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解析

míng
yuè
liú
bié

朝代:唐作者:李冶浏览量:2
rén
yuè
shēng
míng
yuè
yǒu
guāng
rén
yǒu
qíng
bié
hòu
xiāng
rén
yuè
yún
jiān
shuǐ
shàng
dào
céng
chéng

译文

在即将离别的时刻,我们就像明月一样默默无言,此时万籁俱寂,月光撒满了大地,我们的内心就像月光一样充满着柔情。离别后,我就像月光普照天南地北一样,从云间到水上,一直延伸至层叠的城楼。

逐句剖析

"离人无语月无声":在即将离别的时刻,我们就像明月一样默默无言,

# 无声:没有声音。,无语:没有话说。

"明月有光人有情":此时万籁俱寂,月光撒满了大地,我们的内心就像月光一样充满着柔情。

"别后相思人似月":离别后,我就像月光普照天南地北一样,

# 人似月:像月光普照天南地北一样。,别:离别。

"云间水上到层城":从云间到水上,一直延伸至层叠的城楼。

# 层城:古代神话谓昆仑山有层城九重。后也用以比喻高大的城阙。

展开阅读全文 ∨

简介

《明月夜留别》是唐代诗人李冶所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此诗以“月”为魂,勾勒出一场超越世俗羁绊的精神对话。全篇以月夜为经纬,从“无声”的静默对望到“有声”的心灵震颤,将离情别绪升华为“身隔天涯,神会万里”的永恒守望。诗人巧妙化月为镜,既映照人间聚散,又折射超然物外的襟怀——月影婆娑间,离人虽隔山水,却因共沐清辉而心魂相契。全诗以物我交融的笔法,将月之皎洁与人之高洁互文,意象空灵跌宕,语言既含“银鱼未弃”的入世执念,又具“茱萸笑插”的出世洒脱,在刚柔并济间铸就旷达诗境。
展开阅读全文 ∨

作者介绍

金元时期数学家、史学家

李冶(1192~1279),金元时期数学家、史学家。字仁卿,号敬斋,真定栾城(今河北石家庄市栾城区)人,生于大兴(今北京)。正大进士,后任钧州(今河南禹州市)知事。李冶的研究包括数学、文学、历史、天文、哲学、医学等多方面。他与秦九韶、杨辉和朱世杰并称为“宋元数学四大家”。其一生著述很多,除《测圆海镜》《益古演段》外,晚年又整理了自己多年的笔记,写成了《泛说》《敬斋古今黈》。

展开阅读全文 ∨

背景

这首诗的创作时间虽无确切记载,但根据史料推测应作于李冶少女时期与隐士朱放的邂逅之后。彼时李冶正值韶华,与隐居剡溪的朱放因诗文相交渐生情愫,两人在山水间度过了一段浪漫时光。然而朱放作为世家子弟,终究难舍仕途,最终接受朝廷征召赴任江西,这段注定无果的恋情遂成追忆。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首七言绝句,写男女离别。通过写月夜离别,表达了有情人之间深切的情感。

2. 写作手法

比喻:“人似月”,月之盈亏轮回暗喻相思永续,而“人似月”之喻,则将女子情思之皎洁恒久与月魄品格相熔铸。想象:“离人无语却有情,有光明月却无声”,将“人月”并置,令“无语”与“有光”虚实相映:月华如练倾泻而寂然无声,离人执手相看却默然无语。

3. 分段赏析

张衡《四愁诗》前二句以叠字回环之妙构开篇:“离人无语却有情,明月有光却无声”。此等句法暗藏玄机:首句双“无”字起势,次句双“有”字转韵,音节顿挫间形成往复回环之韵律。更堪玩味者,“人”“月”二字交叠出现,构成“人月相缠”之独特句式。若依常格拆作“离人无语却有情,有光明月却无声”,虽合平仄却失却人月相生之趣。今将“人月”并置,令“无语”与“有光”虚实相映:月华如练倾泻而寂然无声,离人执手相看却默然无语。此“此时无声胜有声”之妙法,令物象与情思共振。月魄既映照执手凝眸之影,又见证未言之思流转,遂成“物我冥合”之抒情至境。后二句“人似月”之转喻,实为全篇诗眼所在。既承前文人月同寂之境,复启时空交叠之思。月之盈亏轮回(“云间水上到层城”)暗喻相思永续,而“人似月”之喻,则将女子情思之皎洁恒久与月魄品格相熔铸。此物我互喻之法,既承太白“相看两不厌”之物我交融,复赋予女性抒情主体以月魄之澄明劲节,令全诗于缠绵悱恻间透出清刚之气。观其章法,前二句以人月对写显情感张力,后二句以人月互喻显时空纵深,四句浑然一体,尽显“哀而不伤,乐而不淫”之诗教风范。

4. 作品点评

此诗自始至终贯穿着人月双写的笔法:从月下离人的执手凝眸,到月夜闺中的独倚凝思,始终将人物情思与月魄清辉交织互映。以人喻月,得月之皎洁恒久;以月形人,传人之缠绵悱恻,别具情致韵致。

展开阅读全文 ∨

作品评价

# 明月与离情相融,水月与天月交辉,四句之中,句句有月,句句有人,得一唱三叹反复吟咏之妙,流畅而有余韵。

现代华中师范大学文学院副院长谭邦和《媛诗九美:中国古代女诗人诗选》

展开阅读全文 ∨

上一篇:唐·白居易《秋雨夜眠》

下一篇:唐·李白《独酌》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