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解析

yuán
dān
qiū

朝代:唐作者:李白浏览量:1
yuán
dān
qiū
ài
shén
xiān
zhāo
yǐn
yǐng
chuān
zhī
qīng
liú
huán
sōng
cén
zhī
yān
sān
shí
liù
fēng
cháng
zhōu
xuán
cháng
zhōu
xuán
niè
xīng
hóng
shēn
fēi
lóng
ěr
shēng
fēng
héng
kuà
hǎi
tiān
tōng
zhī
ěr
yóu
xīn
qióng

译文

元丹丘啊,爱神仙,早上你还在颍川的清流中饮水,晚上就回到紫烟缭绕的高山中来了,你常在嵩山的三十六峰上来回盘旋。你来往于群峰之间时,其速度之快可追赶流星,身骑飞龙,耳边呼呼生风,你可横跨河海与天相通,我知道你是想游无穷之境,追求无边的快乐啊。

逐句剖析

"元丹丘":元丹丘啊,

"爱神仙":爱神仙,

# 爱神仙:一作“好神仙”。“好”字似更合理。

"朝饮颍川之清流":早上你还在颍川的清流中饮水,

# 颍川:这里指颍水,即今颍河,源出河南省登封市嵩山西南阳乾山,东南流至今安徽颍上县东南入淮河。

"暮还嵩岑之紫烟":晚上就回到紫烟缭绕的高山中来了,

# 紫烟:紫色的云气。,嵩岑:嵩山之颠。岑,山小而高曰岑,此泛指山。

"三十六峰长周旋":你常在嵩山的三十六峰上来回盘旋。

# 三十六峰:王琦注引《河南通志》:嵩山,居四岳之中,故谓之中岳。其山二峰,东曰太室,西曰少室。南跨登封,北跨巩邑,西跨洛阳,东跨密县,绵亘一百五十余里。少室山,颍水出焉。共有三十六峰。

"长周旋":你来往于群峰之间时,

"蹑星虹":其速度之快可追赶流星,

# 蹑星虹:谓登上星宿和彩虹。蹑是踏的意思。星虹,指流星和虹霓。

"身骑飞龙耳生风":身骑飞龙,耳边呼呼生风,

# 身骑飞龙:道家有驾龙飞升之说。

"横河跨海与天通":你可横跨河海与天相通,

# 与天通:上通天界。

"我知尔游心无穷":我知道你是想游无穷之境,追求无边的快乐啊。

展开阅读全文 ∨

简介

《元丹丘歌》由唐代诗人李白创作。诗中,李白将老友元丹丘描绘成能骑龙升天、横河跨海的神仙形象,通过赞扬元丹丘的超凡,既表达对老友的美好祝愿,又不乏戏谑之意。写作上,全诗想象极为丰富,语言自然流畅,句式长短相间,循环复沓,有着独特的音乐美。开篇点明元丹丘爱神仙,随后描写其朝饮颍川清流、暮归嵩岑紫烟,常周旋于三十六峰间的悠然生活,最后想象其骑龙与天通的奇幻场景。此诗在艺术上给人以美好享受,以浪漫笔触展现出独特的人物形象与诗意境界,尽显李白诗歌豪放浪漫的风格。
展开阅读全文 ∨

作者介绍

唐代浪漫主义诗人,“诗仙”

李白(701~762),唐代诗人。字太白,号青莲居士。祖籍陇西成纪(今甘肃静宁西南),出生于西域碎叶城(今吉尔吉斯斯坦托克马克附近),幼时随父迁至四川绵州昌隆县(今四川江油市)。李白与杜甫齐名,并称“李杜”,被后人誉为“诗仙”。其诗风雄奇豪放,想象丰富,语言流转自然,音律和谐多变。善于从民歌、神话中吸取营养和素材,构成其特有的瑰玮绚烂色彩,是屈原以来最具有个性特色和浪漫精神的诗人,达到了盛唐诗歌艺术的巅峰。代表作品有《蜀道难》《行路难》《梦游天姥吟留别》《静夜思》《早发白帝城》《将进酒》《望庐山瀑布》等。有《李太白集》传世。

