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解析

西
jīng
shǒu
suì

朝代:唐作者:骆宾王浏览量:2
xián
guǎ
yán
yàn
zuò
cǎn
fēng
chén
jiàn
yán
dōng
jìn
fāng
zhī
liè
xiù
宿
chūn
jiāng
hán
nián
gòng
xiǎo
guāng
xīn
gěng
gěng
xiāng
yóu
zhǎn
jiù
qīn

译文

客居西京孤独而安闲,独坐深感惨烈的风尘。忽见极寒的冬天已尽,方知分野之地正入春。除夕将寒冷气色带走,年岁与清晨日光共新。异乡除夕怀重重心事,没有办法去探望旧亲。

逐句剖析

"闲居寡言宴":客居西京孤独而安闲,

# 言宴:言笑,欢乐。《诗经·卫风·氓》。“总角之宴,言笑晏晏。”是指童年时的欢乐。

"独坐惨风尘":独坐深感惨烈的风尘。

"忽见严冬尽":忽见极寒的冬天已尽,

"方知列宿春":方知分野之地正入春。

# 列宿:众星宿,二十八宿。《史记·天官书》:“天有五星,地有五行;天则有列宿,地则有州域。”古天文学家把二十八宿按四方各分七宿,每一宿都与地域相对应,称为分野。

"夜将寒色去":除夕将寒冷气色带走,

# 将:随从。《汉书·礼乐志·郊祀歌》:“钟鼓竽笙,云舞翔翔,招摇灵氓,九夷宾将。”注“将,犹从也。”,夜:指除夕之夜,谓旧岁。

"年共晓光新":年岁与清晨日光共新。

# 晓光:指新年的曙光。

"耿耿他乡夕":异乡除夕怀重重心事,

# 耿耿:心中挂怀、不安貌。《诗经·邶风·柏舟》:“耿耿不寐,如有隐忧。”

"无由展旧亲":没有办法去探望旧亲。

展开阅读全文 ∨

简介

《西京守岁》是由唐代诗人骆宾王所创作的一首五言律诗。首联描绘了诗人在西京除夕夜的孤独处境:为避人独自居住,守岁时满心孤寂,只觉大风扬起尘土,令人愁绪满怀。诗中的“风尘”,既指自然界中大风卷起的尘土,又暗喻尘世的纷扰。“寡”“独”“惨”等字,精准地刻画出诗人在异乡的孤寂、清冷与凄凉之感。颔联与颈联则着重描写了除夕夜的独特感受,这两联从暗夜过渡到光明,从寒冷转向温暖,从严冬迈入新春,笔触色彩明丽,让人感受到清新蓬勃的气息。“忽见”与“方知”相互呼应,自然贴切。尾联点明了诗歌怀乡的主旨,与首联相互呼应。在除夕之夜,诗人身处他乡,内心忐忑不安,主要原因是无法探望家乡的亲人。整首诗细腻地描绘了诗人在西京守岁之夜心境的起伏变化,情景交融,波澜起伏。结尾处直抒胸臆,情感真挚动人。
展开阅读全文 ∨

作者介绍

“初唐四杰”之一

骆宾王(619?~684后),唐代文学家。字观光,又称洛临海,婺州义乌(今属浙江)人。曾任临海丞。后随徐敬业起兵反对武则天,兵败后下落不明,或说被杀,或说为僧。七岁能诗,有“神童”之称,与王勃、杨炯、卢照邻合称“初唐四杰”,又与富嘉谟并称“富骆”。骆宾王的诗以七言歌行见长,多感慨悲愤之词。其五言律诗也时有佳作,托物兴怀。他又善骈文,名作《代李敬业传檄天下文》,锋芒毕露,慷慨激昂,语言晓畅,感情充沛,气势俊逸。代表作品有《帝京篇》《畴昔篇》《在狱咏蝉》等。著有《骆宾王文集》。

展开阅读全文 ∨

背景

唐高宗仪凤三年(678年),诗人初任明堂主簿不久,便遭遇母亲离世的沉重打击。在为母亲守孝尽孝之后,他得以填补长安主簿的职位空缺。这首诗,应是他于母亲去世后,在浐水之滨守丧期间所创作的。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西京守岁》是一首五言律诗,也是一首抒情诗。此诗细腻描绘了诗人在西京守岁之夜的心境变迁,情感跌宕起伏,景与情相互交融,浑然一体。尾联更是直抒胸臆,将真挚情感倾泻而出,令人动容。

