙,音节和谐,节奏错落,尽显悲凉回荡之韵。尾联“掩泪空相向,风尘何处期?”收束全诗,悲意未减。诗人经历送别之悲,忆起伤怀往事,更觉友人珍贵,不舍之情溢于言表。回首遥望友人离去方向,泪水潸然而下,这是惜别与追思过往所引发的悲凉情绪的宣泄。然而友人已远,望而不见,流泪亦无用,“空”字道尽凄凉与茫然。诗人寄望于重逢,却因世事纷乱、社会动荡,不知何时能再相见。此问引发读者无尽遐想。“掩泪空相向”,汇聚前文的凄凉情愫;“风尘何处期”,将笔触转向未来,余韵悠长。如此结尾,直率而耐人寻味。

4. 作品点评

这首五言律诗,精心择取离别环境,情景交融,渲染悲戚氛围。诗人并未局限于送别场景,而是将笔触延伸至历史长河,融入离乱之苦,赋予悲情政治色彩,深化主题。悲情在时空维度不断延展,使全诗情感厚重深沉,真挚哀婉,极具感染力。

展开阅读全文 ∨

作品评价

# “少孤”句悲李,“多难”句自悲。“掩泪”二句,送。

清胡本渊《唐诗近体》

# 少孤句,皆字字从肺肝中流露,写情到此,乃为入骨。虽是律体,实《三百篇》、汉魏之苗裔也。

清潘德舆《养一斋诗话》

# 诗为乱离送友,满纸皆激楚之音。前四句言岁寒送别,念征途之递迢,值暮雪之纷飞,不过以平实之笔写之。后半篇沉郁激昂,为作者之特色。

近代俞陛云《诗境浅说》

# 沉至(“少孤”二句下)。

近代高步瀛《唐宋诗举要》

展开阅读全文 ∨

上一篇:唐·李群玉《书院二小松》

下一篇:唐·杜甫《山寺》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