展开阅读全文 ∨

背景

这首诗创作于开元二十二年(734年)左右,彼时李白与元丹丘一同在嵩山隐居。李白对求仙学道极为痴迷,深信“长生久视”的神仙之术。元丹丘与李白志同道合,二人在嵩山的隐居生活中交流甚密。李白对元丹丘的道术十分钦佩,遂作《元丹丘歌》一诗,以表对其的赞赏之情。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元丹丘歌》以“爱神仙”作为全诗的核心要点,着重赞扬了元丹丘对神仙之道的钟情。诗中,李白凭借奇妙的想象,有意将元丹丘塑造为一位能够骑龙飞升天际、横跨银河大海的神仙形象。这一写法,一方面饱含着李白对老友元丹丘由衷的美好祝愿,期望他能如神仙般自在逍遥;另一方面,也带有对老友的诙谐调侃意味。实则,这自由快活的神仙生活,亦是李白内心深处所向往的理想状态。从诗歌形式来看,此诗采用歌谣体,运用三、三、七的独特句式,让诗句灵动多变,充满活力。诗的前后半部分在结构上相互呼应,长短句错落排列,形成循环往复的韵律,极具音乐美感。尤为精妙的是,后半首首句承接前半首末句,运用顶针格修辞手法,使得前后段落过渡自然流畅,宛如一体。其语言质朴平实,宛如白话,散发着浓郁的民歌风味,读来朗朗上口,充分彰显出李白在学习民歌创作技巧上的深厚造诣,堪称其学习民歌的杰出佳作。

2. 写作手法

白描:“朝饮颍川之清流,暮还嵩岑之紫烟,三十六峰长周旋运用白描手法。短短几句,简洁勾勒出元丹丘的生活场景,早晨饮用颍川清澈的流水,傍晚回到嵩山被紫烟缭绕的居所,长期在嵩山的三十六峰间往来。没有过多的修饰,却生动地展现出元丹丘隐居生活的悠然自在,以及他与自然山水相融的惬意状态,为后续将其神化为游仙形象做了铺垫。反复:“长周旋,蹑星虹”“长周旋”重复出现,形成一种反复咏唱的效果。这种手法强化了诗歌的节奏感和韵律美,突出了元丹丘与神仙境界紧密相连的形象,增强了诗歌的抒情性和感染力。夸张:诗中“身骑飞龙耳生风,横河跨海与天通”运用了夸张手法。现实中不可能有人真的骑龙飞升、横跨天河大海,但李白通过这般奇幻的想象,塑造出一个超凡脱俗、逍遥于天地之间的仙人形象,将元丹丘的形象神化,使其充满浪漫色彩,也凸显出元丹丘在诗人心中自由不羁、近乎仙人的特质,表达出诗人对这种境界的向往。

