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解析

mǐn
zhōng
ǒu
shì
suǒ
huái
怀

朝代:唐作者:白居易浏览量:1
zhī
qún
cóng
wéi
shǎo
liào
chǎng
zhòng
pín
guì
zhé
zhī
xiān
yáng
chuān
穿
sān
jìn
jīng
rén
zhuǎn
wén
liú
guì
xiàng
yān
xiāo
zǎo
zhì
shēn
xué
ěr
xiōng
nián
shí
cuō
tuó
shǐ
zhǎng
lún

译文

我自己知道家族中子弟们成为读书人的本来就少,却未曾料到在科举场上屡次中榜。我曾先折桂冠一枝(中进士),兄弟三人相继科举及第,令人惊叹。在文学和书法方面必须格外留心,应早日向高远的仕途努力奋斗。不要效仿你那位年过五十的兄长,虚度光阴,到了很晚才开始掌管皇帝的诏令。

逐句剖析

"自知群从为儒少":我自己知道家族中子弟们成为读书人的本来就少,

"岂料词场中第频":却未曾料到在科举场上屡次中榜。

"桂折一枝先许我":我曾先折桂冠一枝(中进士),

"杨穿三叶尽惊人":兄弟三人相继科举及第,令人惊叹。

"转于文墨须留意":在文学和书法方面必须格外留心,

"贵向烟霄早致身":应早日向高远的仕途努力奋斗。

"莫学尔兄年五十":不要效仿你那位年过五十的兄长,

"蹉跎始得掌丝纶":虚度光阴,到了很晚才开始掌管皇帝的诏令。

展开阅读全文 ∨

简介

《喜敏中及第,偶示所怀》是唐代诗人白居易创作的一首七言律诗,这首诗作于长庆二年(822年),当时白居易51岁,担任中书舍人。诗歌主题围绕对族弟白敏中及第的祝贺与期望展开,表达了对后辈的鼓励和期望其珍惜时光、早立功名的情感。诗的前半部分通过“桂折一枝”“杨穿三叶”等典故,赞美白敏中的才华和及第的荣耀,后半部分则劝诫其努力学习,早日建功立业。写作手法上,白居易运用了比喻和典故,语言平易自然,体现了其一贯的风格。首联点明家族中儒学人才稀少,白敏中及第令人惊喜;颔联用典故赞美其才华;颈联则劝其专注于文学,追求功名;尾联以自身经历为例,警示不要蹉跎岁月。这首诗体现了白居易对后辈的关爱与期望,同时也反映了他自身的经历与感慨,具有较高的文学价值。
展开阅读全文 ∨

作者介绍

“唐代三大诗人”之一,“诗魔”

白居易(772~846),唐代诗人。字乐天,号香山居士、醉吟先生,籍贯太原(今属山西)。贞观进士,曾官居太子少傅,谥号文,世称白傅、白文公。白居易与元稹世称“元白”,与刘禹锡并称“刘白”,还与李白、杜甫并称“唐代三大诗人”。在文学上,他积极倡导新乐府运动,主张“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诗风平畅自然、通俗浅切,相传老妪也能听懂。早期讽喻诗揭发时政弊端、反映民生困苦;自遭受贬谪后,远离政治纷争,诗文多怡情悦性、流连光景之作。代表作品有《新乐府》《秦中吟》《长恨歌》《琵琶行》《赋得古原草送别》等。 有《白氏长庆集》传世。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喜敏中及第,偶示所怀》是唐代诗人白居易创作的一首七言律诗。也是一首赠别诗。这首诗的主要内容是白居易在得知族弟白敏中及第后,表达了自己的喜悦之情,并借此机会劝诫白敏中珍惜时光,努力学习,早日建功立业。诗中通过“桂折一枝”“杨穿三叶”等典故,赞美白敏中的才华,并以自身经历为例,警示他不要像自己一样蹉跎岁月。

2. 写作手法

用典:“桂折一枝先许我,杨穿三叶尽惊人。”诗中“桂折一枝”和“杨穿三叶”均是用典。“桂折一枝”比喻科举及第,源自古代折桂的典故;“杨穿三叶”则比喻射箭技艺高超,源自杨叶射中的典故。通过这些典故,诗人表达了对友人才华的赞美和对其未来的期许。对比:诗中“莫学尔兄年五十,蹉跎始得掌丝纶”通过对比,劝诫友人不要像其兄长那样年过半百才获得官职,而应早些努力,争取早日成就功名。

3. 分段赏析

首联:“自知群从为儒少,岂料词场中第频。”诗人开篇表达了对友人才学的赞赏,指出其家族中学习儒学的人本就不多,但友人却能在科举场上屡屡中榜,令人意外。颔联:“桂折一枝先许我,杨穿三叶尽惊人。”“桂折一枝”比喻科举及第,而“杨穿三叶”则形容友人技艺高超,如同射箭能穿透三片杨叶。这一联通过用典,既赞美了友人的才华,也表达了对其未来的期待。颈联:“转于文墨须留意,贵向烟霄早致身。”诗人劝诫友人要专注于文学创作,努力提升自己的文墨功夫,以便早日获得高远的成就。这一联体现了诗人对友人的激励与期望。尾联:“莫学尔兄年五十,蹉跎始得掌丝纶。”诗人以对比和劝诫的手法,告诫友人不要像其兄长那样年过半百才获得官职,而应抓住机会,早日成就功名。这一联既是对友人的鼓励,也是对其未来的美好祝愿。

展开阅读全文 ∨

上一篇:唐·陈陶《种兰》

下一篇:唐·白居易《钟陵饯送》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