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解析

mǎi
huā

朝代:唐作者:白居易浏览量:2
chéng
chūn
xuān
xuān
chē
gòng
dào
dān
shí
xiāng
suí
mǎi
huā
guì
jiàn
cháng
jià
chóu
zhí
kàn
huā
shù
zhuó
zhuó
bǎi
duǒ
hóng
jiān
jiān
shù
shàng
zhāng
páng
zhī
shuǐ
fēng
lái
jiā
jiā
wéi
rén
rén
yǒu
tián
shè
wēng
ǒu
lái
mǎi
huā
chù
tóu
cháng
tàn
tàn
rén
cóng
shēn
huā
shí
zhōng
rén

译文

这一年暮春,长安城中车水马龙,热闹非凡。原来是到了牡丹盛开的时节,长安城里的名门大户纷纷相随前去买花。牡丹花的价钱贵贱不一,价钱多少以花的品种来定。这里的牡丹有的枝繁叶茂,鲜红欲滴,小小的束花,要付五捆白绢的价钱。它们被精心呵护着,主人还给张上了帷幕,筑起了樊篱。辛勤浇灌之余还培上了最肥沃的土,因此花的颜色还和以前一样鲜艳。家家习以为俗,更没有人认为是错的。有一个老农,无意中也来到了买花的地方。目睹此情景,不由得低头长叹,然而此叹又有谁在意呢?这一丛深色的牡丹花,价钱相当于十户中等人家一年的赋税了。

逐句剖析

"帝城春欲暮":这一年暮春,

# 帝城:皇帝居住的城市,指长安。

"喧喧车马度":长安城中车水马龙,热闹非凡。

# 度:过。,喧喧:喧闹嘈杂的声音。

"共道牡丹时":原来是到了牡丹盛开的时节,

"相随买花去":长安城里的名门大户纷纷相随前去买花。

"贵贱无常价":牡丹花的价钱贵贱不一,

# 无常价:没有一定的价钱。

"酬直看花数":价钱多少以花的品种来定。

# 酬直:指买花付钱。直:通“值”。

"灼灼百朵红":这里的牡丹有的枝繁叶茂,鲜红欲滴,

# 灼灼:色彩鲜艳的样子。

"戋戋五束素":小小的束花,要付五捆白绢的价钱。

# 五束素:五捆白绢,形容白花的姿态;一说指花的价钱。,戋戋:细小,微少的样子;一说“委积貌”,形容二十五匹帛堆积起来的庞大体积;一说众多的样子。

"上张幄幕庇":它们被精心呵护着,主人还给张上了帷幕,

# 幄幕:篷帐帘幕。一作“帷幄”。

"旁织巴篱护":筑起了樊篱。

# 巴:一作“笆”。,织:编。

"水洒复泥封":辛勤浇灌之余还培上了最肥沃的土,

"移来色如故":因此花的颜色还和以前一样鲜艳。

# 移来:从市上买来移栽。一作“迁来”

"家家习为俗":家家习以为俗,

# 习为俗:长期习惯成为风俗。

"人人迷不悟":更没有人认为是错的。

# 迷不悟:迷恋于赏花,不知道这是奢侈浪费的事情。

"有一田舍翁":有一个老农,

# 田舍翁:农夫。

"偶来买花处":无意中也来到了买花的地方。

"低头独长叹":目睹此情景,不由得低头长叹,

"此叹无人喻":然而此叹又有谁在意呢?

# 喻:知道,了解。

"一丛深色花":这一丛深色的牡丹花,

# 深色花:指红牡丹。

"十户中人赋":价钱相当于十户中等人家一年的赋税了。

# 中人:即中户,中等人家。唐代按户口征收赋税,分为上中下三等。

展开阅读全文 ∨

简介

《秦中吟十首・买花》由唐代诗人白居易创作,是《秦中吟十首》组诗之一。诗中描绘长安贵族买牡丹花的场景,通过对买花过程、价格、养护等细致描写,展现上层社会的奢靡。前十四句着重刻画贵族买花的热闹,后六句借田舍翁之叹,以一丛花与十户赋税对比,揭示社会贫富差距。其写作手法上,善用对比,突出矛盾。该诗以现实主义笔触,深刻反映社会现实,是白居易讽喻诗的代表。
展开阅读全文 ∨

作者介绍

“唐代三大诗人”之一,“诗魔”

