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解析

jiǔ
xián
shì
èr
shǒu

朝代:唐作者:白居易浏览量:1
jiǔ
xián
shì
chūn
chóu
shuí
zuì
shēn
qián
miàn
luò
rén
xīn
yuè
xià
méi
dēng
qián
bào
yín
píng
jūn
quàn
zuì
shèng
wàn
huáng
jīn
jiǔ
xián
shì
chūn
jiāo
chù
duō
shì
ān
xīn
bái
nòng
jìng
xiǎo
qīng
é
zhǎng
shàng
chū
jiāo
huā
qián
àn
píng
jūn
quàn
zuì
quàn
liǎo
wèn

译文

手持酒杯思索着闲事,春愁之中谁最为深重。乞讨钱财的漂泊客的面容,科举落第举子的内心。在月光下低着眉头站立,在灯前抱着膝盖吟唱。希望您劝他们一醉,这胜过给予万两黄金。手持酒杯思索着闲事,春天的娇美在哪里最多。有人在试着新白马的马鞍,年轻女子对着镜子梳妆。在手掌上刚开始学习舞蹈,在花前准备按着曲子唱歌。希望您劝他们一醉,劝醉之后再问感受如何。

逐句剖析

"把酒思闲事":手持酒杯思索着闲事,

"春愁谁最深":春愁之中谁最为深重。

"乞钱羁客面":乞讨钱财的漂泊客的面容,

# 羁客:羁旅之人。

"落第举人心":科举落第举子的内心。

"月下低眉立":在月光下低着眉头站立,

"灯前抱膝吟":在灯前抱着膝盖吟唱。

"凭君劝一醉":希望您劝他们一醉,

"胜与万黄金":这胜过给予万两黄金。

"把酒思闲事":手持酒杯思索着闲事,

"春娇何处多":春天的娇美在哪里最多。

# 春娇:形容女子娇艳之态。

"试鞍新白马":有人在试着新白马的马鞍,

"弄镜小青娥":年轻女子对着镜子梳妆。

# 青娥:少女。

"掌上初教舞":在手掌上刚开始学习舞蹈,

# 掌上初教舞:相传汉成帝之后赵飞燕体态轻盈,能为掌上舞。

"花前欲按歌":在花前准备按着曲子唱歌。

# 按歌:按乐而歌。

"凭君劝一醉":希望您劝他们一醉,

"劝了问如何":劝醉之后再问感受如何。

展开阅读全文 ∨

简介

《把酒思闲事二首》是唐代白居易所作五言律诗。以诗人饮酒时思考闲事为题材,展现不同人物在春天的不同生活状态。第一首诗中,诗人手持酒杯思索春愁谁最深,想到漂泊乞讨的羁客和落第的举人,他们在春天里或为生计发愁,或因科举失利而苦闷,诗人描绘他们月下低眉、灯前抱膝的愁苦之态,认为劝他们一醉能胜过万两黄金,体现对他们境遇的同情。第二首诗,诗人又思考春天哪里娇美最多,想到新骑白马试鞍的场景,以及年轻女子对镜梳妆,在掌上初学舞蹈、花前准备按曲唱歌,展现青春美好的一面,最后同样以劝人一醉,醉后再问感受作结,表达对生活不同面的感慨。两首诗通过对比不同人物的生活,展现生活的多样与复杂。
展开阅读全文 ∨

作者介绍

“唐代三大诗人”之一,“诗魔”

白居易(772~846),唐代诗人。字乐天,号香山居士、醉吟先生,籍贯太原(今属山西)。贞观进士,曾官居太子少傅,谥号文,世称白傅、白文公。白居易与元稹世称“元白”,与刘禹锡并称“刘白”,还与李白、杜甫并称“唐代三大诗人”。在文学上,他积极倡导新乐府运动,主张“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诗风平畅自然、通俗浅切,相传老妪也能听懂。早期讽喻诗揭发时政弊端、反映民生困苦;自遭受贬谪后,远离政治纷争,诗文多怡情悦性、流连光景之作。代表作品有《新乐府》《秦中吟》《长恨歌》《琵琶行》《赋得古原草送别》等。 有《白氏长庆集》传世。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1. 分段赏析

第一首:“把酒思闲事,春愁谁最深”,开篇点明诗人饮酒思考的状态,提出春愁谁最深的问题,引发读者兴趣,为下文描述人物境遇做铺垫。“乞钱羁客面,落第举人心”,具体指出春愁深的两类人,即乞讨的羁客和落第的举人,简洁地交代人物身份,暗示他们愁苦的原因。“月下低眉立,灯前抱膝吟”,通过细节描写,生动刻画羁客和落第举人在月下、灯前的愁苦姿态,进一步渲染他们内心的忧愁。“凭君劝一醉,胜与万黄金”,直接表明劝这两类人一醉的作用胜过万两黄金,直抒胸臆,强调对他们境遇的同情,收束全诗,突出主题。第二首:“把酒思闲事,春娇何处多”,同样以饮酒思考闲事开篇,提出春天娇美何处最多的问题,转换场景和视角。“试鞍新白马,弄镜小青娥”,描绘新骑白马试鞍和年轻女子对镜梳妆的画面,展现出充满活力与娇美的场景,与第一首形成鲜明对比。“掌上初教舞,花前欲按歌”,进一步描述年轻女子在掌上初学舞蹈、花前准备按曲唱歌的情景,强化青春美好的氛围。“凭君劝一醉,劝了问如何”,与第一首结尾相似,以劝人一醉后再问感受作结,表达对这种美好场景的感慨,使诗歌韵味悠长,余味无穷。

展开阅读全文 ∨

上一篇:唐·白居易《答崔十八》

下一篇:唐·白居易《池边》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