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解析

dēng
liǔ
zhōu
é
shān

朝代:唐作者:柳宗元浏览量:1
huāng
shān
qiū
shàng
yōu
yōu
wàng
xiāng
chù
西
běi
shì
róng
zhōu

译文

一个秋天的中午我登上了荒山,独自一人形影孤单意乱心烦。无可奈何望不到故乡的踪影,西北方向尽是融州的高大山峦。

逐句剖析

"荒山秋日午":一个秋天的中午我登上了荒山,

# 荒山:指峨山。 柳宗元 在《柳州山水近治可游者记》中说,“峨山在野中,无麓”。

"独上意悠悠":独自一人形影孤单意乱心烦。

# 悠悠:指无限的忧思。

"如何望乡处":无可奈何望不到故乡的踪影,

# 乡:故乡。这里是指京城长安。,如何:奈何。

"西北是融州":西北方向尽是融州的高大山峦。

# 融州:唐武德四年置,古称融州、玉融州,治所在今融水苗族自治县。

展开阅读全文 ∨

简介

《登柳州峨山》是唐代柳宗元所作的五言绝句。此诗围绕诗人秋日思乡展开。前两句“荒山秋日午,独上意悠悠”,描绘诗人于秋日正午独登荒山峨山,“意悠悠”直白流露其绵长的思乡情绪。后两句“如何望乡处,西北是融州”,点明即便登高,也望不见故乡,西北方向唯有融州,进一步强化思乡之苦,体现出独处异乡对京师故里的深切怀念。诗人语言质朴自然,借景与事抒情,以登山望乡这一行为,将抽象的思乡情具象化。前两句营造出孤寂氛围,引入思乡主题;后两句通过转折,凸显望乡不得的惆怅。全诗以简洁短小的篇幅,深刻展现其羁旅漂泊中的思乡情怀,体现了他在困境中对故地的眷恋。
展开阅读全文 ∨

作者介绍

唐代文学家、哲学家,“唐宋八大家”之一

柳宗元(773~819),唐代文学家、哲学家。字子厚,河东解县(今山西运城西南)人。贞元进士。曾与刘禹锡等参加主张革新的王叔文集团,任礼部员外郎,失败后贬为永州司马,后迁柳州刺史。世称柳河东、柳柳州。柳宗元与韩愈倡导古文运动,两人并称“韩柳”,名列“唐宋八大家”。其与刘禹锡并称“刘柳”,与王维、孟浩然、韦应物并称“王孟韦柳”。在文学上,柳宗元诗文兼擅,文的成就更高。柳文大致可分为两大类:一类属哲学、历史、政治论文;另一类属文学创作,包括寓言、骚赋、骈文、传记等多种文体,而以讽刺杂文和山水游记最具特色。散文多学西汉文章,峭拔矫健,说理透彻,结构谨严。又工诗,风格清峭。代表作品有《天说》《捕蛇者说》《三戒》《江雪》等。著有《河东先生集》。

展开阅读全文 ∨

背景

《登柳州峨山》由唐代柳宗元创作。柳宗元身处异乡,心怀浓烈思乡之情。他登上柳州近郊的峨山,本期望能望见长安,以解心中郁结的忧郁。然而,因距离遥远,目力难及,只能知晓西北方向是紧邻柳州的融州,这不仅未能排遣愁绪,反而徒增无限惆怅,在这种无奈心境下,他写下此诗。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首五言绝句,也是一首思乡怀人诗。诗中描绘了秋日正午诗人独登柳州峨山的情景,以“荒山”“秋日午”渲染萧疏氛围,“独上意悠悠”展现其复杂纷繁的心绪,蕴含着遭贬谪远离家乡的愁思。后两句“如何望乡处,西北是融州”,借望乡却不见故乡,仅见西北融州,转出浓烈的思乡之情。写作上,实景虚写,表面写山水,实则抒发归国无路的隐痛,以及离乡迁谪之思。艺术特色“外枯而中膏,似淡而实美”,以简洁二十字,营造含蓄有味的意境,让读者深思回味,体现出诗人深沉的哀怨。

2. 写作手法

以实写虚:诗中“荒山秋日午,独上意悠悠”描绘的是诗人秋日正午独登荒山的实际景象,看似简单的山水描写,实则为虚写的情感做铺垫。诗人借此抒发内心深处归国无路的隐痛,将离乡迁谪的复杂情绪巧妙地融入其中,把抽象情感具象化在具体的登山场景之中。以景衬情:“荒山”这一意象,塑造出孤寂、荒凉的氛围。诗人在这样的情境下“独上”峨山,此景衬托出诗人被贬谪后孤独、哀怨的情绪,使读者更能感同身受其心境。

3. 分段赏析

“荒山秋日午,独上意悠悠”中“荒山秋日午”,点明时间与地点。“秋”是万物开始凋零的季节,自带萧瑟之感;“午”时本应是阳光热烈之时,却因“荒山”而显得寂静、荒凉。“荒山”二字勾勒出峨山的萧疏之貌,为全诗奠定了孤寂、冷清的基调。“独上意悠悠”,一个“独”字,强调诗人孤身一人登山,尽显其形单影只的处境。“意悠悠”则将诗人复杂的情感展现出来,他身遭贬谪,远离家乡,此时独上荒山,心中思绪万千,既有对故乡的思念,也有对自身遭遇的感慨,种种情绪交织在一起,绵延不绝。这两句通过景与事,巧妙地烘托出诗人内心的孤寂与愁绪。“如何望乡处,西北是融州”中“如何”二字,以疑问语气起笔,强化了诗人内心的无奈与惆怅。诗人登上峨山,本是希望能眺望故乡,以解思乡之苦,可映入眼帘的却是西北方向的融州,并非故乡。“西北是融州”一句,直白而残酷地阻断了诗人望乡的期盼,故乡被阻隔在视线之外,这种望乡不得的失落,让诗人的思乡之情愈发浓烈。这两句虚接上文,将诗人的情感从登临时的复杂思绪,聚焦到对故乡的思念上,进一步深化了主题,使读者能深切感受到诗人的哀怨与无奈。

4. 作品点评

《登柳州峨山》作为五言绝句,尽显独特魅力“外枯而中膏,似淡而实美”,语言自然和淡,却含蓄蕴藉。仅二十字,无秾丽色彩、冗长叙述,却构思精巧,感情充沛。诗人写实景虚写极为精妙。表面写秋日登荒山望景,实则借山水抒发归国无路的隐痛,将离乡迁谪之思藏于其中,以平常之景道难言之苦,自然神妙。结尾以疑问收束,“如何望乡处,西北是融州”,不直接倾诉哀怨,却让读者自行回味、深思,以想象补充诗意,言有尽而意无穷。

展开阅读全文 ∨

作品评价

# 渐近自然。

宋刘辰翁《唐诗品汇》

# 望乡不可见,而见融州,悲极,却不说出。

明唐汝询《唐诗选脉会通评林》

# 眼前妙语,何其神也。

清吴昌祺《删订唐诗解》

展开阅读全文 ∨

上一篇:唐·白居易《委顺》

下一篇:唐·王勃《观内怀仙》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