白居易(772~846),唐代诗人。字乐天,号香山居士、醉吟先生,籍贯太原(今属山西)。贞观进士,曾官居太子少傅,谥号文,世称白傅、白文公。白居易与元稹世称“元白”,与刘禹锡并称“刘白”,还与李白、杜甫并称“唐代三大诗人”。在文学上,他积极倡导新乐府运动,主张“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诗风平畅自然、通俗浅切,相传老妪也能听懂。早期讽喻诗揭发时政弊端、反映民生困苦;自遭受贬谪后,远离政治纷争,诗文多怡情悦性、流连光景之作。代表作品有《新乐府》《秦中吟》《长恨歌》《琵琶行》《赋得古原草送别》等。 有《白氏长庆集》传世。

展开阅读全文 ∨

背景

《秦中吟十首·买花》是白居易所写。唐宪宗元和五年(810年)前后,社会贫富差距悬殊,上层贵族生活奢靡,挥霍无度,底层百姓却承受着沉重赋税。白居易身处这样的社会环境,目睹此等现象,心生愤慨,他一贯关注民生,以笔为刃揭露社会弊病,于是创作此诗,借描绘长安贵族买牡丹花的场景,展现社会的不合理,以表达对这种社会现实的批判。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首五言古诗,也是一首讽喻诗。通过描绘京城贵族买牡丹花时的热闹场景以及田舍翁面对此景的长叹,深刻揭露了当时上层统治者奢侈豪华、挥金如土的腐朽生活,反映了剥削与被剥削之间的矛盾,表达了诗人对社会现实的批判和对劳动人民的同情。

2. 写作手法

对比:将京城贵游买花时的挥金如土、狂热痴迷,如“灼灼百朵红,戋戋五束素”“上张幄幕庇,旁织笆篱护”,与田舍翁“低头独长叹”形成鲜明对比,突出贫富差距与剥削和被剥削的矛盾。白描:“帝城春欲暮,喧喧车马度。共道牡丹时,相随买花去”,用简洁的语言勾勒出京城人们买花的热闹场景,不加修饰却生动形象。借景抒情:通过描写买花这件事,如“家家习为俗,人人迷不悟”,表达诗人对社会现实的批判和对劳动人民的同情。

3. 分段赏析

诗开篇“帝城春欲暮,喧喧车马度。共道牡丹时,相随买花去”,以简洁语言描绘出京城暮春时众人赶去买牡丹的热闹场景,“喧喧”从听觉呈现喧闹,“车马度”从视觉展现忙碌,“共道”“相随”生动刻画人们对买花的热衷。接着“贵贱无常价,酬直看花数:灼灼百朵红,戋戋五束素”,通过“百朵红”与“五束素”的数量对比,凸显牡丹价格昂贵,反映出贵族挥金如土。“上张幄幕庇,旁织巴篱护。水洒复泥封,移来色如故”,细致描写对牡丹的精心呵护,进一步强调其珍贵。“家家习为俗,人人迷不悟”为过渡,引出下文。后半部分“有一田舍翁,偶来买花处。低头独长叹,此叹无人喻:一丛深色花,十户中人赋!”,田舍翁的“低头”“长叹”与前文贵族买花形成强烈对比,“一丛深色花,十户中人赋”直抒胸臆,深刻揭示社会贫富差距巨大与剥削本质,表达诗人对社会现实的批判和对底层人民的同情。

4. 作品点评

《秦中吟十首·买花》是白居易讽喻诗之作。其以平实晓畅的语言,生动展现京城贵游买花场景,白描与对比手法运用娴熟,“一丛深色花,十户中人赋”,深刻揭露社会贫富悬殊与剥削本质,反映民生疾苦。该诗凭借对社会现实的深刻洞察,为后世了解当时社会风貌提供珍贵资料,对讽喻诗发展影响深远,展现了白居易关注现实、为民发声的创作情怀。

展开阅读全文 ∨

作品评价

# 言者无罪、闻者足戒(末二句下)。

清宋宗元《网师园唐诗笺》

# 连上三章(按指《轻肥》、《五弦》、《歌舞》),讽意俱于末二句结出。

清沈德潜《唐诗别裁》

展开阅读全文 ∨

上一篇:唐·杜甫《百忧集行》

下一篇:唐·章碣《焚书坑》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