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解析

jiǎn
jiǎn
yín

朝代:唐作者:白居易浏览量:2
jiā
xiǎo
míng
jiǎn
jiǎn
róng
huā
sāi
liǔ
yǎn
shí
jìng
xué
diǎn
zhuāng
shí
èr
chōu
zhēn
néng
xiù
cháng
shí
sān
xíng
zuò
shì
tiáo
pǐn
kěn
tóu
bái
cáng
líng
lóng
yún
shēng
huā
yàng
piāo
yáo
fēng
xiù
qiáng
wēi
xiāng
shū
姿
tài
zhuàng
zhuǎn
dòng
yǒu
guāng
èr
yuè
fán
shuāng
shā
táo
míng
nián
jià
jīn
nián
zhàng
rén
ā
bēi
shì
fán
kǒng
shì
tiān
xiān
zhé
rén
shì
zhǐ
rén
jiān
shí
sān
suì
dōu
hǎo
jiān
láo
cǎi
yún
sàn
liú
cuì

译文

苏家有个小女孩名字叫简简,脸蛋像芙蓉眉眼如柳叶。十一岁时已经学会对着镜子自己化妆,十二岁的时候就能够做女红。十三岁就学会了各种丝竹管弦乐器,不愿意稀里糊涂白白的埋没掉自己的人生。她把自己的头发编出各种花样,她走起路来,袖子里飘出蔷薇的香气。那清新的与众不同的样子不可说,浑身上下像是发着光一样(一说是眼睛时时转动,闪烁着迷人的光彩)。可是如二月的严霜寒雪冻死了桃李,明年就准备出嫁,今年就死了。老丈和阿母不要悲伤啼哭啊,她应该本来就不是世间平凡男子的妻子。她恐怕是天仙暂时贬谪人世,在人间只能待到十三岁。世间万物,凡是美好的大都不够坚固牢靠,美丽的彩云容易消散,玻璃也容易破碎。

逐句剖析

"苏家小女名简简":苏家有个小女孩名字叫简简,

"芙蓉花腮柳叶眼":脸蛋像芙蓉眉眼如柳叶。

# 柳叶眼:眼型较之杏眼是型上细一点扁一点,形如柳叶。,腮:脸颊的下半部。这里指脸庞。,芙蓉:莲(荷)的别名。多用来比喻女子的美貌。

"十一把镜学点妆":十一岁时已经学会对着镜子自己化妆,

# 点妆:犹妆点。梳妆打扮。妆:装饰。,把:执,握。

"十二抽针能绣裳":十二岁的时候就能够做女红。

"十三行坐事调品":十三岁就学会了各种丝竹管弦乐器,

# 调品:调丝品竹。即吹奏管弦乐器。调,乐律。品,吹弄乐器。,行坐:行走或坐定,谓一举一动。

"不肯迷头白地藏":不愿意稀里糊涂白白的埋没掉自己的人生。

# 白地:平白地。,迷头:指头脑糊涂而分辨不清是非。

"玲珑云髻生花样":她把自己的头发编出各种花样,

# 生花样:像花一样。生花,呈现出花的形状。花,一作菜。,云髻:梳在头顶上的发结。

"飘飖风袖蔷薇香":她走起路来,袖子里飘出蔷薇的香气。

# 蔷薇:花木名,花开芳香。,飘飖:同“飘摇”。

"殊姿异态不可状":那清新的与众不同的样子不可说,

# 不可状:不可说。状:描述。

"忽忽转动如有光":浑身上下像是发着光一样(一说是眼睛时时转动,闪烁着迷人的光彩)。

# 忽忽:仿佛。

"二月繁霜杀桃李":可是如二月的严霜寒雪冻死了桃李,

# 繁霜:重霜也。

"明年欲嫁今年死":明年就准备出嫁,今年就死了。

"丈人阿母勿悲啼":老丈和阿母不要悲伤啼哭啊,

# 悲啼:悲伤。,勿:不要。

"此女不是凡夫妻":她应该本来就不是世间平凡男子的妻子。

# 此女:这个女子。

"恐是天仙谪人世":她恐怕是天仙暂时贬谪人世,

# 谪:下凡。,恐是:恐怕是。

"只合人间十三岁":在人间只能待到十三岁。

# 只合:只该。

"大都好物不坚牢":世间万物,凡是美好的大都不够坚固牢靠,

"彩云易散琉璃脆":美丽的彩云容易消散,玻璃也容易破碎。

# 琉璃:也作“流离”、“溜璃”,一种矿石质的有色半透明体材料。,易散:容易消散。

展开阅读全文 ∨

简介

《简简吟》是唐代诗人白居易所作的古诗。诗中刻画了聪慧美丽的苏家少女简简,展现其不同年龄段的才艺与出众姿容。然而简简却在十三岁夭折,诗人借劝其父母节哀,发出“大都好物不坚牢,彩云易散琉璃脆”的感慨,表达对美好事物消逝的叹惋。此诗语言平易,通过前后对比突出悲剧色彩,给人以深刻触动。
展开阅读全文 ∨

作者介绍

“唐代三大诗人”之一,“诗魔”

