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解析

chí
shàng
xián
yǒng

朝代:唐作者:白居易浏览量:1
qīng
shā
tái
shàng
shū
lóu
绿
zǎo
tán
zhōng
diào
zhōu
wǎn
ài
xíng
shēn
zhú
yuè
míng
duō
shàng
xiǎo
qiáo
tóu
zàn
cháng
xīn
jiǔ
hái
chéng
zuì
chū
zhōng
mén
biàn
便
dāng
yóu
qīng
shāng
liáo
sòng
lǎo
bái
xiāo
guǎn
xián
qiū

译文

在满是青莎的高台上,建起了供藏书与读书的楼阁,绿藻丛生的水潭之中,稳稳系着我钓鱼的小船。傍晚时分,我喜欢在幽深静谧的竹林里漫步,月光皎洁的夜晚,我常登上小桥头。偶尔品尝新酒,便醉意盎然,从中门出去游玩,也别有一番乐趣。听着清商曲,姑且打发这老年时光,白发萧萧,管弦声中也透出一丝秋意。

逐句剖析

"青莎台上起书楼":在满是青莎的高台上,建起了供藏书与读书的楼阁,

"绿藻潭中系钓舟":绿藻丛生的水潭之中,稳稳系着我钓鱼的小船。

"日晚爱行深竹里":傍晚时分,我喜欢在幽深静谧的竹林里漫步,

# 竹:一作“径”。

"月明多上小桥头":月光皎洁的夜晚,我常登上小桥头。

# 上:一作“在”。

"暂尝新酒还成醉":偶尔品尝新酒,便醉意盎然,

"亦出中门便当游":从中门出去游玩,也别有一番乐趣。

"一部清商聊送老":听着清商曲,姑且打发这老年时光,

"白须萧飒管弦秋":白发萧萧,管弦声中也透出一丝秋意。

展开阅读全文 ∨

简介

《池上闲咏》是白居易在任太子宾客分司东都洛阳时所作,描绘了诗人在池上闲适的生活场景,展现了他内心的宁静与淡淡的寂寥。诗中既有对自然美景的欣赏,也有对时光流逝的感慨,体现了诗人闲适中略带忧伤的情感。
展开阅读全文 ∨

作者介绍

“唐代三大诗人”之一,“诗魔”

白居易(772~846),唐代诗人。字乐天,号香山居士、醉吟先生,籍贯太原(今属山西)。贞观进士,曾官居太子少傅,谥号文,世称白傅、白文公。白居易与元稹世称“元白”,与刘禹锡并称“刘白”,还与李白、杜甫并称“唐代三大诗人”。在文学上,他积极倡导新乐府运动,主张“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诗风平畅自然、通俗浅切,相传老妪也能听懂。早期讽喻诗揭发时政弊端、反映民生困苦;自遭受贬谪后,远离政治纷争,诗文多怡情悦性、流连光景之作。代表作品有《新乐府》《秦中吟》《长恨歌》《琵琶行》《赋得古原草送别》等。 有《白氏长庆集》传世。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1. 写作手法

白描:诗中前四句仅以“青莎台”“书楼”“绿藻潭”“钓舟”这些名词组合,就清晰呈现出居所的环境。用平实的语言描绘出自然景物和生活场景,没有过多的修饰,却生动自然。借景抒情:诗中通过描绘“青莎台上起书楼,绿藻潭中系钓舟”“日晚爱行深竹里,月明多上小桥头”等池边景色,营造出宁静、清幽的氛围,烘托出诗人闲适的心境。

2. 分段赏析

诗的前四句通过对青莎台、绿藻潭、深竹林和小桥头的描写,勾勒出一幅清幽雅静的池上景色。诗人漫步竹林,赏月桥头,这种闲适的生活状态体现了他对自然之美的热爱。后四句则通过“暂尝新酒还成醉”“一部清商聊送老”等语句,表达了诗人在闲适生活中的淡淡忧愁。尽管生活安逸,但白发萧飒的晚年仍有一种“萧飒”的寂寥之感,乐中含怨,韵味悠长。

展开阅读全文 ∨

上一篇:唐·温庭筠《南歌子·懒拂鸳鸯枕》

下一篇:唐·李白《留别西河刘少府》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