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解析

jiāng
nán

朝代:唐作者:李益浏览量:2
jià
táng
zhāo
zhāo
qiè
zǎo
zhī
cháo
yǒu
xìn
jià
nòng
cháo
ér

译文

我真悔恨嫁做瞿塘商人妇,他天天把相会的佳期耽误。早知潮水的涨落这么守信,还不如嫁一个弄潮的丈夫。

逐句剖析

"嫁得瞿塘贾":我真悔恨嫁做瞿塘商人妇,

# 瞿塘贾:在长江上游一带作买卖的商人。瞿塘,指瞿塘峡,长江三峡之一。贾,商人。

"朝朝误妾期":他天天把相会的佳期耽误。

# 妾:古代女子自称的谦词。,朝朝:天天。

"早知潮有信":早知潮水的涨落这么守信,

# 潮有信:潮水涨落有一定的时间,叫“潮信”。

"嫁与弄潮儿":还不如嫁一个弄潮的丈夫。

# 弄潮儿:潮水涨时戏水的人,获指潮水来时,乘船入江的人。

展开阅读全文 ∨

简介

《江南曲》是唐代李益所作的一首五言绝句。诗中塑造了一位嫁给瞿塘商人的女子,商人常误归期,女子空守闺房。前两句直白道出女子对丈夫常误约的埋怨;后两句突发奇想,说早知潮水涨落有信,不如嫁给弄潮儿,以看似无理之语,强烈表达出女子内心的哀怨与渴望。写作上,语言质朴直白,通过对比“瞿塘贾”的无信与潮水的有信,强化女子情感。短短二十字,生动展现闺中怨妇复杂心境,具有浓郁的生活气息。
展开阅读全文 ∨

作者介绍

中唐著名诗人

李益(746~829),唐代诗人。字君虞,陇西姑臧(今甘肃武威)人。大历进士,官至礼部尚书。其诗名卓著,世称“文章李益”,与李贺齐名。李益各体皆工,尤擅长七言绝句。诗歌题材广泛,以边塞诗最为著名。其诗音律和美,为当时乐工所传唱。诗风悲凉慷慨,情调感伤。代表作品有《夜上受降城闻笛》《塞下曲》。著有《李益集》。

展开阅读全文 ∨

背景

在唐诗中,闺怨诗占据着一席之地。这类诗作聚焦于闺中女子,她们因与夫婿天各一方,内心满是哀怨。而造成夫妻分离的夫婿,主要集中在两类人群:其一是征夫,其二便是商人。唐朝时期,国力昌盛,经济呈现出空前繁荣的景象。商业活动蓬勃发展,举世闻名的丝绸之路也在这一时期得以开辟。唐朝不仅与中亚各国贸易往来频繁,国内从事长途贩卖的商人数量更是与日俱增。这些商人,为了逐利,常年在外奔波经商,使得他们的妻子只能独守空闺,漫长的等待与孤独,催生了无尽的怨艾。以商人妇思夫为主题的闺怨诗,正是如实反映了这样的情感与生活状态。此类闺怨诗犹如一面镜子,映照出当时颇为普遍的社会现实。李益所作的《江南曲》,便是这类闺怨诗中的一首,生动展现了商人妇内心的哀怨与期盼。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首乐府诗,也是一首闺怨题材诗。描绘了一位商人妇因丈夫“朝朝误妾期”而产生的哀怨情绪,体现了商人妇由盼生怨、由怨生悔的内心矛盾,营造出一种孤独无奈的氛围,表达了闺中思妇对长期分离的夫婿的不满与哀怨,以及对自身命运的感伤,反映出唐代因商业发展导致商人妇独守空闺这一普遍社会现象下女性的情感困境。

