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解析

xiǎng
guī
tián
yuán

朝代:唐作者:白居易浏览量:1
liàn
cháo
shì
qiú
shì
xiǎng
qiū
yuán
shēn
qiān
shǒu
è
shī
yín
guò
hǎo
jiǔ
zuì
xiāo
chūn
guī
xiāng
nián
fēi
quán
lǎo
jùn
jiā
réng
wèi
pín
kuài
huó
zhī
zhě
rén
jiān
néng
yǒu
duō
rén

译文

留恋那官场与市集,究竟是在追求什么呢,只想回到田园之间,让这身心享受闲适的乐趣。吟诵上千首自谦为“拙劣”的诗作,就这样度过时光,饮一壶上好的美酒,在沉醉中消磨春日的时光。回到家乡时年纪也不算完全衰老,辞去官职后,家中也还不至于苦于贫困。不知道像我这样快活自在的人,在人世间能有多少呢。

逐句剖析

"恋他朝市求何事":留恋那官场与市集,究竟是在追求什么呢,

"想取丘园乐此身":只想回到田园之间,让这身心享受闲适的乐趣。

"千首恶诗吟过日":吟诵上千首自谦为“拙劣”的诗作,就这样度过时光,

"一壶好酒醉消春":饮一壶上好的美酒,在沉醉中消磨春日的时光。

# 消:一作销。

"归乡年亦非全老":回到家乡时年纪也不算完全衰老,

"罢郡家仍未苦贫":辞去官职后,家中也还不至于苦于贫困。

"快活不知如我者":不知道像我这样快活自在的人,

"人间能有几多人":在人世间能有多少呢。

展开阅读全文 ∨

简介

《想归田园》是唐代诗人白居易的一首七言律诗,创作于其仕途生涯中对田园生活心生向往的时期。全诗以直白质朴的语言,坦陈对官场名利的疏离与对田园闲适的渴求,通过“朝市”与“丘园”的对比,勾勒出以诗酒为伴、无拘无束的理想生活图景。诗歌不事雕琢,却在平淡中见真趣,“千首恶诗吟过日,一壶好酒醉消春”等句将日常闲情具象化,既流露对现状的满足,也暗含对世俗纷扰的超脱。其价值在于以生活化的笔触传递出“快活自在”的人生态度,展现了中唐文人在仕途与田园间寻求心灵平衡的真实心境。
展开阅读全文 ∨

作者介绍

“唐代三大诗人”之一,“诗魔”

白居易(772~846),唐代诗人。字乐天,号香山居士、醉吟先生,籍贯太原(今属山西)。贞观进士,曾官居太子少傅,谥号文,世称白傅、白文公。白居易与元稹世称“元白”,与刘禹锡并称“刘白”,还与李白、杜甫并称“唐代三大诗人”。在文学上,他积极倡导新乐府运动,主张“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诗风平畅自然、通俗浅切,相传老妪也能听懂。早期讽喻诗揭发时政弊端、反映民生困苦;自遭受贬谪后,远离政治纷争,诗文多怡情悦性、流连光景之作。代表作品有《新乐府》《秦中吟》《长恨歌》《琵琶行》《赋得古原草送别》等。 有《白氏长庆集》传世。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1. 分段赏析

首联“恋他朝市求何事,想取丘园乐此身”:首联以设问起笔,“朝市”代指官场与世俗名利场,“丘园”则象征田园隐逸生活。诗人直抒胸臆,先对“恋朝市”的行为提出质疑,“求何事”暗含对追名逐利的否定;再明确表达“想取丘园乐此身”的心愿,将田园视为安放身心的归宿。两句形成鲜明对比,开门见山地点明全诗主旨:对世俗纷扰的疏离与对田园闲适的渴求。颔联“千首恶诗吟过日,一壶好酒醉消春”:颔联承接“乐此身”,具体描绘田园生活的核心乐趣。“千首恶诗”是诗人自谦之语,实则暗含以诗抒情、悠然度日的闲情;“一壶好酒醉消春”则以饮酒怡情的场景,展现对时光的随性消磨。两句将“乐”化为具体的生活细节,诗酒相伴、不问俗事的画面跃然纸上,既体现了文人的雅趣,也传递出无拘无束的闲适心境。颈联“归乡年亦非全老,罢郡家仍未苦贫”:颈联从现实条件入手,强化归隐的可行与合理。“归乡年亦非全老”点明年纪未衰,有精力享受田园生活;“罢郡家仍未苦贫”则说明辞去官职后家境尚可,无温饱之忧。两句看似平实,实则消除了归隐的两大顾虑,衰老与贫困,为“想归田园”提供了支撑,也暗含诗人对现状的满足,让向往田园的情感更具底气,不显空泛。尾联“快活不知如我者,人间能有几多人”:尾联以反问,直抒胸臆,将情感推向高潮。“快活”二字点明诗人对当下心境的定义,带着不加掩饰的自得;“不知如我者,人间能有几多人”则通过对比,凸显这种摆脱世俗束缚、享受简单快乐的珍贵。此句不事雕琢却力道十足,既回应了首联对“朝市”的否定,也升华了对田园闲适的珍视,让全诗的归隐情怀更显真切洒脱。

展开阅读全文 ∨

上一篇:唐·白居易《白牡丹》

下一篇:唐·白居易《自咏》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