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解析

nán
liú
láng
nèi

朝代:唐作者:李白浏览量:2
láng
tiān
wài
yuàn
míng
yuè
lóu
zhōng
yīn
xìn
shū
běi
yàn
chūn
guī
kàn
jìn
nán
lái
zhāng
shū

译文

身在夜郎的我因离居而怨恨愁闷,明月楼中音信稀疏。北飞的大雁就要归尽了,仍然没有收到你的书信。

逐句剖析

"夜郎天外怨离居":身在夜郎的我因离居而怨恨愁闷,

# 天外:因当时夜郎与中原十分遥远,故云。

"明月楼中音信疏":明月楼中音信稀疏。

# 疏:稀疏,这里指没有消息。,明月楼:宗氏所居之处。此指妻子居所。曹植《七哀诗》:“明月照高楼,流光正徘徊。上有愁思妇,悲叹有余哀。”这里以明月楼中的愁思妇喻其妻。

"北雁春归看欲尽":北飞的大雁就要归尽了,

"南来不得豫章书":仍然没有收到你的书信。

# 豫章:郡名,即洪州,天宝元年改为豫章郡,在今江西南昌。

展开阅读全文 ∨

简介

《南流夜郎寄内》是唐代诗人李白创作的七言绝句,收录于《全唐诗》第184卷第54首。此诗是李白在唐肃宗乾元二年(759年)流放夜郎途中,寄给居住在豫章的妻子宗氏的作品。诗歌通过描写自身处境与对家书的期盼,展现了诗人怀才不遇、仕途受挫的悲愤,以及对妻子的牵挂,语言极具概括性,情景交融,风格调铿锵。
展开阅读全文 ∨

作者介绍

唐代浪漫主义诗人,“诗仙”

李白(701~762),唐代诗人。字太白,号青莲居士。祖籍陇西成纪(今甘肃静宁西南),出生于西域碎叶城(今吉尔吉斯斯坦托克马克附近),幼时随父迁至四川绵州昌隆县(今四川江油市)。李白与杜甫齐名,并称“李杜”,被后人誉为“诗仙”。其诗风雄奇豪放,想象丰富,语言流转自然,音律和谐多变。善于从民歌、神话中吸取营养和素材,构成其特有的瑰玮绚烂色彩,是屈原以来最具有个性特色和浪漫精神的诗人,达到了盛唐诗歌艺术的巅峰。代表作品有《蜀道难》《行路难》《梦游天姥吟留别》《静夜思》《早发白帝城》《将进酒》《望庐山瀑布》等。有《李太白集》传世。

展开阅读全文 ∨

背景

唐肃宗乾元二年(759年)春,李白因受永王李璘案牵连,被流放夜郎。一生鲜少顾家的李白,在此次流放途中,内心受到极大冲击,怀着对妻子的愧疚与思念,写下了这首饱含深情的寄内诗。当时李白正处于流放途中,而妻子宗氏留在豫章,夫妻分离,音信难通。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首绝句。也是一首怀人抒情诗。诗人身处流放之地夜郎,抒发了因遭贬谪而产生的怨愤,以及对妻子的深切思念和对家书的急切盼望。诗中描述了自己远在夜郎之外,与妻子音信稀少,眼望北归的大雁都即将消失,仍未收到来自豫章的家书,生动体现了其内心的孤寂与对妻子的牵挂。

2. 写作手法

夸张:“夜郎天外”夸大了夜郎距离的遥远,突出流放之地的偏僻,强化了诗人内心的凄凉与愤懑。借景抒情:以“北雁春归”的景象为依托,将自己对家书的渴望和对妻子的思念融入其中,使情与景相互交融,增强了情感的感染力。

3. 分段赏析

前两句“夜郎天外怨离居,明月楼中音信疏”:“夜郎天外”以夸张手法极言流放地的偏远,凸显诗人内心的孤独、恐惧与愤懑。“怨离居”直接点明诗人对与亲人分离的怨恨。同时,借想象妻子在明月楼中的思念,从对方角度落笔,深化了双方的相思之情。后两句“北雁春归看欲尽,南来不得豫章书”:写北飞的大雁即将飞尽,却仍未等来妻子从豫章寄来的书信,借大雁这一意象,将诗人对家书的期盼和望而不得的惆怅展现得淋漓尽致,进一步烘托出诗人的孤寂与失落。

4. 作品点评

《南流夜郎寄内》是李白的作品。内容上,突破了他以往较少描写夫妻之情的局限,在流放的特殊背景下,真挚地展现了其内心的情感世界,既有对自身遭遇的悲愤,也有对妻子的深情牵挂。艺术手法上,夸张、借景抒情、对写等手法运用巧妙,使得诗歌情感浓烈而深沉,意境深远。语言凝练概括,短短四句便将复杂的情感表达得淋漓尽致。该诗不仅丰富了李白诗歌的题材,也为研究其生平及情感提供了重要素材,对后世怀人抒情诗的创作有着一定的借鉴意义。

展开阅读全文 ∨

作品评价

# 魏颢序:“太白始娶于许,终娶于宗。”则此时之妇乃宗也,因寓豫章,故云。《一统志》犹以流夜郎时之妇为许相之女,以豫章为德安府豫章山,俱误。

清王琦《李太白全集》

# 解评:李白妻子宗氏为营救诗人,前来豫章。诗人南来夜郎途中,却盼不到妻子的书信。

近代廖仲安《唐诗一万首》

展开阅读全文 ∨

上一篇:唐·郑谷《水轩》

下一篇:唐·卢储《官舍迎内子有庭花开》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