2. 写作手法

白描:以简洁质朴的语言勾勒,诗歌以白描手法叙述商人妇的心声,不做过多修饰,“嫁得瞿塘贾,朝朝误妾期”,单纯通过等直白表述,展现其生活状态与内心想法。

3. 分段赏析

诗的前两句,无论是语言表达还是内容呈现,皆质朴无华,尽显自然本色。“嫁得瞿塘贾,朝朝误妾期”,简简单单的叙述,却将商人妇的无奈与哀怨展露无遗,毫无雕琢痕迹,仿佛只是日常生活中的随口抱怨,却真切地道出了她长久以来的等待与失望。后两句依旧延续了平易的语言风格,但内容却陡然转折,商人妇忽发奇想,说出令人意想不到的话语:“早知潮有信,嫁与弄潮儿。”那弄潮儿在波涛间凌波逐浪,总能随着潮水按时往返,而自己远走他乡经商的丈夫,却总是屡屡耽误归期,让她无数次在空闺中苦苦等候。她看中的不过是弄潮儿能如潮水般如期而至这一点,并非对弄潮儿怀有别样情愫,更不是真的想要改嫁。毕竟,她心里明白丈夫在外奔波也有诸多不易。然而,长久积压的思念与怨恨,让她在极度无奈之下,不禁发出这般天真且痴狂的感慨。“早知”二字,将她心底深处的幽怨之情展露无遗,尽显其对自身境遇的哀伤与追悔。“嫁与弄潮儿”,看似痴人说梦,实则饱含着无尽的苦涩,将思妇怨愤到极致的心理状态刻画得入木三分。这般想入非非的话语,实则源于她至真至深的情感。这份因爱而生的怨愤,恰似源于相思的赌气之言,淋漓尽致地展现出江南女子独有的娇嗔姿态。

4. 作品点评

这首诗看似运笔自然流畅,毫不刻意,然而其内在逻辑却极为严密。诗中的思妇,因丈夫日复一日地爽约失信,自然而然地联想到那每日按时涨落、从不失信的潮水。这份对比,使得她内心逐渐滋生出所嫁之人并非良配的悔恨之情。如此细腻的情感转变,生动地呈现出她从满心期盼,到心生埋怨,再至追悔莫及的内心矛盾过程。整首诗情感真挚坦率,散发着浓郁的民歌气息。它的精妙之处在“平中有奇”。一方面,整首诗以通俗易懂的语言,表达出深刻而奇崛的情感内容;另一方面,它能将寻常话语转化为令人惊叹的奇语。诗的后两句堪称经典,虽看似平常,仿若未经雕琢,像是不经意间随口说出,却奇思妙想,韵味无穷,成为千古传颂的名句。这种独特的表达,既展现了诗人高超的艺术造诣,又使得诗歌具有别样的魅力,历经岁月洗礼,依旧熠熠生辉。

展开阅读全文 ∨

作品评价

# 荒唐之想,写怨情却真切。

明钟惺、谭元春《唐诗归》

# 诗又有无理而妙者,如李益“早知潮有信,嫁与弄潮儿”,此呵以理求乎?然自是妙语。

清贺裳《载酒园诗话》

# 俚语不见身分,方是贾人妇口角,亦《子夜》、《读曲》之遗。

清乔亿《大历诗略》

# 不知如何落想,得此急切情至语,乃知《郑风》“子不我思,岂无他人,”是怨怅之极词也。

清黄叔灿《唐诗笺注》

# 极言夫婿之无情,借潮信作翻波,便有无限曲折。

清李锳、李兆元《诗法易简录》

# 潮来有信而郎去不归,喻巧而怨深。古乐府之借物见意者甚多,皆喻曲而有致,此诗其嗣响也。

清俞陛云《诗境浅说续编》

# 此写商人妇之怨情也。商人好利,久客不归,其妇怨之也。人情当怨深时,有此想法,诗人为之道出。

近现代刘永济《唐人绝句精华》

# 江南曲:乐府《相和歌》曲名。瞿塘贾:在长江上游一带作买卖的商人。

不详《唐诗鉴赏辞典》

# 这一由盼生怨、由怨而悔的内心活动过程,正合乎这位诗中人的心理状态,并不违反生活真实。

不详陈邦炎

展开阅读全文 ∨

上一篇:唐·綦毋潜《春泛若耶溪》

下一篇:唐·李商隐《板桥晓别》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