2. 写作手法

情景交融:“闲居寡言宴,独坐惨风尘”诗人刻画了自己闲居家中、鲜少参与宴饮欢笑的形象,独自静坐,感受着凄厉的风尘。其中,“闲居”与“独坐”勾勒出一幅静谧冷清的画面,而“惨风尘”则更添孤寂凄凉之感。诗人借这一场景,巧妙地将内心的孤独寂寞与对世事的感慨融入其中,使得诗歌开篇便饱含深沉的情感韵味。直抒胸臆:尾联“耿耿他乡夕,无由展旧亲”,诗人直截了当地倾诉了身处异乡守岁时的思乡情怀。他悲叹自己不能与远方的亲人相聚,只能孤身一人熬过这特别的夜晚。这般直抒胸臆的写法,让诗人的思乡情愈发真挚感人。读者能深切体会到他内心的孤寂、无奈,还有对亲人浓浓的思念。

3. 分段赏析

首联“闲居寡言宴,独坐惨风尘”描绘出诗人闲居家中,鲜少参与欢宴笑语的生活状态。他心中所缺失的,是再也无法重拾的童年欢乐与那份天真无邪的谈笑,那些美好的回忆令人难以忘怀。如今,他独自静坐,却常被官场的纷扰是非所困扰,悲从中来。这一联诗,成功地塑造出一个孤高且略带哀伤的诗人形象。颔联“忽见严冬尽,方知列宿春”,既是对时序更迭的描绘,也映射出诗人内心的情感波动。它意味着一年又将悄然逝去,严酷的寒冬即将结束,而春暖花开的日子正悄然临近。“忽见”与“方知”相对,巧妙地传达出诗人内心的微妙震颤。自然界的规律循环,人间世事的起伏变化,都在这两句诗中得到了体现。新的一年带来新的希望,这是人之常情,诗人自然也不例外。颈联“夜将寒色去,年共晓光新”,精准地捕捉了除夕之夜的氛围,紧扣“守岁”的主题。诗人的构思极为精巧,用词也颇为新颖。上句尤为出色,用“寒色”来描绘冬天,已足够别致,再加上“夜将去”的表述,更是别出心裁。“夜”仿佛将“寒色”一并带走,而与新年一同焕新的,则是那破晓的曙光。这实际上是在说,只要等待“晓光”的到来,便是新的一年的开始。若直接表述,未免显得平淡无奇。与张说同时期的诗句“故岁今晓尽,新年明旦来,愁心随斗柄,东北望春回”相比,两首诗虽主题相同,但艺术情趣却高下立判。后来王湾的名句“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或许也曾受到骆宾王这联诗的启发。尾联“耿耿他乡夕,无由展旧亲”,反过来理解,就是诗人没有机会与乡亲故友相见,他在京城思念得通宵难眠。这样直接抒发思乡之情的结尾,在“守岁”诗中颇为常见。

4. 作品点评

守岁诗在古典诗词中颇为常见,其主题也大多围绕佳节思亲、羁旅怀乡、感慨时光飞逝等展开,缺乏新意。然而,骆宾王的这首《西京守岁》却别具一格。尽管诗中亦流露出对故乡的思念,但它并未落入俗套。诗人所眷恋的,是童年时代那份纯真无邪的欢乐;所叹息的,则是官场中纷扰复杂、尔虞我诈的现实。他心怀童真,对世俗名利看得很淡,以清新脱俗的语言,细腻地表达出个人独特的情感体验,为读者带来耳目一新的审美享受。

展开阅读全文 ∨

作品评价

# 这首诗基调低沉凄冷,每字每句都流露出衰郁之情。“夜将寒色去,年共晓光新”,写的是辞旧岁,迎新年,应该是喜悦的事,但抒发的感情仍然是低回阴沉,说明作者在遭受冤谤之后,情绪的确是十分低落的。

现代浙江师范大学教授骆祥发《骆宾王诗评注》

展开阅读全文 ∨

上一篇:唐·韩愈《奉和虢州刘给事使君三堂新题二十一咏·柳溪》

下一篇:唐·吕岩《元白席上作》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