3. 分段赏析

《元丹丘歌》开篇“元丹丘,爱神仙”,直接点明元丹丘对神仙之术的痴迷。正因这份热爱,他长期隐居于嵩山潜心修炼。“朝饮颍川之清流,暮还嵩岑之紫烟,三十六峰常周旋”,诗人将元丹丘常年在嵩山的求道活动予以浪漫化处理,以夸张手法把他在嵩山的踪迹浓缩进一天的行程,好似他已修炼成仙,拥有神奇飞腾之能。清晨还在颍川清澈的水边饮水,傍晚便现身于紫烟缥缈的嵩山峰巅,嵩山的诸多峰峦都留下他的足迹。嵩山位于现今河南登封,作为五岳之中的中岳,在唐代乃是道教极为兴盛之地,知名的嵩阳观与中岳庙便坐落于此。嵩山由太室、少室两山构成,两山各有三十六峰,共七十二峰,唐代时或许仅有三十六峰有名有姓,此后数量渐多,但“三十六峰”实则只是概数,意在强调其峰峦众多。诗中随后着重刻画元丹丘的超凡神通:“长周旋,蹑星虹。身骑飞龙耳生风。横河跨海与天通。”描绘出元丹丘脚踏星虹、身跨飞龙,风驰电掣,两耳生风,可跨越江河湖海,直抵神话中的天国。这与屈原在《离骚》里乘飞龙遨游天国的寓意相仿,都是借飞升之举来追求自由,借游仙之境来寄托理想。末句“我知尔游心无穷”,在《文苑英华》中作“我知尔心游无穷”,意思更为显豁。原来此前“蹑星虹”“乘飞龙”“横河跨海的无尽遨游,皆为“心游”,是诗人想象的产物,并非真实发生,不过是精神层面的自由逍遥之游,与庄子所倡导的“游心于无穷”的精神遨游理念相契合。这首诗以“爱神仙”为核心,将元丹丘塑造成能腾云驾雾、纵横天地的神仙形象。李白借此既表达对老友元丹丘的美好祈愿,望其如神仙般自在,也不乏调侃之意,而这同样也是李白自身的向往。诗歌采用歌谣体,三、三、七的句式灵动活泼、变化多端。前半部分与后半部分结构呼应,长短句交织,营造出循环往复的音乐美感,后半首首句承接前半首末句,运用顶针手法,使前后段落衔接自然流畅。其语言通俗易懂,具有自然质朴的民歌韵味,读来顺口,充分展现出李白在借鉴民歌创作方面的深厚功力,堪称其学习民歌的经典佳作。

4. 作品点评

《元丹丘歌》以“爱神仙”作为贯穿全篇的核心,高度赞扬了好友元丹丘对神仙境界的向往与追求。诗人发挥奇谲想象,有意将元丹丘描绘成一位能够驾驭飞龙直上青天,横跨星河、飞越沧海的超凡神仙。这般创作,既满含对老友的美好祈愿,期望其能像神仙那般逍遥自在,无拘无束;又带着几分老友间亲昵的戏谑之意,恰似挚友相聚时的玩笑调侃。实际上,这不仅是李白对元丹丘的祝福,更是他自身内心渴望挣脱尘世束缚,追求自由快活的真实写照。此诗采用了独具特色的歌谣体,运用“三、三、七”的特殊句式。这种句式灵动多变,打破了传统诗歌格律的规整,赋予诗句别样的活泼生气,使整首诗读来节奏明快,充满跳跃感。在结构布局上,诗的前半部分与后半部分呈现出巧妙的重叠态势,长短句相互交织,循环往复,营造出一种极具韵律的音乐美感,宛如一首悠扬的乐章,在读者心间回荡。尤为精妙的是,后半首的起始句承接前半首的末尾句,运用顶针格修辞手法,实现前后段落的自然过渡,衔接得严丝合缝,毫无斧凿痕迹,仿若一气呵成。语言层面,此诗质朴无华,明白如话,散发着浓郁的民歌风味。诗句通俗易懂,却又不失清新自然之态,读来朗朗上口,宛如民间传唱的质朴歌谣,极易在大众心间引起共鸣。由此足以见得,李白在学习民歌方面投入诸多心力,精心钻研民歌的语言特色、句式结构与表现手法,而这首诗便是他汲取民歌精华后的杰出成果,尽显其对民歌艺术的传承与创新。

展开阅读全文 ∨

作品评价

# 诗为游仙体。

现代中国李白研究会原副会长詹福瑞等《李白诗全译》

# (“长周旋”三句)豪迈。

现代江苏大学教授李金坤《李白游仙诗世界之形态、模式及其审美意义》

展开阅读全文 ∨

上一篇:唐·刘长卿《寄龙山道士许法棱》

下一篇:唐·顾况《永嘉》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