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君怀圣德":老祖宗李耳心怀慈悲,怜悯百姓,留下一部《道德经》。
"灵庙肃神心":如今,当我步入他的寺庙时,不禁心神肃静。
# 灵庙:老君庙。
"草合人踪断":这庙已经很久没有人来过了,荒草茂盛几乎把路掩盖,
# 合:这里指草长得茂盛。
"尘浓鸟迹深":台阶上落下的灰尘很厚,所以鸟爪子的印迹深深。
# 鸟迹深:鸟爪子的印迹深深。,尘浓:灰尘很厚。
"流沙丹灶灭":老子出函谷关就到流沙国去了,所以,丹炉的香火无人传承,
# 流沙:沙漠,亦指西域地区。
"关路紫烟沉":出关的道路上紫烟迷茫,哪里还有他的行踪?
# 关路紫烟沉:《太平御览》:《关令内传》曰:真人尹喜,周大夫也,为关令。少好学,善天文秘纬。登楼四望,见东极有紫气四迈,喜曰:“应有异人过此。”乃斋戒扫道以俟之。及老子度关,喜先戒关吏曰:“若有翁乘青牛薄板车者,勿听过,止以白之。”果至,吏曰:“愿少止。”喜带印绶,设师事之道,老子重辞之。喜曰:“愿为我著书,说大道之意,得奉而行焉。”于是著《道德经》上下二卷。
"独伤千载后":你走后一千年,我独自面对着这清冷的寺庙,
"空余松柏林":萧瑟的松柏林,怎么不叫人心痛万分?
唐代浪漫主义诗人,“诗仙”
李白(701~762),唐代诗人。字太白,号青莲居士。祖籍陇西成纪(今甘肃静宁西南),出生于西域碎叶城(今吉尔吉斯斯坦托克马克附近),幼时随父迁至四川绵州昌隆县(今四川江油市)。李白与杜甫齐名,并称“李杜”,被后人誉为“诗仙”。其诗风雄奇豪放,想象丰富,语言流转自然,音律和谐多变。善于从民歌、神话中吸取营养和素材,构成其特有的瑰玮绚烂色彩,是屈原以来最具有个性特色和浪漫精神的诗人,达到了盛唐诗歌艺术的巅峰。代表作品有《蜀道难》《行路难》《梦游天姥吟留别》《静夜思》《早发白帝城》《将进酒》《望庐山瀑布》等。有《李太白集》传世。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首五言律诗,也是一首怀古诗。诗中,李白描绘了老君庙的荒凉破败之景:杂草丛生、人迹罕至、尘浓鸟迹深。通过对环境的精心刻画,抒发了他对道家创始人老子的崇敬与缅怀,同时也流露出对时光流逝、世事无常的感慨。
2. 写作手法
借景抒情:诗中通过描写老君庙的荒凉景象,如“草合人踪断,尘浓鸟迹深。流沙丹灶灭,关路紫烟沉”,借破败的庙宇、荒芜的草丛、断绝的人踪、熄灭的丹灶等景象,抒发了诗人对历史变迁、时光流逝的感慨以及对老子的缅怀之情。用典:“流沙丹灶灭,关路紫烟沉”运用了老子西行流沙、炼丹等典故,既丰富了诗歌的文化内涵,又巧妙地暗示了老子的离去和其相关事迹的消逝,增添了一种历史的沧桑感和神秘色彩。对比:首联“先君怀圣德,灵庙肃神心”写老子的圣德和庙宇最初的庄严神圣,与后文所描绘的如今庙宇的荒凉破败形成鲜明对比,突出了岁月的无情和世事的变迁,强化了诗人的怀古伤今之情。
3. 分段赏析
首联开篇即点明主题,赞美老子圣明的德行,并表达了对老君庙的恭敬之情,奠定了全诗庄重、肃穆的基调。颔联通过描绘庙宇的荒凉景象,进一步渲染了老子离去后的冷清和孤寂。荒草茂盛、人迹罕至,连鸟爪子的印迹都深深地印在了灰尘上,这些细节描写生动地展现了庙宇的破败和岁月的沧桑。颈联两句借用了老子西行流沙国和炼丹的典故,象征着老子炼丹事业的终结和神秘仙气的消散,同时也暗示了老子思想的深远影响和不可磨灭的历史地位。尾联诗人以独自面对清冷的庙宇和萧瑟的松柏林作为结尾,表达了对老子离去后的无尽哀思和怀念之情。这两句诗情感深沉、意境悠远,让人感受到诗人对老子的崇敬和敬仰之情。
4. 作品点评
《谒老君庙》中“草合人踪断,尘浓鸟迹深”两句,诗人以细腻入微的观察力,将老君庙荒草丛生、人迹罕至、灰尘厚积、鸟迹深陷的景象生动呈现,其描写能力堪称一绝。全诗氛围深沉伤感,李白巧用对比手法,将昔日老子的圣德功绩与当下庙宇的破败、遗迹消逝相对照,极大地增强了诗歌的沧桑感。
上一篇:唐·罗隐《燕昭王墓》
下一篇:唐·岑参《入蒲关先寄秦中故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