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解析

zhào
zhuī
èr
yuè
zhì
tíng
shàng

朝代:唐作者:柳宗元浏览量:3
shí
nián
qián
nán
qiān
wài
běi
guī
rén
zhào
shū
zhú
yáng
zhì
驿
kāi
huā
chù
chù
xīn

译文

于永贞元年九月诗人被贬永州,如今北归走了四千里,从永州回到了长安。朝廷下诏许可在暖和的春天返回京城,在回途的官道上两旁处处开放了新花。

逐句剖析

"十一年前南渡客":于永贞元年九月诗人被贬永州,

# 南渡:指被贬到永州。,十一年前:指公元805年。诗人被贬离开长安的时间。

"四千里外北归人":如今北归走了四千里,从永州回到了长安。

# 四千里外:永州北距长安约四千里。四千里:这里说“四千”,是举其成数。

"诏书许逐阳和至":朝廷下诏许可在暖和的春天返回京城,

# 阳和:暖和的春天。,逐:跟随。,许:许可。,诏书:皇帝的命令文告。

"驿路开花处处新":在回途的官道上两旁处处开放了新花。

# 驿路:官道,古时供传车、驿马通行,沿途设有驿站。

展开阅读全文 ∨

简介

《诏追赴都二月至灞亭上》是唐代诗人柳宗元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诗中前两句回忆了自己十一年前被贬至南方的经历,后两句则描写了回京途中看到的春日景象,表达了他对重返长安的喜悦和对往昔流放生涯的感慨。
展开阅读全文 ∨

作者介绍

唐代文学家、哲学家,“唐宋八大家”之一

柳宗元(773~819),唐代文学家、哲学家。字子厚,河东解县(今山西运城西南)人。贞元进士。曾与刘禹锡等参加主张革新的王叔文集团,任礼部员外郎,失败后贬为永州司马,后迁柳州刺史。世称柳河东、柳柳州。柳宗元与韩愈倡导古文运动,两人并称“韩柳”,名列“唐宋八大家”。其与刘禹锡并称“刘柳”,与王维、孟浩然、韦应物并称“王孟韦柳”。在文学上,柳宗元诗文兼擅,文的成就更高。柳文大致可分为两大类:一类属哲学、历史、政治论文;另一类属文学创作,包括寓言、骚赋、骈文、传记等多种文体,而以讽刺杂文和山水游记最具特色。散文多学西汉文章,峭拔矫健,说理透彻,结构谨严。又工诗,风格清峭。代表作品有《天说》《捕蛇者说》《三戒》《江雪》等。著有《河东先生集》。

展开阅读全文 ∨

背景

《诏追赴都二月至灞亭上》是唐代诗人柳宗元所写。​公元815年初,柳宗元从永州被召回长安。​在进入长安之前,他在灞亭上写下了这首诗,表达了他对重返朝廷、实现政治理想的热切期望。​诗中通过回忆自己十一年前被贬至南方的经历,以及回京途中看到的春日景象,传达了他对往昔流放生涯的感慨和对新生活的憧憬。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首五言律诗,也是一首归乡诗。诗歌表达了柳宗元在经历了十一年的贬谪生涯后,终于奉诏回京的喜悦心情。通过回忆南渡之苦和北归之乐,生动展现了诗人对故土的深情,以及对新生活的期待。

2. 分段赏析

“十一年前南渡客,四千里外北归人。”​这两句以简洁的语言,交代了诗人被贬永州的时间背景和遥远的地理距离。​“南渡客”指诗人当年被贬往南方的永州,​“北归人”则表达了他此刻从南方返回长安的喜悦心情。​这短短的两句,浓缩了诗人十一年的流放生涯和此刻归心似箭的复杂情感。​“诏书许逐阳和至,驿路开花处处新。”​这两句描绘了诗人回京途中春光明媚、花开遍野的景象。​“阳和”指温暖的春天,​“处处新”则强调了沿途景色的焕然一新,寓意着诗人心境的愉悦和对新生活的期待。​通过景物的描写,流露出诗人内心的喜悦和对未来的憧憬。

3. 作品点评

《诏追赴都二月至灞亭上》这首诗反映了柳宗元在贬谪生涯中的心路变化,以及他对政治理想的坚持。​然而,正如一些评论所指出的,诗中对当时保守势力的反动本质缺乏深刻认识,仍对唐宪宗抱有幻想,显示了诗人在阶级认知上的局限性。

展开阅读全文 ∨

作品评价

# 柳:“十一年前南渡客,四千里外北归人。”又:“一身去国六千里,万死投荒十二年。”苏:“七千里外二毛人,十八滩头一叶身。”黄:“五更归梦三千里,一日思亲十二时。”皆不约而合,句法使然故也。

宋黄彻《䂬溪诗话·卷五》

# 后二句犹杜诗所谓“青春作伴好还乡”,开花处处与前二句相衬映。

现代原四川财经学院汉语教研室主任、教授刘开扬《唐诗论文集》

# “十一年”,言时间之长,“四千里”,言空间之远,时空相对,写尽了作者的坎坷艰辛。末二句巧借春归之景,抒写其欢喜之情。“处处新”,欢喜之中略带苦涩,既言花初放,鲜艳美丽;又言作者久别京都,所见之花皆感新奇。

现代陕西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傅绍良、《参考消息》高级编辑王一娟《白居易元稹韩愈柳宗元诗精选200首》

展开阅读全文 ∨

上一篇:唐·张聿《剑化为龙》

下一篇:唐·刘禹锡《酬乐天闲卧见寄》

猜你喜欢