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解析

qiáng
wēi
huā

朝代:唐作者:李冶浏览量:1
cuì
róng
hóng
zhàn
hún
xié
lán
gān
chà
rén
shēn
chù
zuì
xiāng
dié
zhāi
shí
jiān
kǒng
yàn
shāo
chūn
dāng
kōng
qiǎo
jié
líng
lóng
zhàng
zhuó
néng
jǐn
xiù
yīn
zuì
hǎo
líng
chén
kàn
shā
chuāng
wài
zhī
xīn

译文

翠绿与艳红交融绽放,蔷薇柔弱无力,斜倚着栏杆,好似在惊诧地看着路人。花丛深处香气浓郁,最能招惹蝴蝶,想摘取时又怕那如火焰般的花朵烧了春天。在空中巧妙地结成玲珑的帐幕,落在地上能铺就锦绣的褥子。最美妙的是凌晨带着露珠观赏,碧纱窗外,一枝蔷薇清新绽放。

逐句剖析

"翠融红绽浑无力":翠绿与艳红交融绽放,蔷薇柔弱无力,

"斜倚栏干似诧人":斜倚着栏杆,好似在惊诧地看着路人。

"深处最宜香惹蝶":花丛深处香气浓郁,最能招惹蝴蝶,

"摘时兼恐焰烧春":想摘取时又怕那如火焰般的花朵烧了春天。

"当空巧结玲珑帐":在空中巧妙地结成玲珑的帐幕,

"著地能铺锦绣裀":落在地上能铺就锦绣的褥子。

"最好凌晨和露看":最美妙的是凌晨带着露珠观赏,

"碧纱窗外一枝新":碧纱窗外,一枝蔷薇清新绽放。

展开阅读全文 ∨

简介

《蔷薇花》是唐代诗人李冶创作的一首七言律诗。诗中围绕蔷薇花展开描绘,展现其娇柔姿态,描摹其香气诱人、色彩明艳。首联勾勒蔷薇花娇弱倚栏之态;颔联从香气与色彩着笔,表现其魅力;颈联从空间角度,写其在空中、地面不同形态;尾联点明最美观赏情景。此诗李冶以细腻笔触、巧妙手法,将蔷薇花的形、色、香、态展现出来,体现了李冶的诗歌创作水平,也为后人了解唐代花卉审美及文化提供了文本。
展开阅读全文 ∨

作者介绍

金元时期数学家、史学家

李冶(1192~1279),金元时期数学家、史学家。字仁卿,号敬斋,真定栾城(今河北石家庄市栾城区)人,生于大兴(今北京)。正大进士,后任钧州(今河南禹州市)知事。李冶的研究包括数学、文学、历史、天文、哲学、医学等多方面。他与秦九韶、杨辉和朱世杰并称为“宋元数学四大家”。其一生著述很多,除《测圆海镜》《益古演段》外,晚年又整理了自己多年的笔记,写成了《泛说》《敬斋古今黈》。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1. 分段赏析

首联“翠融红绽浑无力,斜倚栏干似诧人”,生动描绘蔷薇花的姿态。“翠融红绽”细腻呈现出蔷薇花翠绿的叶子与艳红花朵相互交融、绽放的模样,色彩鲜明且富有层次感。“浑无力”赋予蔷薇花柔弱娇憨之感,仿佛它娇弱得没有气力。“斜倚栏干似诧人”则运用拟人手法,将蔷薇花当作人来写,它斜靠着栏杆,好似在惊诧地看着路人,把蔷薇花的娇俏之态表现得栩栩如生,营造出一种惹人爱怜的氛围,让读者对蔷薇花的形象有了直观且深刻的印象。颔联“深处最宜香惹蝶,摘时兼恐焰烧春”,从嗅觉和视觉角度进一步刻画蔷薇花。“深处最宜香惹蝶”,说明蔷薇花深处香气浓郁,最能吸引蝴蝶,突出其香气的迷人,展现出蔷薇花在自然中充满生机与吸引力的一面。“摘时兼恐焰烧春”,“焰烧春”运用夸张和比喻手法,把蔷薇花的艳丽色彩比作火焰,仿佛在摘取时都担心这如火焰般的花朵会把春天燃烧起来,强调了蔷薇花色彩的浓烈与明艳,给人以强烈的视觉冲击,同时也体现出蔷薇花的独特魅力与不可亵渎。颈联“当空巧结玲珑帐,著地能铺锦绣裀”,从空间维度描绘蔷薇花的形态之美。“当空巧结玲珑帐”,写蔷薇花攀援而上,在空中巧妙地交织缠绕,如同结成了精巧细致的玲珑帐幕,展现出其在空中舒展蔓延的优美姿态,给人以精巧、梦幻之感。“著地能铺锦绣裀”,则是说蔷薇花铺展在地面上时,就像华丽的锦绣褥子,极言其花朵繁茂、色彩绚丽,无论在空中还是在地面,蔷薇花都以独特的姿态展现着自身的美丽,从不同角度丰富了蔷薇花的形象尾联“最好凌晨和露看,碧纱窗外一枝新”,点明观赏蔷薇花的最佳时刻与情境。“最好凌晨和露看”,强调在凌晨时分,带着露珠的蔷薇花最为动人,此时的蔷薇花清新、润泽,仿佛带着清晨的灵气,突出了蔷薇花在特定时刻的独特韵味。“碧纱窗外一枝新”,描绘出在碧纱窗之外,一枝蔷薇花崭然新放的画面,营造出一种清幽雅致的氛围,给人以美好的遐想,让人仿佛能透过诗句看到那枝清新娇艳的蔷薇花,余韵悠长,表达出诗人对蔷薇花的由衷喜爱与赞美。

展开阅读全文 ∨

上一篇:唐·崔橹《莲花》

下一篇:唐·吕岩《沁园春(其一)》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