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直遇春日":宫中当直结束恰逢立春日的风光,
# 下直:在宫中当直结束;下班。直,同“值”,当值。
"垂鞭出禁闱":就骑着马儿走出宫门。
# 禁闱:宫内或朝廷。闱:宫门。
"两人携手语":我们两人携手同行相语,
"十里看山归":不觉看遍了归路旁的十里青山。
"柳色早黄浅":柳树早就冒出浅黄色的新芽,
"水文新绿微":河水刚刚荡漾出一点翠绿的波纹。
# 文:同“纹”。
"风光向晚好":临近傍晚的风光反而更美好了,
"车马近南稀":此刻途上的车马也像南郊那般稀少了。
"机尽笑相顾":这时候啊,多少心里的念头,都在相视一笑间消失殆尽了,
"不惊鸥鹭飞":也不曾惊扰飞起的鸥鹭。
“唐代三大诗人”之一,“诗魔”
白居易(772~846),唐代诗人。字乐天,号香山居士、醉吟先生,籍贯太原(今属山西)。贞观进士,曾官居太子少傅,谥号文,世称白傅、白文公。白居易与元稹世称“元白”,与刘禹锡并称“刘白”,还与李白、杜甫并称“唐代三大诗人”。在文学上,他积极倡导新乐府运动,主张“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诗风平畅自然、通俗浅切,相传老妪也能听懂。早期讽喻诗揭发时政弊端、反映民生困苦;自遭受贬谪后,远离政治纷争,诗文多怡情悦性、流连光景之作。代表作品有《新乐府》《秦中吟》《长恨歌》《琵琶行》《赋得古原草送别》等。 有《白氏长庆集》传世。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首五言律诗,也是一首酬赠、出游题材的诗。描绘了立春日诗人下班离开宫廷后,与钱员外携手同游曲江,一路看山赏景,途中柳色初黄、河水泛绿,临近傍晚风光愈发美好,车马渐稀,二人相视而笑,未惊扰鸥鹭。通过描写春日郊游的所见所感,体现了诗人与友人同游的闲适惬意,以及对初春景色的喜爱之情。
2. 写作手法
白描:“柳色早黄浅,水文新绿微”,诗人用简洁质朴的语言,直接描绘出初春柳树颜色浅黄、河水泛起新绿的景象,没有过多的修饰,却生动展现出春日的清新与生机。动静结合:“两人携手语,十里看山归”是动态描写,展现诗人与友人同行交谈的情景;“柳色早黄浅,水文新绿微”等对景色的描写为静态,动静结合,使诗歌画面丰富,富有层次感。
3. 分段赏析
“下直遇春日,垂鞭出禁闱”:“下直”点明时间是下班时,“遇春日”强调恰逢立春,“垂鞭”生动勾勒出诗人轻松的状态,“出禁闱”交代出行地点,短短两句,自然流畅地引出下文的郊游,也透露出诗人对此次出行的期待。“两人携手语,十里看山归”:“两人携手语”,通过“携手”这一动作细节,展现出诗人与钱员外关系亲密,交谈甚欢;“十里看山归”则描绘出二人边走边欣赏山景,悠然漫步许久才返程的情景,体现出闲适惬意的氛围。“柳色早黄浅,水文新绿微”:“早黄浅”“新绿微”用词精准,细腻地写出了初春柳树刚刚泛黄、河水才泛起微微绿色的特点,以清新自然的笔触描绘出春日的清新与生机,表达出诗人对初春景色的敏锐感知和喜爱。“风光向晚好,车马近南稀”:“向晚”点明时间推移到傍晚,“风光好”直接表达诗人对傍晚景色的赞美,“车马稀”从侧面烘托出环境的静谧,以景衬情,展现出诗人此刻宁静愉悦的心境。“机尽笑相顾,不惊鸥鹭飞”:“机尽”表明诗人与友人抛开了世俗的机心,“笑相顾”刻画两人相视而笑的场景,尽显默契与愉悦;“不惊鸥鹭飞”进一步营造出和谐宁静的氛围,以动衬静,也暗示出诗人内心的淡泊与宁静。
上一篇:唐·刘禹锡《柳絮》
下一篇:唐·司空曙《玩花与卫象同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