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代帝王国":这里是六个王朝的国都,
# 国:此指天子之所都。,六代:指吴、晋、宋、齐、梁、陈,六朝均建都金陵。
"三吴佳丽城":三吴中秀丽的京城。
# 三吴:《水经注》以吴郡(今苏州)、吴兴(今浙江湖州)、会稽(今浙江绍兴)为三吴。
"贤人当重寄":贤人就应委以重任,
# 重寄:重大的托付,犹重任。
"天子借高名":天子也要借助你的高名。
"巨海一边静":汪洋大海宁静了一边,
# 巨海:大海。
"长江万里清":长江万里得到了澄清。
# 长江万里清:当指平定刘展叛乱事。据《资治通鉴·唐纪》肃宗上元元年,淮南东、江南西、浙西节度使刘展叛乱,陷润州、升州、宣州、苏州、湖州。上元二年,为平卢兵马使田神功击败,展死,乱平。
"应须救赵策":你也许还须救赵良策,
# 应须:应当,应该。
"未肯弃侯嬴":不要遗弃我这个侯嬴。
# 侯嬴:战国时魏国隐士。年七十,家贫,为天梁夷门监者。信陵君引为门客。魏安釐王二十年(前257),秦军围赵都邯郸,魏王使晋鄙率军救晋。鄙畏秦,屯兵于邺以观望之。侯嬴向信陵君献计,并荐力士朱亥。信陵君至邺,使朱亥击杀晋鄙,窃得兵符夺其兵权,遂解邯郸之围。事见《史记·魏公子列传》。此处李白以侯嬴自比。
唐代浪漫主义诗人,“诗仙”
李白(701~762),唐代诗人。字太白,号青莲居士。祖籍陇西成纪(今甘肃静宁西南),出生于西域碎叶城(今吉尔吉斯斯坦托克马克附近),幼时随父迁至四川绵州昌隆县(今四川江油市)。李白与杜甫齐名,并称“李杜”,被后人誉为“诗仙”。其诗风雄奇豪放,想象丰富,语言流转自然,音律和谐多变。善于从民歌、神话中吸取营养和素材,构成其特有的瑰玮绚烂色彩,是屈原以来最具有个性特色和浪漫精神的诗人,达到了盛唐诗歌艺术的巅峰。代表作品有《蜀道难》《行路难》《梦游天姥吟留别》《静夜思》《早发白帝城》《将进酒》《望庐山瀑布》等。有《李太白集》传世。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赠升州王使君忠臣》是一首五言律诗,也是一首赠答诗。诗中先以“六代帝王国,三吴佳丽城”赞叹升州的历史底蕴与地域之美,继而颂扬王使君身负重任、治理有方,成就“巨海一边静,长江万里清”的太平之景;尾联以“侯嬴”自比,含蓄表达渴望得到王忠臣援引的心愿。全诗紧扣赠答主题,既赞地方风貌、颂人物功绩,又突破应酬局限,放眼全国抒写壮怀,层次清晰,主题突出,展现对人物的推崇与自身抱负。
2. 写作手法
用典:首联化用谢朓《入朝曲》“江南佳丽地,六代帝王州”,改“江南”为“三吴”、“地”为“城”、“州”为“国”,既保留历史底蕴,又突出地域特征,青出于蓝而胜于蓝。双关:颔联“贤人当重寄,天子借高名”暗藏被赠者姓名,“王”(帝王)与“忠臣”巧妙嵌于诗句,既颂其才德,又暗含对其身份的尊崇。虚实结合:颈联“巨海一边静,长江万里清”表面写江海平静,实则暗喻刘展之乱后的局部清平,同时隐含对北方未靖时局的关切,以自然景象映射社会现实。
3. 分段赏析
《赠升州王使君忠臣》四联层次分明:首联“六代帝王国,三吴佳丽城”以时空交织之笔,纵览升州六朝古都的历史厚重,横绘三吴佳丽的地理风华,化用谢朓名句却更显工整大气;颔联“贤人当重寄,天子借高名”紧承颂人,暗藏“王”“忠臣”姓名双关,既赞其才德受帝王倚重,又隐合其身份地位;颈联“巨海一边静,长江万里清”虚实相生,表面写江海清平之景,实则暗喻刘展之乱后的局部安定与北方未靖的隐忧,以“一边静”与“万里清”形成张力;尾联“应须救赵策,未肯弃侯嬴”借侯嬴献策典故自比,以“应须”“未肯”的推度语气,表达渴望被援引、为国效力的壮怀,既呼应前文对王使君的称颂,又突破赠答局限,将个人抱负与家国情怀熔铸一体。全诗结构严谨,意象阔大,语言豪迈而不失工整,展现李白律诗创作中少见的格律之美与思想深度。
4. 作品点评
《赠升州王使君忠臣》全诗结构严谨,对仗工整,意象阔大,语言豪迈而不失格律之美,既彰显李白诗歌特有的豪放风格,又体现其晚年对时局的深刻关注与对个人抱负的执着追求,堪称其律诗创作中思想性与艺术性兼具的佳作。
# 格甚谨严,意甚旷大。
宋严羽《沧浪诗话》
上一篇:唐·汪遵《聊城》
下一篇:唐·李白《赠溧阳宋少府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