白居易(772~846),唐代诗人。字乐天,号香山居士、醉吟先生,籍贯太原(今属山西)。贞观进士,曾官居太子少傅,谥号文,世称白傅、白文公。白居易与元稹世称“元白”,与刘禹锡并称“刘白”,还与李白、杜甫并称“唐代三大诗人”。在文学上,他积极倡导新乐府运动,主张“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诗风平畅自然、通俗浅切,相传老妪也能听懂。早期讽喻诗揭发时政弊端、反映民生困苦;自遭受贬谪后,远离政治纷争,诗文多怡情悦性、流连光景之作。代表作品有《新乐府》《秦中吟》《长恨歌》《琵琶行》《赋得古原草送别》等。 有《白氏长庆集》传世。

展开阅读全文 ∨

背景

《简简吟》由唐代诗人白居易所作。一说,长庆三年(823)前,中唐时有位姓苏名简简的少女,容貌出众且多才多艺,却在十三岁未嫁时不幸夭折,白居易为感叹其早逝创作了此诗;另一说,简简可能是因对即将到来的陌生婚姻充满恐惧和抑郁而自杀,白居易心疼简简,从而写下此诗。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首古诗,也是一首悼亡诗。诗中描绘了苏家少女简简从十一岁开始学化妆,十二岁能绣裳,十三岁精通乐器,且姿容绝美、光彩照人;但简简却在即将出嫁的年纪不幸离世。诗歌表达了诗人对简简早逝的惋惜,以及对美好事物易逝的感慨。

2. 写作手法

对比:前半部分极力展现简简的美貌与多才,如“十一把镜学点妆,十二抽针能绣裳。十三行坐事调品”,而后半部分写其突然夭折“明年欲嫁今年死”,前后形成鲜明对比,增强了悲剧色彩。

3. 分段赏析

“苏家小女名简简,芙蓉花腮柳叶眼”,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将简简的脸庞比作芙蓉花,眼睛比作柳叶,生动形象地勾勒出简简娇美灵动的外貌,给读者直观的美感印象,让简简的形象跃然纸上,同时也体现出诗人对简简美丽容颜的赞赏。“十一把镜学点妆,十二抽针能绣裳”,从细节入手,描绘简简十一岁时就开始对着镜子学习梳妆打扮这一行为,展现出少女对美的追求与好奇,体现出她天真烂漫、热爱生活的性情,也侧面暗示其聪慧,能主动学习新事物。此句表明简简十二岁就能熟练地拿针绣衣裳,突出她心灵手巧,在女红方面颇具天赋,进一步刻画了简简多才多艺的形象,体现出古代女子传统技艺的习得过程。“十三行坐事调品,不肯迷头白地藏”,“行坐事调品”描绘简简十三岁时无论行走还是坐卧都专注于音乐等技艺的研习,“不肯迷头白地藏”则写出她积极上进,不愿庸庸碌碌度过一生,展现出简简对生活的热情和追求卓越的精神,使人物形象更加丰满立体。“玲珑云髻生花样,飘飖风袖蔷薇香”,运用视觉和嗅觉描写,“玲珑云髻生花样”写简简发髻精致美观,如花朵般精巧;“飘飖风袖蔷薇香”写她衣袖随风飘动,散发蔷薇般的香气,从外在装扮和气息上渲染出简简的美丽优雅,如仙子般超凡脱俗。“殊姿异态不可状,忽忽转动如有光”,采用夸张和侧面烘托的手法,“殊姿异态不可状”强调简简的姿容美丽奇异,难以用言语形容;“忽忽转动如有光”写她行动时仿佛身上发光,生动表现出简简的光彩照人,给人留下深刻印象,同时也为后文悲剧形成强烈反差。“二月繁霜杀桃李,明年欲嫁今年死”,运用象征手法,以二月繁霜突然杀死桃李,象征简简在即将迎来美好婚姻生活的年纪却突然夭折,“杀”字触目惊心,突出命运的残酷无情,营造出强烈的悲剧氛围,表达出诗人对简简早逝的惋惜悲痛之情。“丈人阿母勿悲啼,此女不是凡夫妻”,诗人以劝慰的口吻,劝简简父母不要悲伤哭泣,称简简不是平凡之人的配偶,从侧面暗示简简的不凡,也体现出诗人对简简父母丧女之痛的体谅,是一种无奈的安慰之语。“恐是天仙谪人世,只合人间十三岁”,采用想象和神话的手法,猜测简简是天仙被贬谪到人间,只应在人间停留十三岁,这种解释看似是在安慰简简父母,实则反映出诗人对美好生命过早消逝的无力感,增添了故事的神秘色彩和悲剧意蕴。“大都好物不坚牢,彩云易散琉璃脆”,以彩云易散、琉璃易碎作比,直抒胸臆,点明主旨,感慨世间美好的事物往往难以长久,表达出诗人对世事无常的深刻感悟,蕴含着对人生无奈的喟叹,引起读者对生命脆弱和美好易逝的共鸣。

4. 作品点评

《简简吟》是白居易新乐府诗中的作品。在艺术特色上,诗中语言平易通俗,继承了白居易一贯的创作风格。前半部分极力铺陈简简的美丽、聪慧与才情,后半部分笔锋突转,写其夭折,美与殇的强烈对比,深刻凸显出美好事物易逝的悲剧性,引发读者对生命无常的感慨。在文学地位上,该诗体现了白居易新乐府诗关注现实、抒发真情的创作理念,以小见大,通过简简的故事反映人生普遍的无奈与遗憾,丰富了中唐诗歌题材。

展开阅读全文 ∨

上一篇:唐·于鹄《古词三首》

下一篇:唐·郑愔《塞外三首》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